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目的论看中医对外教育中方剂名的英译

2017-02-27 17:31崔娜田杨李琳胡永
环球中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目的论方剂英译

崔娜 田杨 李琳 胡永



·中医英译·

从功能目的论看中医对外教育中方剂名的英译

崔娜 田杨 李琳 胡永

方剂名的英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医药对外传播与推广的关键。功能目的论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从方剂名的英译目的和译文受众的接受能力等目的因素出发,提出方剂名英译规范化的三个原则及相应的英译方法,以期在中医对外教育中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译文受众,同时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

功能目的论; 方剂名; 英译

近年来,国际上对中医药的认识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尤其是中医药教育在海外有了快速的发展。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然而,目前方剂名称英译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译语混乱、不规范翻译、误译随处可见[1],给外国译文受众造成一定的困难,更影响了对中药、方剂及大量中医临床学科的对外教学。功能目的论强调翻译要在译语文本的预期目的调控下进行。因此,以功能目的论为理论指导,从译文受众的接受能力和翻译目的等因素出发,探索中医对外教育中方剂名英译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1 功能目的论与中医方剂名英译

功能目的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德国学者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在《普遍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最先提出的,该理论强调“翻译是文化转换(cultural transfer),交际互动(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跨文化活动(cross-culture event),是一种涉及作者、译者、译文接受者多方参与的整体复杂行为”。[2]换言之,翻译要在译语文本的预期目的调控下进行。功能目的论主张翻译过程中有三个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和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其中“目的法则”为翻译过程中的第一法则。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3]。与其他翻译理论相比较,功能目的论的优点在于,它是帮助译者摆脱原语文本形式束缚的一场革命,彻底实现了与以文本为中心的等值论的决裂,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有利于译者能动地发挥。

用功能目的论来指导中医对外教育中方剂名英译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首先,该理论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4]具体来说即译者将源语言转化为目标语言时需要结合译文受众的接受能力,应准确无误地传递中医方剂名的医学信息和方剂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正如Nigel Wiseman(魏迺杰)认为中医术语名词英译的目标就是要源于中医整体概念系统的译文中将中医的概念忠实地反映出来[5]。因此,笔者认为,针对中医对外教育中方剂名英译而言,译者应当充分考虑译文受众的接受能力和翻译目的。一方面,译文受众既包括汉语水平和方剂学习背景程度不同的学生,也包括具备较高中医药水平的外国中医工作者和学习者,还包括对中医方剂理论和文化知之甚少的外国普通读者;另一方面,翻译目的既指译者想通过中医方剂名英译达到对外宣传推广中医药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目的,又指译文受众以期借助对中医方剂名的学习达到掌握药方功效,并汲取方剂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的交际目的。

2 从功能目的论看中医对外教育中方剂名英译的原则及方法

以功能目的论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中医对外教育的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原则及方法,现论述如下。

2.1 统一性原则

在中医对外教育中,为了让不同的译文受众能够更准确、容易接受翻译结果,就必须尽可能使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标准和规范更统一。正是由于中医名词术语的不统一,导致“三焦”英译有“san jiao”“three jiao”“three warmers”“three heaters”“triple energizer”“triple jiao”等,对中医方剂理论和文化知之甚少的外国普通读者来说还以为是不同的概念。若要统一“三焦”的英译,就必须保持同一英语译名。可能有学者会反驳:如果一定要统一,就只统一核心概念即可,如“三焦”的“焦”,其它普通概念不必强求统一。但笔者认为就像WHO对“针灸经穴名称”的国际标准化一样,只要规定“三焦”的英译统一为triple engergizer的同时,对其内涵作出规定,则在实际交流中不会引起想象中的混乱。

中医方剂命名方式丰富多样,若要统一所有的方剂名称英译显然并不现实,那么就应该统一方剂名称中的核心概念,尤其是方剂剂型。正如李照国先生认为:中医的药物剂型,有些与西医相同或相近,可以直接翻译。中国特有剂型的翻译,国内外较为统一,并且国外一些译者还把“汤”和“饮”分别译为“decoction”和“beverage”作以区分,虽然语义上不尽其然,但是统一了不同剂型的英译,值得借鉴。[6]

