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赶鸟节

2017-02-25 11:43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为人小学六年级
小学生导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八宝糍粑瑶族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为人小学六年级 张 歆

热闹的赶鸟节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为人小学六年级 张 歆

农历二月初一是漕渡一年一度的赶鸟节,我们全家一大早就驱车前往漕渡了。

听爷爷奶奶说,漕渡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的一个瑶族乡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勾挂岭脚下,秦岩风景区附近。赶鸟节是村寨里的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把做的汤圆、糍粑挂到树上喂鸟,并烧香祈祷,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赶鸟节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都去吗?”这么想着,我真想立刻就飞到赶鸟节的现场。

快了,快到了!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车辆多起来了,人群也密集了。爸爸把汽车停在秦岩风景区的停车场。我们下了车,步行去漕渡。转过一个弯,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高山,那就是巍峨的勾挂岭。妈妈以前就在山的那一边工作,可远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绵延向前,一侧是一个碧绿的大水塘,另一侧是大片耀眼的油菜花。路的尽头是一个小村寨,古木参天,掩映着高高低低、飞檐翘角的房屋。村寨里到处张灯结彩、人潮涌动。

刚到村口,便看见镌刻着“漕渡村”三个瑶文字的横匾。文字遒劲有力,以牛角、长鼓加以装饰,别具特色。许多游客驻足欣赏,拍照留念。

径直往里走,来到了村寨。这里已经成了人的海洋。村寨里的男女老少,穿着宝蓝衬白镶边的民族服装,扎着藏青色和白色相间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在树荫下唱山歌,有的在凉亭里猜字谜,有的在油菜花旁纳绣花鞋、唠家常,还有的卖各种特色小吃……笑声、歌声、吆喝声,响成一片。

“嘿哟——嘿哟——”古树下传来了粗犷的号子声,伴随着号子声的是一下又一下的敲打声。人们在干什么呢?我拔腿跑了过去。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挤进去,只见几个穿着民族服装的青年小伙在石槽里舂糍粑。

他们将刚出锅的还冒着热气的糯米饭倒进石槽,高高举起重重的木棰,你一下,我一下地用力捶。不一会儿,糯米饭就变成白白软软的糍粑团了。我小心地扯下一小团糍粑饭,蘸上花生芝麻糖,尝一口,软糯、香甜,真是美味无比!

穿过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海,我们来到了赶鸟节活动的中心会场。会场中心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展品,有小巧玲珑的绣花鞋,有银光闪闪的配饰,有古老的纺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瑶族八宝被。它的图案绚丽多彩,工艺精巧别致,有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一位瑶族阿婆告诉我,八宝被是江华瑶族自治县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已有好几百年历史了。八宝被用上等棉线织成,被面绣成“犀牛望月”“双狮抢球”“麒麟送子”“丹凤朝阳”“金龙出洞”“鲤鱼跳龙门”等八种图案,故称八宝被。它是瑶族姑娘出嫁的必备品。我小心地用手摩挲着,这是多么精湛的手艺,多么珍贵的艺术品啊!

忽然,中心广场上锣鼓喧天,好不热闹。我们连忙上前去看,舞龙队来了!打头的是龙珠,由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汉子擎着。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顶着龙头,十几个人依次扛着龙身。锣鼓一响,龙珠开始挥舞,长龙一会儿上扑,一会儿下剪,一会儿前翻,一会儿后翘。锣鼓声越强烈,龙珠挥舞得越快,长龙也跳跃得更生猛了。人群爆发出一阵又一阵欢呼声。

精彩的舞龙表演结束后,瑶族长鼓舞隆重登场了。四女二男,身着节日盛装,手执长鼓,随着音乐节奏边打边跳。他们起初动作轻柔曼妙,含蓄绵长。渐渐地,动作变得刚劲有力,时而腾空急转,时而如猛虎扑地,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粗犷洒脱。

最精彩的是男子双人表演。他们身手敏捷地跳上一张八仙桌,手舞长鼓,一会儿“斗鸡”,一会儿“射箭”,一会儿“虎跳龙门”。舞姿优美奇特,犹如两虎相斗,又像双龙戏珠,真是妙趣横生。他们把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和雄劲刚强的性格表现得惟妙惟肖。

快中午了,热情的瑶族同胞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长桌宴。“瑶家十八酿”端上了桌,五谷杂粮做成的美味佳肴端上了桌,瓜箪酒也满上了。主人向客人们敬酒,客人们向主人回敬酒,大家说着、笑着、吃着,亲亲热热的像是一家人。

饭后,村寨里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游艺活动,小伙子们唱歌,姑娘们舞蹈,小孩们跳山羊,玩得不亦乐乎。举目四望,更多的人在油菜花田里赏花、合影。金灿灿的油菜花,翩翩起舞的蝴蝶,五彩斑斓的服饰,空中掠过的飞鸟,泛出新绿的远山,构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早春山水画!

(指导老师 左丽 张荣乾)

猜你喜欢
八宝糍粑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做糍粑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二十八,打糍粑
打糍粑
养生八宝
腊月糍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