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腺肋花楸繁殖研究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

2017-02-26 17:16史春凤陈奕奇鞠志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腺肋花楸黑果

陈 君,史春凤 ,王 旭,陈奕奇,鞠志新 ※

(1.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136118;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吉林132101;3.吉林省黑果花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吉林 132100)

黑果腺肋花楸繁殖研究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

陈 君1,2,史春凤2,王 旭2,陈奕奇3,鞠志新2※

(1.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136118;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吉林132101;3.吉林省黑果花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吉林 132100)

黑果腺肋花楸引进我国以来,栽植面积不断扩大,这有赖于我国在苗木繁殖方面所做的努力,但是由于引入时间短,我国还处于黑果腺肋花楸推广开发初期阶段,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避免制约行业的开拓,使市场更加规范化,有必要对黑果腺肋花楸在扦插、嫁接、组培方面研究的现状和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探索解决对策。

黑果腺肋花楸;繁殖;研究现状;解决方法

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又名阿龙尼亚苦味果、不老莓、野樱梅,蔷薇科。腺肋花楸,属于美国的“土著”小浆果品种,后传入欧洲。黑果腺肋花楸在欧洲栽培历史悠久,已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辽宁干旱研究所承担了国家林业局:“黑果腺肋花楸种质资源及栽培与利用技术引进”项目,以此为背景引进了黑果腺肋花楸[1]。黑果腺肋花楸素有“秋天魔术”的美誉,果实可以加工制作成果酒、果干、果冻等各式食品及饮品,由于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多酚类物质,也可以提取药用物质,由此可见黑果腺肋花楸全身是宝,发展前景广阔[2]。因其具有适应能力强、抗旱、抗寒、结果早、省工省力、易管理、效益高等特点,目前在我国大面积种植,是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的浆果类树种。

1 研究现状

1.1 扦插繁殖研究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研究起步较晚,有关于黑果腺肋花楸的报道最早见于1992年,辽宁干旱研究所所长马兴华首次开展了扦插试验,阐明了硬枝扦插的时间在4—5月份,成活率在90%以上,但没有具体说明运用了何种基质以及管理方式等[3]。1994年,马兴华、李翠舫[4]等首次采用L9(34),3因素(不同生根剂、不同生根剂浓度、枝条的浸泡时间)3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在嫩枝扦插方面,国内最早见于龙忠伟的文献中,运用ABT1号生根粉,以浓度100PPM,浸泡2h,成活率为91%,平均苗高为20-25cm[5];2009年郭晓凡[6]对黑果腺肋花楸进行了硬枝和嫩枝扦插,硬枝扦插生根率比较低,最高生根率为57.5%,嫩枝扦插宜采用河沙为基质,IBA50mg/L的浓度慢蘸,生根率达到了94.7%;2016年李根柱,张自川[7]以黑果腺肋花楸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扦插基质对黑果腺肋花楸扦插生根率的影响,最终说明在基质配比中,草炭土含量越高,苗木生长越好。同一年,辽宁省林产工业总公司曾光进行了嫩枝扦插,并对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8]。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经过一些研究所和高校的不懈研究,我国在黑果腺肋花楸扦插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国外更加完善[9]。