2.2 简洁性原则

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必须创造出能够让不同译文受众都接受的简明扼要的译文。在制定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标准时,理应保持这一特点。在翻译中医方剂名称时,如果译语过长或过于复杂,只会让外国读者望而却步。如“一贯煎”被英译为An Ever Effective Decoction for Nourishing the Liver and Kidney;“四妙勇安汤”被英译为Decoction of Four Wonderful Drugs for Quick Restoration of Health,且不说“一贯煎”的“一贯”被译为“Ever Effective”是否恰当,以及“四妙勇安汤”中的“安”被译为“restoration”是否准确,单是看这繁琐冗长的译名就已让人失去阅读兴趣。

在具体的方剂名称英译方法上,尽量使译语更通俗易懂,更简洁。蒋基昌先生把“一贯煎”译为“One Unity Decoction”,既体现该方肝肾同源、同一论治的中医文化内涵,又非常简洁易懂。当然,笔者并不赞同为了追求简洁而把方剂名称全部音译,如“二陈汤”译为“Erchen Decoction”,这种译法“译又不译”,既未表达出该方基本的医理作用或命名缘由,又没有呈现其中的中医文化内涵。蒋基昌先生将“二陈汤”译为“Decoction of Two Long-preserved Herbs”,既能充分表达该方的命名缘由,又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2.3 民族性原则

功能目的论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具体来说即译者将源语言转化为目标语言时需要结合译文受众的接受能力,应准确无误地传递中医方剂名的医学信息,并突显方剂名中蕴含的中医文化内涵,保持中医的固有特色。

受哲学、历史、神话、宗教、地理等原因的影响,使得方剂命名方式丰富多样,许多译者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李照国先生认为:“中医所特有的词语或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用语,无论直译还是意译,均无法准确揭示其实际内涵,宜用音译法加以处理。”[6]笔者认为此观点值得商榷。下面来分析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一剂方药—“白虎汤”该如何翻译。采用音译法译为“Baihu Tang/Decoction”,这种译法译又未译,既没有说明该方的用药特点,又没有表达其中“白虎”的文化内涵。采用意译法译为“Decoction for Eliminating Heat”,这样的译法的确通俗易懂,适合没有中医知识背景的读者,但它完全丢失了白虎的文化内涵,回译成中文也成了清热汤。笔者认为应采用直译法译为“White Tiger Decoction”,对于具有一定中医知识背景的译文受众来说,并不难理解白虎汤的内涵。蒋基昌先生曾说:“在对外教学的过程中,曾专门与留学生讨论过这个方剂名称的英译问题,大家一致认为白虎汤英译为White Tiger Decoction更好。”[7]因此,在对外教育中,直译法和意译法各有所长,只有音译法显得苍白无力。

3 结语

在中医对外教育中,方剂名的英译应具有一定的交际作用,并被译文受众理解和接受,这与功能目的论强调的“翻译是一种以目的为主导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是由翻译目的和译文接受者共同决定的”主张一致。以翻译理论指导中医药相关翻译选择适当的原则及相应的方法,使研究结果有理可依、更科学。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理论指导,从翻译目的和译文受众的可接受性等目的因素出发,探讨方剂名英译只有将统一性、简洁性和民族性等原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译文受众的接受能力,才能准确实现英译方剂名中蕴含的药理功效及文化内涵的翻译目的,从而达到对外宣传推广中医药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交际目的,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

[1] 朱薇,李敏杰.中药方剂名称英译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328-330.

[2] 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9-14.

[3] 叶朝成,陈春燕.功能派目的论综述[J].科技信息,2011,(1):211,248.

[4] 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17(1):35-37.

[5] 李照国.Nigel Wiseman的中医翻译思想评介[J].中国科技翻译,1998,11(2):41-43.

[6] 李照国.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2008,(4):63-70.

[7] 蒋基昌,邓家刚,杨书兰.中医常用方剂名称英译错误探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8):794-796.

(本文编辑: 禹佳)

2015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2015K033);201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2014J16)

712046 咸阳,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崔娜、田杨、李琳、胡永)

崔娜(1984-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医翻译理论研究及中医英语教学。E-mail:479231169@qq.com

H315.9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6.014

2016-08-10)

猜你喜欢
目的论方剂英译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摘要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