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之干

2017-02-27 23:06李丹
时代报告 2017年2期
关键词:兰考县兰考驻村

李丹

▲ 潘春婷卖山药

潘春婷是兰考县谷营镇爪营四村村民。2014年4月,潘春婷的父亲突发疾病,再也没能醒过来。以前,地里的山药一直由父亲经营,没了主心骨,潘春婷一下子懵了,整个家也差点因此垮掉。不久,村里来了一位驻村干部,在这位干部的帮助下,潘春婷顺利申请到银行贷款,盖起了冷库,申请了无公害商标,在网上开起网店,她成了远近闻名的山药大户,乡亲们称呼她为“山药姑娘”。

在兰考,像潘春婷这样因为各种原因致贫而又通过扶贫队、村干部的帮助走向富裕的农民,比比皆是。

2014年5月,兰考县委、县政府制定了《2014-2016年扶贫攻坚规划》,确定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发展思路是:“五轮驱动”“五级联动”,锻炼一支队伍。“五轮驱动”就是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农户主动、科技带动、金融撬动;“五级联动”就是县扶贫领导小组、县直部门、乡镇领导班子、驻村工作队和贫困农户互联互动;锻炼一支队伍,就是通过县领导包乡、县直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层层落实帮扶责任,锻炼党员干部队伍。同时,善于借助外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兰考的全体扶贫干部正是按照这个规划,干出了一番新的天地。

“飞鸽牌”村支书的转变

就在兰考扶贫攻坚规划制定出来的当月,代玉建当上了仪封乡代庄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同年11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又当选为代庄村党支部书记。

在成为村支书之前,代玉建在郑州经营一个品牌黄金饰品,是一名成功的生意人。因为在一次返乡时,看到乡亲们艳羡的眼神,他萌生了回乡的念头:“生意再好,只能代表我自己,代庄的百姓更需要我。”

接任支部书记后,代玉建认真打量他的村大队部,“是个连厕所都没有的三间黑黢黢的小屋,连一间开群众大会的会议室都没有”。

他没有多想,前后拿出90多万元,两个月时间,为村两委盖起了一座500多平方米的二层办公楼,并配备了办公家具、电脑等设备,一次性解决了村两委办公问题。

起初,代玉建觉得当村支书也就是多给村里拿点钱、办点事,“本以为钱散出去,总会买回个好”,但在2014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村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不少黨员向代玉建“开火”:“我们不需要几个月也见不着一面的‘飞鸽牌干部!”

批评面前,代玉建真正认识到乡亲们对他的期望。“学习焦书记,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他暗自下定了决心。

自此,多年习惯了“满天飞”的代玉建在代庄扎下根,忙时几周也顾不上回一趟郑州的家。

身子留在村里,心思自然也就沉了下来。代玉建对乡亲们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代庄不算大,501户2100人,5000亩耕地;不是贫困村,但也不富,全村人均收入达不到兰考的平均线。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10人。

为提高农民收入,代玉建发起成立了怡心种植合作社。第一批,村里有97户加入合作社。

“当时大家只会种麦子和玉米,还停留在传统种植模式,根本谈不上发展。”社员代三回忆说。

“我的目标是合理调整村里的种植结构,尽快增加村民收入。”代玉建说。

为此,他从郑州农林部门找来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听专家说这里的土质非常适合种植大蒜和苗圃,他在和村委商量后,又拿出5万多元购买优质蒜种、树苗,免费提供给社员,并和大家约定:“赚了钱再还蒜种和树苗钱;不赚钱,种苗算白送。”

2015年5月,大蒜喜获丰收。种植大蒜的村民收入比以前增加了4到5倍。大家对村里这位“后生”开始刮目相看。代玉建的村支书也越干越有劲儿。

当年6月,时任省委书记郭庚茂到代庄视察农村党建工作,他希望代玉建这个返乡村支书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早日把代庄百姓带富。

头脑精明的代玉建知道代庄发展的难题在哪里——“必须让他们有‘造血功能”。

于是,代玉建组织贫困户到武陟学淡水养殖,到鄢陵学苗圃种植,到宁陵学习林下养鹅,到中牟学大棚草莓种植。同时,他帮助贫困户申请贷款22万元,自己无偿帮扶资金6万元,确保贫困户由贫困到小康转变。

