创新产业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2017-02-24 20:40桑植县人民政府427100陈海涛
湖南农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青钱柳贫困人口贫困户

桑植县人民政府(427100) 陈海涛

创新产业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桑植县人民政府(427100) 陈海涛

桑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业产业发展。在产业扶贫中,桑植县因地制宜,以带动贫困户脱贫为核心,大胆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多条具有贫困地区特色的产业带动脱贫新路子。

巧打资源牌,找准治穷新良方桑植县资源丰富,土地、山林等资源量大,桑植县从资源“破题”,大力培育以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村经营组织,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将资金、技术、市场营销资源与贫困户的土地、山林、劳力无缝对接。由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贫困户按照企业要求,提供优质生态农产品,企业托底收购,实现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如桑植县高山怡韵茶叶有限公司为农户无偿提供青钱柳苗木、有机肥和石灰,农户负责出土地、山林、劳力,公司按照市场价回收农户采摘的青钱柳鲜叶,共发展青钱柳基地53.7公顷,其中59个贫困户发展青钱柳面积25.3公顷,预计丰产后每667平方米收入可达1.2万元,可全部实现脱贫。

撬动股份利,激活发展新希望将财政扶贫资金以贫困户的名义入股到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推进产业扶贫,走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推进扶贫开发的路子。如刘家坪白族乡新桥村,经公司、村集体、贫困户3方协商,将集体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全村60户贫困户扶贫资金22.8万元,入股到禾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占10%股份)。2016、2017年固定按所投股金的15%分红,第3年以后根据项目经营效益按股金比例实行利润分红。2016年,60个贫困户共分红3.42万元,村集体分红4.5万元。此外,该乡370个贫困户还通过土地流转,获得8.4万元收入;261个贫困户通过参与务工,获得劳务收入41.76万元,户均收入1600元。2016年,该公司带动150户贫困户脱贫;预计到2019年,可带动1000户贫困户脱贫。

拓展园区路,搭起致富新平台桑植县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园,依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建立以集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和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鼓励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就地务工,从中得到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园区还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把有能力的贫困户“孵化”成产业能人,实现脱贫致富。如桑植县金土地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空壳树乡建成了占地66.7公顷的综合农业示范园区,租用110户贫困户土地11.3公顷,每年共支付土地租金67840元;安排贫困户就业40人,发放务工工资19万余元,人均务工收入4800元。同时,在园区内试种各种效益较高的特色瓜果蔬菜,成功后交给有能力、有意向的贫困户生产经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共享委托福,走出脱贫新路子桑植县劳动力分散,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劳动能力参差不齐,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组织化生产。针对这一现状,桑植县因势施策,探索实施分散式委托供养的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将畜牧水产新品种无偿提供给贫困户养殖,贫困户利用自有养殖场地、饲料等进行分散养殖,经营组织负责养殖技术指导和产品保底价回收,有效整合分散劳力和养殖资源,带动贫困户脱贫。如桑植县源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瑞塔铺镇定家峪村新建了湘西豪猪养殖基地,该公司2016年帮扶100户贫困户养殖湘西豪猪,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依靠整体力,实现收入新增长针对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部分农民没有劳动能力的现象,桑植县整合重点产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2000元/人的标准,对确定产业项目进行扶持。同时,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按1∶1比例进行配套,委托经营组织实施该项目,并与被覆盖贫困人口建立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算好收入产出账,收益由贫困人口与经营组织按一定比例分红,为贫困人口建立长期脱贫持续增收渠道。如八大公山镇围绕发展茶叶产业,全镇通过流转土地266.5公顷,与企业签订帮扶协议,覆盖绑定贫困人口4110人,并委托企业在流转土地上建茶园,所生产的鲜叶在扣除成本后的收益,按照贫困人口占80%、企业20%的比例进行分成,丰产期贫困户人均可增收2400多元,丰产收益可持续5年以上。

猜你喜欢
青钱柳贫困人口贫困户
青钱柳饼干加工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青钱柳叶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青钱柳质量标准的研究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