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典文化作品英译,如何做到形意兼备?

2017-02-25 21:52汪露露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平衡英译庄子

汪露露

【摘要】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常常是翻译过程中难于处理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尽量保持形义之间的“平衡”。本文主要是以赵彦春老师的《庄子》英译为例进行分析,来看如何解决这对矛盾,从而做到形意兼备。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化 《庄子》英译 平衡

在中国诗词翻译中,如何处理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是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但在实际翻译中,由于受到各种语言和非语言限制, 如翻译诗学、意识形态、文化差异、语言表达不同等, 达到形意兼备并非易事。也就是说,解决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保持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平衡。为追求诗歌的形意兼备, 英国翻译理论曾經萨沃里曾在《翻译的艺术》中明确提出,诗歌翻译要以诗译诗。赵彦春教授曾在《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也强调形式的重要性,他认为翻译时注重诗歌的形式和语言形式能够创作出符合诗歌“三要素”的佳作。本文以赵老师的部分《庄子》英译为例,来展示形式和意义是如何达到平衡的。以下就翻译中形义之间的几类典型对应关系作初步分析。

一、忠原文,近形式

原文: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线,足以糊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选自《庄子》4)

赵译:A man called Rickets is so deformed, chin hidden in navel, head sunk between shoulders, hair on the back of his head twirled up, nostrils, mouth, eyes all pulled up, and thighbones and ribs interlocked. He makes a living by mending and washing clothes for others, and he can sustain a family of ten by husking and winnowing grains for others.

作者运用排比,基本四字格的堆砌,文笔简洁流畅, 结构工整紧凑,读起来朗朗上口。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译文很难模仿中文的四字格,只能谋求忠于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尽量接近原文形式。就这段译文来看,赵译基本译出大意,且译文形式尽量接近原文的风格。原文用四字格,译文用英语中的特有的语法结构,巧妙地使用了“名词+过去分词”的复合结构,如chin hidden in navel, head sunk, eyes pulled up等等,使原文句子更加简练,极富感染力。和四字格的效果雷同。内容和形式均相似,基本做到了与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平衡。

二、近形式,异意义

原文: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选自《庄子》《在囿》篇)

赵译:He who has the land has a large thing. Having a large thing, he should not feel he has it; he should have it instead of being had by it. Only in this way can he have everything. If he knows he has the thing, not the thing has him, will he just rule the world?

“大物”的含义应该这样理解,大即道,大物即道物,即先天之道。赵老师的译法倾向于将原文表面意思译出,保留形式对等。笔者认为他的处理方式是合适的。这短小精悍的中文,蕴含了深厚意义,想完全译出并非易事。这样的例子在诗歌翻译中尤为经典。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 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的典范, 其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也正体现于这种完美的统一之中。而在实际翻译中,为求整体艺术效果的和谐对等,再现原始的意境和神韵,牺牲部分意义也是在所难免的。虽然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歌,但其形式和内涵已经十分接近。不得不说,赵译本在意义上有点偏差,但他保留了原文的音美,形美,可以从整体上说达到了意义和形式的平衡。

三、同内容,异形式

原文:“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选自《庄子》2)

赵译:The Roc flies to South Sea, splashing water for one thousand miles, whooping and whirling upwards for thirty thousand miles. It travels before the wind of July.

本节原意是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而赵译中,笔者发现三千里译成one thousand miles,九万里译成thirty thousand miles,似乎意义和形式都十分不同。其实不然,奈达曾说过:“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征,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遵守每种语言的特征。卓有成效的译者不会把一种语言的形式结构强加到另一种语言之上,而是随时作必要的调整,把原语的信息用译入语独特的结构表达出来。”汉语“三千里”和“九万里”都表示很远的距离,具有象征意义,是一个虚的概念,并非实指。同理,英文中的“one thousand miles”和“thirty thousand miles”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却蕴含了同样的意思,距离都很远。

中国古典文化翻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光大,其研究和翻译工作十分重要。赵彦春老师在《庄子》英译上的坚持以及他在英译上的处理很好地达到了意义和形式的平衡。上述三种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关系,在翻译中都很常见,且都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我们不能只追求形式或者意义,而是注重二者的平衡关系。

参考文献:

[1]谭载喜.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J].外国语,1989,(5):33.

[2]赵彦春.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J].现代外语,1996,(2).

猜你喜欢
平衡英译庄子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