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017-02-27 19:57缪彩霞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学生主体因材施教

缪彩霞

【摘要】体育是提高初中生体质的最主要课程,初中体育课程内所教授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体育技能。近些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体育在教学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被人们日益关注,也被并入中考必考科目之一。而要想真正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增强初中生的体质,就必然离不开初中生的主动参与。下面,本文便对如何提高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展开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  体育  学生参与  多种活动  因材施教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61-02

在體育课堂中的参与度,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体育时,知、情、意、行的程度,它是师生双方通过教学活动的共同作用所体现出来的。初中生的参与度直接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教育质量,因为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育已经不仅仅只为传授基本的体育技巧,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初中生在体育课程上投入全身心的精力,才能够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高速、高质的完成。下面,笔者从展开多种体育活动、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个方面,讨论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

一、展开多种体育活动,激发初中生的参与兴趣

一直以来,我国初中体育课堂基本是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热身,然后教授体育技巧的方式进行的。这就使得很多初中生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体育活动之中,渐渐丧失锻炼热情,也就开始逐渐应对体育任务。在这种消极的学习心理的影响下,初中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很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设计出多种教学活动,使初中生能够对体育课一直保持期待感,让他们每次提到体育课都兴高采烈,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意识。在《田径》的教学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跑步,为了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了“报数”游戏。即学生围成一个圈,沿着同一个方向慢慢跑,每当老师喊出一个数字,学生就要抱在一起,人数与老师所喊数字一致的小组获胜,如果不一致,则被淘汰。学生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表现得十分紧张,我第一次喊了“5”,学生们便迅速抱在一起,其中有3个同学由于没有凑成“5”,便被淘汰。然后,我让这几个被淘汰的学生做裁判,他们需要商量之后确定数字。这个游戏大大调动起了初中生的运动热情,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再如,在《足球》中指导学生进行脚内侧踢、停球技术的练习时,我将学生们带到学校的足球场上,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比赛。这个比赛可以帮助初中生巩固脚内侧踢、接球、传球的技巧,使其更加灵活地运动这些足球技巧。不仅如此,这个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攻能力等,使其具备优秀的运动品质。

二、因材施教,针对性的辅导每一个学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体育课堂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中考的考查科目进行的,老师总是让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样强度的体育锻炼。然而,初中生由于身体、家庭、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他们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这也导致他们在学习某个体育技巧时,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要因材施教,针对性的辅导每一个学生。只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才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也才能够让初中生真正爱上体育锻炼,从而树立“终身锻炼”的体育精神。我们在体育课堂中不难看到,即使是教师让学生围着操场跑两圈,跑步结束之后,也会有一部分学生气喘吁吁、脸红心跳,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却面不改色、毫无反应,这就更要求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要想实现因材施教,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等特点,使体育教学变得具有针对性。在实施因材施教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的两点:第一,学生的分层情况不要在课堂上公开,以免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变得自卑。第二,学生的分层情况并非一成不变的,他们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能与体质,针对这些变化,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在《乒乓球》的体育教学中,有些同学从小便接触过乒乓球训练,所以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正手攻击、颠球等技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乒乓球有一定的了解,也有一些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乒乓球。针对这些反馈,我将学生分为三层,并对学生的分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这些已经掌握了乒乓球技能的学生,我主要是对他们进行点拨,并让他们自由展开练习;针对一些已经了解过乒乓球的学生,我主要是为他们讲述乒乓球的打球要点,比如颠球等,并让这些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针对完全不了解乒乓球的学生,我会手把手地教他们,从握拍、准备姿势等开始学习。在《体操》中,针对侧手翻、燕式平衡、手倒立等体操技巧,我也会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动作操作难题。比如,有一位学生在学习侧手翻的时候,总是学不会如何顶肩,对此,我对他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训练,为他讲述顶肩动作的要点。

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接受的体育锻炼大同小异,甚至有很多锻炼内容并未发生任何变化。这就使得初中生在长期的重复的体育锻炼中,无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体质,也让他们渐渐丧失了锻炼兴趣,从而降低自己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基本教育理念,它引领着整个初中教育,体育学科也不例外。相对于理论知识来说,体育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育课堂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教学。只有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才会在体育教学中,主动尝试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体育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还可以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可以更好地把控初中生的运动量,避免部分学生由于无法承担运动强度而损害他们的身体。在《篮球》一课的传球、接球训练中,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篮球技能。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弹跳力比较好,思维也比较活跃,但是他们对于篮球技巧的动作要点的运用不够熟练,在蹬地时与手臂的配合不够协调。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我再展开教学活动。为此,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多加练习。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在课堂上进行巡视,观察学生们的动作要点是否规范、标准。如果出现同一错误的学生人数过多,我便会中断学生的小组练习,而是在课堂上再次进行示范,或者让动作标准的学生讲述他们的锻炼心得,然后让其余学生进行模仿,不断及时纠正学生们在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再如,在《田径》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跳远的动作要点时,我也先让学生们在热身之后进行跳远练习,并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跳远技能之后,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总之,提高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教师也会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参与度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提高初中生的教学参与度也是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措施。教师要为初中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坚持坚持因材施教,做到以生为本,使初中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吴小芳.浅析初中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J].新课程(中学),2016(4).

[2]陈刚刚.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调查与思考[J].运动,2010(4).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学生主体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