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

2017-02-25 19:19孙凡利
民间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笔会身份证杂志社

孙凡利

杜薇是一家杂志社编辑,工作压力非常大。因为手底下的作者走马灯似的换,上稿量一直不高,这样下去,形势不妙。为了和作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杂志社也下了功夫,这不,决定组织一部分有潜力的作者到杂志社开笔会。

杜薇手下有三个名额,正巧有三个自己比较中意的作者。杜薇想趁这个机会与三位作者亲密接触,以便进一步把关系稳固下来。可一通电话打过去,只有一个叫钟磊的答应过来,其余两位作者电话都没人接听。

不接电话,让杜薇想起了杂志社的奇葩规定:每期杂志作者至多上稿一篇,且不可连续三期上同一作者的稿件。因为有这规定,作者对杂志社都颇有微词。杜薇也曾向主编建议,因种种原因也没能改观。所以,很多作者对杂志社若即若离,始终没几个铁杆粉丝。

眼看笔会的日子临近,杜薇只好再次打電话确定,如果真不行,只好把名额转给其他编辑了。这次电话倒打通了,可一名叫刘晓冉的作者,却借口工作忙婉言谢绝了。另一名叫丁洁的更干脆,劝杂志社把本次笔会的费用,折算成现金打卡里算了。

杜薇没想到丁洁这么另类,忍不住挂了电话。可挂了电话,杜薇不免心里又担忧起来:编辑靠什么保住饭碗,不就是有几个好作者吗?不行,还得动员她们参加笔会,这样的机会决不能放过。如果不和作者深入交流,好作者会继续流失的。

想到这儿,杜薇准备了一番说辞,选了个合适的时间,再一次把电话拨了过去。那个叫刘晓冉的,经过杜薇的劝说,答应调休,把参加笔会的时间空出来。和丁洁联系时,丁洁始终强调不如发现金更实惠,坚决不愿意操心费力地赶上几百公里去参加一个笔会。

杜薇实在没办法,只好求助于主编。主编给丁洁打电话,邀请她前来一聚,一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二是还可以和编辑深入探讨。丁洁这次没有推辞,竟然答应了。三位作者都搞定,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和三位作者好好交流。

没过几天,众作者就按照杂志社的约定,从天南海北聚到了一起。参加本次笔会的作者有二十几位,大家欢聚一堂,搞了个简短的接风仪式。大家互通姓名,算是都认识了。吃过晚饭,按照事先安排,作者们各自回了宾馆。

杜薇一看时间还早,就想趁这个机会和作者单独聊聊。按照房间号,杜薇找到了钟磊的房间。敲门后,杜薇自我介绍,说想和他聊聊。钟磊却开口说自己不方便,让杜薇半小时后再过来。杜薇大吃一惊,这作者也太牛了吧!

反正也没事,杜薇就在宾馆的走廊上溜达起来。没一会儿,就听见钟磊的房间有开门的声音,随后从里边走出一位女孩。杜薇看得清楚,这女孩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作者丁洁。杜薇赶紧闪到一边,心里琢磨开了,一位四十岁的男作者,一位二十岁的女作者,两人是否有些不正常?

杜薇还没反应过来,又从钟磊屋里出来一位,刘晓冉!刘晓冉是位中年女性,虽然长相一般,但超有气质。两位女作者,跑到男作者屋里去,是不是有些不合适?虽然他们都是自己的作者,可他们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省份,熟络得也太快了吧?

杜薇对钟磊印象很深,其文笔犀利幽默,口才也好得要命,特别擅长写风花雪月,尤其是儿女私情,常被他写得出神入化。今天一见,钟磊高高大大,颇有些高仓健的风范,但你有才归有才,做人处事上可不能下道呀。转念一琢磨,是不是自己想歪了呢?杜薇挠着头,感到十分疑惑。

一时也想不明白,杜薇想了一会儿,就去找钟磊。这次钟磊挺爽快,当即就把杜薇请了进去。交流过程中,杜薇故意提了提刘晓冉和丁洁,没想到钟磊的脸色出现了变化,好像心神不宁的样子。