1.2 嫁接繁殖研究现状

嫁接,也是黑果腺肋花楸营养繁殖方式的一种。我国嫁接技术历史悠久,在很多树木和蔬菜上成功的进行了试验,但在黑果腺肋花楸嫁接方面除罗凤琴外鲜有报道。2009年,罗凤琴[15]进行了硬枝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以花楸为砧木,采用插皮接和劈接的方式,其嫁接成活率高且效果好。嫁接技术不仅可以保持原品种特性,而且其后代不会发生变异、分离,嫁接时选择适宜的砧木,还可以有抗干旱、抗水涝、抗病虫害、抗盐碱等特性,能提高适种范围,也可以加快开花结果进程,生长强劲、繁殖速度快,使果树矮化、改换原有的劣种等。在国内黑果腺肋花楸嫁接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科研院所和高校应该积极进行黑果腺肋花楸嫁接试验,对于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推广和种植将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1.3 组培繁殖研究现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建立在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的理论基础上,经过科学家们100余年的科研和实践,逐渐发展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植物组织培养,取材部位的选择很重要,目前国内研究人员主要运用茎段、茎尖、顶芽、侧芽对黑果腺肋花楸进行繁殖。培养条件也是关键的一步,目前国内的培养条件基本都是:光照1500-2000Lx,光照培养时间为16h,黑暗时间8h。在培养基方面,主要运用MS培养基。黑果腺肋花楸组培繁殖,运用NAA和IBA或6-BA相互组合的方式,芽可以100%分化,诱导出愈伤组织,KT在芽诱导方面影响不明显。刘青[16]等在MS+6-BA0.5mg/L+NAA0.2mg/L培养基上继代一次,茎段平均分化5.87个芽,采用1/2MS培养基进行生根试验,发现在培养基里面加入IBA0.5mg/L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生根率为100%。我国运用组培技术对黑果腺肋花楸进行繁殖最早开始于2002年,在十几年的时间内有关黑果腺肋花楸组培快繁的报道相对很少,还需继续进行相关研究。

2 黑果腺肋花楸市场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引种,造成品种杂乱

黑果腺肋花楸在食用、药用、观赏、园林生态价值领域表现优良,是不可多得的小浆果类树种[17]。在中国广阔的地域内,有些地区盐碱化严重,有些地区拥有自己的大环境和小气候,这些都是制约黑果腺肋花楸发展的条件。目前国内很多种植户都看到了黑果腺肋花楸潜在的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没有弄清各品种之间的区别,盲目的将各品种混在一起进行引进或销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30多个黑果腺肋花楸品种,在中国就拥有三分之一以上[17]。由于盲目引种,目前国内黑果腺肋花楸品种混杂,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最终造成不能集中管理,成本回笼慢,投资和回报不成正比,导致栽植失败。

2.2 管理粗放,种植技术跟进不到位

黑果腺肋花楸适宜生长发育的范围广,在降雨量大于500mm,土壤pH5-8.0范围内区域均可正常生长[17]。黑果腺肋花楸病虫害小,害虫对苗木影响甚微。由于黑果腺肋花楸的特性,种植者忽略了种植技术的重要性。没有因地制宜,注意栽植的立地条件,管理模式还是停留在小农、小作坊式,没有运用新技术对待管理新品种,因此出现种植苗木死亡,病虫害严重,果实质量下降,植株矮小,花芽分化少等问题。

2.3 加工能力不足,产供销市场链条需要完善

黑果腺肋花楸从19世纪末引种到2016年,我国黑果腺肋花楸种植面积已达600km2,目前国内从事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的公司已有几十家,但是大部分都停留在苗木繁殖、贩运和简单的加工上,没有进行成体系的发展。由于没有配套的加工产业,每年产出的果实主要靠客商进行收购,因此,黑果腺肋花楸出现了有生产基地却没有销售渠道的现象。在2015年10月24日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节目报道了辽宁海城市当年150万斤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出现积压,难以销售的情况。事实证明,只有进行产、供、销市场的合理调控,建立完善的黑果腺肋花楸产、销链条,才能解决黑果腺肋花楸销售难的问题。

3 黑果腺肋花楸行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种植标准化

为了使黑果腺肋花楸在区域内健康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应对黑果腺肋花楸进行标准化种植,以质量求发展。中国适合种植黑果腺肋花楸的地域广阔,但由于地区差异、物候期条件差异,造成了种植技术的差异,直接影响了苗木的生长状况和鲜果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各地区生产的苗木质量各不相同,果实质量参差不齐,果园完善管理的还大大落后于国外。实行科学、标准化的种植技术规范,研究选育不同区域适应的品种,是实现黑果腺肋花楸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3.2 发挥高校以及研究院所优势,助力黑果腺肋花楸发展

