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机耕道及机具库棚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17-02-26 02:50枝江市农机局杜大庆
湖北农机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枝江市机耕管护

枝江市农机局 杜大庆

枝江市机耕道及机具库棚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枝江市农机局 杜大庆

枝江市地处湖北省南部,长江中游北岸,位于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江汉平原西缘,属三峡之末,荆江之首,是三峡宜昌的东大门,素有“三峡门户”之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丘陵,间有山冲畈地,东南属平原,湖泊港渠密布。总面积1 310.4 km2,西北部丘陵、岗地占总面积的58.8%,东南部平原占41.2%。

同时,枝江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发展优势明显。境内土壤肥沃,市域内江河纵横,库湖密布,年均降水量1 041.8mm,平均气温16.5℃,常用耕地面积68.29万亩(1hm2=15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3.15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40.43万亩,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双低”油菜大县、全省水果大县,水稻、“双低”油菜、生猪、柑橘、棉花被纳入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枝江农业发展的成果离不开农业机械,而农业机械的发展则与地方机耕道的建设情况息息相关。由此看来,大力发展枝江市机耕道建设是农机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1 枝江市机耕道的现状

1.1 现存机耕道不能满足机械通行要求

枝江市现存机耕道大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受当时财力和设计观的影响,机耕道大多只能满足小型耕整机械和板车通行。随着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乡村机耕道建设、养护和规划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几十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机耕道日益恶化。仅存的机耕道多为泥沙路面,坑洼多、基础弱,车辆和农业机械通行能力差、安全系数低、非作业周期长。如1台收割机在种植不同成熟期作物的田块之间作业时,由于机耕道不通,作业机械在田块间转移的时间比收割的时间多几倍,拖拉机等作业机械在机耕道行走时只能低速行驶,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由于机耕道规划不够合理,且机耕道损坏严重,作业机械无法下田,农民和农机手只能望“机”兴叹。

1.2 农民迫切要求修好机耕道

农机推广人员时常有感而发:现在农村的机耕道太窄,甚至多数乡村根本就没有机耕道,这给农机尤其是大中型农机的推广带来了很大难度。饱受农作“三弯腰”之苦的农民迫切要求机械化,机械化作业不仅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在促进农民节本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不少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在这种环境下农民对农机的需求更加迫切。“五月插秧不弯腰,九月割稻不用刀,政府补贴买机具,农民盼修机耕道”。这是农民对农机和机耕道建设的期盼。

1.3 机耕道建设与农机化发展水平极不适应

枝江市是一个农业大市,2016年12月底,枝江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3万kW,同比净增长2.99万kW,同比增幅3.75%;现有各类拖拉机和收割机保有量2.92万台,同比净增长1 200台,同比增幅2.08%,插秧机、各类播种机、捡拾打捆、农田水利、养殖机械不同程度地增长,各类农作物诸环节生产机械不断涌现,其中花生、马铃薯、果蔬机械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机械已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广泛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机耕道建设却严重滞后。多年来,国家对机耕道的建设基本上没有投入。2011年“三万”活动开展以来,枝江市农机局每年投资近万元对帮扶村机耕道进行修缮,农机局各二级单位对帮扶村机耕道进行了简单的建设,对原机耕道进行维修扩建,但只是杯水车薪。由于国家没有投入,全市机耕道建设没有可依据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划,简易的机耕道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4 机具库棚数量急需建设

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使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大幅增加。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加,使农机具存放矛盾日益突出。枝江市农机局对全县9个乡镇(街道)的5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查,农业机械存放有固定库棚的43家,其中亚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30余万元建成的800 m2的库棚,是枝江市农机具库棚中面积较大的一家,仅可存放各类农机具30余台(套)。根据调查,目前全市农机具库棚总面积不到20 000 m2,大部分机车都停放在露天场地,自然损毁很大,严重地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加强机耕道建设的几点建议及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重点加强示范基地,机耕道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体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这为农田机耕道建设带来了新的希望。

2.1 争取国家重视,多方筹集资金

机耕道建设难,其难点是缺资金。一是国家应把机耕道建设与沟渠排灌等农田水利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实行综合治理。同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二是县、乡两级政府要把机耕道建设纳入农业工程建设范畴,每年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机耕道建设。政府在过去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与农民投资、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借鉴村村通政策,以奖代补,实施“田田通”工程,对建设完成的机耕道验收后,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补贴资金。这样就可以让财政投入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几何效应”;四将机耕道建设纳入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农机示范村建设等项目中统筹规划,同步建设;五是建议把农资综合直补与机耕道建设挂起沟来,通过村民代表“一事一议”表决,村委会才有权使用国家补助资金用于修建机耕道;六是在机耕道建设中坚持政府引导,民办公助,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建养并重的原则,促进机耕道建设健康发展。

2.2 明确责任主体,实行统筹规划

机耕道建设难,其关键是领导,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建议政府成立机耕道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农业领导、农业、农机、水利、交通、财政、计划、扶贫及乡镇政府等部门组成。机耕道建设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县级农机部门业务指导,统筹安排,计划、交通、水利、财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二是统筹规划,以点促面,全面推进。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制定《农村机耕道建设技术规范》,促使机耕道建设有章可循,有标可依,规范有序。

2.3 加强道路管理,健全管护机制

机耕道建设难,其重点是缺管理。制定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把乡村机耕道养护管理与乡村公路管理一同纳入当地政府目标管理工作中,实行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民层层签订机耕道管护责任书和管护合同,严格各项考核兑现制度,明确相关管护责任,年终集中考核兑现。把机耕道管护纳入乡村公路管护之中,从根本上解决机耕道无人管、无钱养的问题,推动机耕道建管规范化、制度化,把乡村机耕道建设成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2017-06-10)

猜你喜欢
枝江市机耕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桂阳县机耕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枝江市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经验与不足
临澧县多措并举突破“瓶颈”掀起全县机耕道建设新热潮
县域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研究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湖北省机耕道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顺县农村机耕道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