一年半时间,加入合作社的代庄百姓突破400户,全村流转土地1300亩。

“就任村支书的时候,我曾对乡亲承诺,再返城挣钱,一定是带着代庄百姓一起去。”代玉建说。

2016年1月17日,他的承诺实现了。这天,代玉建领着他的10多个合作社社员,带着自个儿产的土特产进城了。

这次进城,对代庄来说,意义不一般:第一次自产的农产品走出代庄,而且摆到了省会郑州街头。

“把我们的绿色农产品进行加工,提高身价,卖到城里去。”2015年年底,身为合作社理事长的代玉建提议。

“统一加工、统一标识、统一包装,这些说法我听都没听说过,别说做了。”代三说,“来之前,玉建提议把玉米糁儿卖到三块五一斤。大家直说,乖乖嘞,太高了吧!”

来到郑州,代庄人发现“三块五”的价格并不高。代玉建为社员们选择的卖场是省供销社主办的“老家河南”土特产大卖场。这家郑州最大的土特产卖场内出售的大米、绿豆、玉米糁等农产品均比市场上的一般产品价格贵出两到三倍。

“因为没有‘QS质量认证,人家不让进卖场。但一听说我们来自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立即同意我们在门口摆上几天摊儿!”代玉建说,“不比不知道,我们和其他农业产业化发展好的地方距离还很大,代庄的发展之路还很长!”

2016年5月14日,代玉建作为唯一的村支部书记代表,和其他9人一起,成为兰考县“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好干部”。

身兼三职的第一书记

刘文魁是在2015年元月来到谷营镇黄窑村的。在来到黄窑村之前,他担任兰考县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一职。

在行政服务中心,他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将老百姓反映的各种问题,传达给县里领导和各部门,并着力解决。虽然上面规定驻村队员要完全脱岗扶贫,但是刘文魁却无法放弃自己的原有工作。因为行政服务中心所有的工作人员加起来只有13人,有许多和各部门的协调工作,需要他来做。

来到黄窑村的第一个春节,他没好好在家过。

大年三十那天,他和爱人在家里忙活了一天,包了几百个饺子,准备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初一一大早,他又去给这些贫苦户扫雪、贴春联。这让黄窑村的老百姓初次见识了这个第一书记的热心肠。

2015年6月,在村里呆了半年之后,工作刚有起色,他又被委派了一项新任务——常驻北京进行招商工作。县长带队,他是副队长,实际上他几乎要负责全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而黄窑村这边的工作他也不能丢下,只要队员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他这个队长就得回去“攻坚”。

在刘文魁看来,招商工作比驻村扶贫工作性质不同,难度却更大——经济大环境在萧条的背景之下,很多企业由原来的向外扩张转为保生存,对已经或准备做出的投资计划持观望或无限期推迟态度;在领导布置的任务要求之下,如何做好和投资商的持续沟通、如何顺利完成任务也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内容。

他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与华润集团沟通在兰考建希望小学的事。

华润集团因在与兰考的扶贫项目上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决定在兰考建设一所希望小学。在考察了某镇的学生规模之后,希望小学的校舍位置和面积被敲定了下来。后来县里办公会商议,建一次希望小学不容易,能否将校舍增加。而这项沟通工作,便交给了一直负责与华润集团接洽的刘文魁。

刘文魁不记得打了多少个电话,终于联系到负责希望小学项目建设的朱总秘书,对方却告诉他,领导在香港开会,近期应该会回深圳。他二话没说,直接从兰考来到深圳,找了一家便宜的旅店等着对方。因为刘文魁的锲而不舍,华润集团建设希望小学的投资从2000万增加到3000万。

这只是他招商过程中极其微小的一件事,却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

在北京,他呆的最长的一段时间,是近一个月没有回家。中间他曾打电话问过家里,是否一切平安。妻子告诉他,家里人都挺好的,你照顾好自己就行。

直到有一天,他回家,发现妻子没在家。老母亲不小心说话露了馅儿,她问孩子今天谁去给你妈送饭?这时候,刘文魁才知道,妻子因为骨折已经住院住了半个月了。当时他就忍不住哭了。