目前,黑果腺肋花楸推广最好的是在辽宁省,其中辽宁干旱研究所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苗木繁殖,病虫害管理,生物学特性以及抗寒性等方面为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了黑果腺肋花楸在全部适宜栽植区域内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最大的价值,应该充分发挥高校以及研究院所的优势,对不同区域进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理论培训。建立起一支由林木专家带领高素质林业管理人才、林木企业家、苗圃园主在内的队伍,深入到公司基地、苗圃做技术指导,品种开发,培训等,发挥科技的重要性,相信几年内国内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的发展一定会出现一个良性的上升趋势。

3.3 行业组织化、规范化

黑果腺肋花楸栽植已经遍布几十个省,特别是2015年,黑果腺肋花楸在全国各大林木展销会上受到了参展企业和个人的关注,农户种植量逐渐扩大。在全球组织化和一体化的今天,建立黑果腺肋花楸种植行业组织化,在经济领域,不仅可以增强公司以及种植户在市场中博弈的能力,经济利益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在政治领域,建立行业组织化、规范化,使广大生产经营者更好地接受“自上而下”的政策,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地方政府或区域龙头企业应牵头组建行业组织,建立组织内规则,规范种植标准,进行统购、统销,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1]韩文忠,隆忠伟.黑果腺肋花楸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2008(4):61-62.

[2]王 鹏,姜镇荣,张 平,等.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经济价值及其开发前景[J].农产品加工,2009(9):55-57.

[3]马兴华.优良的经济树种—黑果腺肋花揪[J].林业科技通讯,1992(11):31-33.

[4]马兴华,李翠舫.黑果腺肋花揪硬枝扦插试验初报[J].辽宁林业科技,1994(3-4):31-34.

[5]龙忠伟.黑果腺肋花楸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164):254.

[6]郭晓凡.黑果腺肋花楸扦插试验[J].中国林副特产,2009(6):31-32.

[7]李根柱,张自川.黑果腺肋花楸苗木扦插繁殖研究[J].北方园艺,2016(17):37-39.

[8]曾 光.黑果腺肋花楸嫩枝扦插育苗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2016(1):71-72.

[9]赵明优.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2(2):100-102.

[10]王军涛,查振道.海棠类树木嫁接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12(3):47-48.

[11]刘润秋.砧木对嫁接西瓜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47.

[12]刘润秋,张红梅.砧木对嫁接西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21(4):289-294.

[13]常月梅,张彩红.文冠果嫁接繁殖技术[J].经济林研究,2013,31(2):154-156.

[14]王崇起,刘传梅.茄子嫁接苗的应用现状及改进方案[J].中国蔬菜,2013(7):15-18.

[15]罗凤琴.黑果腺肋花楸硬枝嫁接试验[J].中国林副特产,2009(5):24-26.

[16]刘 青,刘 颖.黑果腺肋花楸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的优化研究[J].北方园艺,2015(5):96-99.

[17]李梦莎,王 化,朱良玉,等.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现状及培育技术[J].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2014(7):14-15.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Solution Analysis of Aronia Melanocarpa'Propagation

CHEN Jun1,2,SHI Chunfeng2,WANG Xu2,CHEN Yiqi3,JU Zhixin2※
(1.School of Horticulture,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8,China;
2.School of Plant Science,Jilin Agricultur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Jilin 132101,China;3.Jilin Black Chokeroye Agricultural A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imited Company,Jilin 132100,China)

Since aronia melanocarpa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its planting area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as a result of China's effort in seedling propagation.However,it was introduced not long before,so China still stay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ing aronia melanocarpa,and this industry is still facing problem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uttings,grafting and tissue culture for aronia melanocarpa with a discussion on related market problems and solutions,aiming to achiev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ronia melanocarpa in our country and avoid the industry being restricted,maki the market more standardized.

aronia melanocarpa;propagation;research status;solution

S792.25

A

2017-08-28

陈 君(1991-),男,吉林省舒兰市人,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资源与种质创新。

※为本文通讯作者

吴艳玲

猜你喜欢
腺肋花楸黑果
25种广义花楸属(Sorbus)植物叶脉序特征研究
黑果腺肋花楸功能特性及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欧洲花楸与陕甘花楸的遗传差异性及其果实成分分析
乌紫鸟的成功路
核桃黑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部分花楸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及聚类分析
不同产地的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活性比较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黑果枸杞化学成分研究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