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脱机护理

2017-02-27 19:35姚澄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脱机呼吸肌插管

姚澄云

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脱机护理

姚澄云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脱机护理方法,提高脱机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科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20例,给予心理护理、自主呼吸试验(SBT)护理等脱机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中114例脱机成功,脱机成功率95%,6例脱机失败,6例脱机失败患者中包括呼吸衰竭4例,心力衰竭2例,均继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做好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脱机前的心理护理、呼吸肌训练,SBT护理和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脱机成功率,使得患者脱机后能够更好地恢复,对于疾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ICU;机械通气;脱机护理

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在ICU期间均需要接受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达到改善通气量和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等目的。机械通气后尽早拔管是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终极目标。有研究报道[1],约30%的患者存在机械通气后脱机困难或失败,其中有相当部分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用于脱机。因此,为了提高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成功率,我科对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加强脱机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我科收治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33~75岁,平均(51.5±10.2)岁。120例患者中术后患者43例,呼吸衰竭26例,心力衰竭23例,大面积烧伤8例,感染性休克20例,全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精神疾病、老年痴呆及认知功能减退等患者。

1.2 方法 全组患者经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后拔管,拔管前一律给予0.5~1 h 的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SBT),用以判断患者是否能够安全脱机。SBT采用T管吸氧3~5 L/min,若SBT成功即可进行拔管,若失败则继续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拔管成功后给予6~10 L/min的面罩吸氧或1~5 L/min的鼻导管吸氧。SBT成功判断标准:患者自主感觉舒适、各项生命体征参数稳定;潮气量≥5 ml/kg。SBT失败判断标准:患者出现胸闷、无法咳痰、发绀等临床表现;潮气量<5 ml/kg;呼吸频率>30次/min,心率>100次/min,收缩压较SBT之前下降或升高>2.67 kPa,SpO2<90%,PaCO2较SBT之前增加>2.67 kPa。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有研究报道[2],加强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可纠正疾病治疗后期的脱机困难,利于患者疾病恢复。为了帮助患者克服脱机恐惧心理,加强患者脱机前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主要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每位患者认识到目前所处疾病状况和治疗效果,告知患者脱机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状况,比如声嘶、气促等。耐心讲解脱机方法及过程,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叮嘱患者保持一颗平常心,避免急躁心理情绪产生。

2.2 呼吸肌训练 刘彦等[3]报道,呼吸肌疲劳是导致机械通气治疗后期脱机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患者长时间借助通气机呼吸,尤其是长期卧床或者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缺少自主呼吸能力,容易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本组中,依据患者病情在脱机前3 d为其安排呼吸肌训练,训练内容主要为深而慢的呼吸,采用缩唇式呼吸方式以帮助肺泡内气体排出,达到促进肺功能的目的。呼吸肌训练时间在每日的9∶00和15∶00,每日2次,每次不少于5 min,随着患者呼吸功能的提升可适当延迟训练时间,但不宜超过10 min。

2.3 SBT护理 SBT护理的关键是帮助患者克服气管插管的阻力。(1)当行SBT时发现患者出现SpO2下降的情况时责任护士应立即检查氧气管路是否完好畅通,注意管路不可打折或弯曲过大,然后再考虑患者自身的因素。(2)SBT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是0.5~1 h,以避免加重患者呼吸肌负荷,导致呼吸肌疲劳[4]。(3)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时气管直径远远小于患者自身的气管直径,从而导致患者气道阻力增加,因此需做好患者呼吸道的管理,主要是彻底清理患者气道内分泌物,防止气流在气道内流动,增加患者自身呼吸肌做功,致使SBT失败。(4)加强生命体征监护。以往的文献报道[5],机械通气脱机失败的特征可反映在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能力上。提示SBT时需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一旦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达到SBT失败判断标准应立即终止脱机实验。

2.4 拔管后的护理 拔管后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咳痰方式,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雾化吸入,以帮助排痰;尽早拔除胃管,因为留置胃管不仅容易导致患者不适,而且影响患者呼吸,造成脱机失败。

3 结 果

120例患者中114例脱机成功,6例脱机失败,脱机失败患者中包括呼吸衰竭4例、心力衰竭2例,均继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4 小 结

ICU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ICU大部分患者均需要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如何做好机械通气治疗后期的脱机工作,是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的关键,也是优质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对于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脱机护理,护士除了应掌握脱机技术的基础护理之外,还应合理安排脱机护理计划,做好患者脱机前的心理护理、呼吸肌训练,SBT护理和病情观察等一些列护理措施来提高脱机成功率,使得患者脱机后能够更好地恢复,对于疾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李 洁,范铁兵.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927-929.

[2] 李雪林.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5):150-153.

[3] 刘 彦,用郁秋.呼吸机依赖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56-158.

[4] 陈务华,姚 红,潘宗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肌疲劳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9,37(3):81-86.

[5] 贾 斌,贾小莉,王在义,等.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7):953-958.

(本文编辑 刘学英)

210008 南京市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

姚澄云:女,本科,护师

2017-01-11)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9.057

猜你喜欢
脱机呼吸肌插管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浅快呼吸指数相关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价值分析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的意义※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健脾益肺汤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疗效
两种不同脱机方法在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拔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