杜薇凭借自己出色的心理学功底,断定钟磊和刘晓冉及丁洁之间,肯定有说不清的关系。本次聚会的目的是杂志社和作者交流,到时候弄出桃色新闻可就不好了。从钟磊的房间出来,杜薇直接去找主编,把她担心的事情做了汇报。

第二天,主编召集作者开会,一开场就含蓄地表达了杜薇的担心。杜薇在一边观察,发现刘晓冉和丁洁都有些不悦,显然是心里有鬼。杜薇也不好多说,只希望他们有数就行。

到了下午,杂志社带作者出门采风,在参观某个景点时,需要临时购票,还需要身份证。这时,刘晓冉和丁洁却一起向杜薇反映,她俩一个身份证遗失,另一个根本就忘了带。这也让杜薇产生怀疑,两个大人居然这般糊涂,再说没有身份证如何入住酒店和购买火车票啊。没办法,杜薇只好用自己的身份证帮她们买了票,但刘晓冉和丁洁的事,杜薇一直记在心上。

很快,笔会就要结束了。最后一天,杂志社为了活跃气氛,同与会作者商议搞一次临场“笔试”,杂志社提供题材,让作者现场构思出一篇文章来。如果写得好,有精美礼物赠送。

二十几位作者都乐得参与,只有刘晓冉和丁洁好像不太高兴,一个劲地盯着钟磊。钟磊转脸瞅了她们一眼,撇撇嘴长出了一口气。杜薇察觉出里边的问题,在收答卷的时候,特别留意看了下他们的作品。钟磊的还可以,刘晓冉和丁洁的就不尽人意了。特别是刘晓冉的,不仅套路不清楚,而且错字连篇,杜薇真怀疑她在自己手底下过的几篇稿子,是不是她自己写的。

其实这只是一场游戏,杂志社并没有为难作者,礼物人人有份,皆大欢喜。最后的晚餐,大家也吃得不亦乐乎,杜薇也动了感情,对自己的三位作者表达了心声,希望他们多多支持。

第二天一早,大家都要返程了。杜薇特意赶到宾馆,要跟钟磊做个告别。她敲门进入钟磊的房间,进门就吓得“啊”了一声,刘晓冉和丁洁正坐在床上,显然几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杜薇惊得哑口无言,倒是钟磊先开了口:“杜编辑,你不来我们也打算去找你。”杜薇一听话里有话,就坐下来听钟磊讲。钟磊指着刘晓冉和丁洁说:“她们不是别人,是我的妻子和女儿。”杜薇睁大眼睛:“那……你……”

钟磊接着说:“你想不明白吧,还是听我说吧。”之后,钟磊告诉杜薇,说其实家里写稿的只有他自己,但由于自己属于高产写手,碍于杂志社的种种规定,就用了亲戚的名字和地址给杜薇投稿。恰巧钟磊的住址在三省交界处,另两省都有自家亲戚,表面上看是三个省的作者,其实相互之间的距离也就几里地,但留的电话却是妻子和女儿的。所以,杜薇一直也没有识破,钟磊也就一直照此法给杜薇供稿。

这次参加笔会,钟磊无心让妻子和女儿前来,但杂志社盛情难却,也就冒名前来了。期间参观时,刘晓冉和丁洁故意找借口说没有身份证,其实是害怕被杜薇识破。但这几天的笔会,让钟磊一家实在觉着难受,因此打算临走时给杜薇坦白,希望能得到原谅。实在不行,钟磊个人支付妻子和女儿的所有费用。

杜薇听钟磊说完,并没有责怪他,还为钟磊的做法感到欣慰。杜薇对钟磊说:“你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杂志社的规定太死板了,杂志社也要反省。至于你妻子和女儿前来,我们杂志社欢迎,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家人的一半嘛。”

几个人在轻松的氛围中告别。钟磊想想杜薇的话,心里也轻松起来。

猜你喜欢
笔会身份证杂志社
少年笔会
第十一届清远市三名笔会线上举行
焊接杂志社第一届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辣椒也有身份证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金秋笔会
金秋笔会
趣说古人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