正是靠着这样的锲而不舍,驻京近一年时间,光他自己就引入投资20多亿元。

招商期间,村里的贫困户也时刻牵动着他的心。他注重在招商引资中项目招引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引入华润集团的投资时,他优先介绍扶贫项目。终于,华润集团决定投资1.5亿元建设万头驴繁育基地项目,对全县有意向进行庭院养殖的农户每养1头基础母驴给予补贴3000元,这项政策可以带动兰考县3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步脱贫奔小康。

如今,黄窑村的养驴基地已建成,等着年后天暖之时种驴进栏,驴奶粉、阿胶等项目也在一步步地规划和实施中。

县委书记的“高标准”

2014年5月,按照“三年脫贫、七年小康”的目标,兰考县组织实施“三年脱贫攻坚计划”。规划了的事不仅要干,而且要坚持干好,这就要求扶贫攻坚必须有思路。

首先,要切实解决“扶持谁”的问题。本着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态度,扶贫队要对贫困户开展精准识别。从2016年4月起,兰考县再次实施精准识别“回头看”,按照“应进则进,应出尽出,应纠则纠”原则,对全县贫困户进行全面排查,截至5月底,共排查清退4887户15756人,新增4082户8845人,错误信息纠正6843户26647人。

其次,着力解决“谁来扶”的问题。2014年,兰考县成立了11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2015年,全县所有后备干部充实到驻村扶贫工作队,派驻到全县115个贫困村,并建立了配套的跟进管理机制;2016年又针对非贫困村这个空当,抽调335名优秀干部驻村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和扶贫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

最后,突出解决“怎么扶”的问题。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兰考因村因户制宜,制定了12项有针对性的具体帮扶政策。

扶贫攻坚,必须有“真金白银”。钱从哪里来?兰考在充分利用财政拨付的基础上,敢于突破自己,转变了以往思路。政府主导、银行支持、上市公司带动的“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已经成为兰考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县财政拿出资金作为风险补偿基金,撬动10倍银行贷款额度,支持贫困户和致富带头人创业,参与扶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驻村工作队成员担任“扶贫信贷推广员”,推荐贷户,协调开工,一跟到底。2016年起,兰考县还出台了新的扶贫政策。兰考县县长蔡松涛介绍,其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财政出资1145万元,按每个贫困村5万元,非贫困村2万元的额度实施到户增收项目,支持贫困户继续发展产业;其二创建示范园、创业园:财政出资1000万元支持晚桃、晚葡萄、晚梨为主的示范园、创业园,100亩以上能带动脱贫户就业、入股、分红的园区,每亩补助1000元;其三为整县扶贫上“保险”:政府投入千万元保费资金,撬动40多亿元保险保障金,为全县所有贫困人口提供包括生产、生活在内的风险保障等。

2016年7月25日,兰考县召开脱贫百日攻坚大会,决定用100天时间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致富,10月底实现贫困户、贫困村有序退出。

在这次大会上,县委书记蔡松涛对各级干部提出了三个要求,即扶贫攻坚工作要实之又实、细之又细、严之又严。

实之又实,是要对各项工作措施底子要清,工作措施要明,要区分一般贫困户和兜底户两类主体,落实好相对应的扶贫政策;产业扶贫上要针对贫困户精准施策,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产业,做到资金、技术支持全覆盖。

细之又细,是扶贫攻坚工作要把所有建档立卡户家里的情况底子、帮扶措施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理清,细致工作,因户施策;每个人都要清楚明白什么叫精准扶贫,清楚明白上级的要求、县里的政策和我们的做法。

严之又严,是指纪律方面,精准扶贫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乡村主体、驻村工作队员和全县机关党员要分级负责,各负其责,严格追责。

本刊记者走访兰考各贫困村时发现,其实早在2016年的4月份开始,扶贫工作的节奏就明显加快了。考城镇冯庄村第一书记李玉光告诉记者,这次大会之后,上级对各项工作的要求都细化,也更严格。比如考勤制度,从今天到年底,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必须完全脱离原工作岗位,白天全员早上在乡里点名后入村,晚上至少两人在村,落实五天四夜制。每天考勤,请假向组织部驻村办备案;驻村队员脱岗一次,全县通报,取消评先资格;脱岗两次,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对派出单位主要领导戒免谈话;脱岗三次,对派出单位主要领导问责。而对于这样严格的制度,驻村队员并无怨言,“因为县委书记比我们还辛苦”。原单位为县委办公室的李玉光告诉记者,“现在县委书记每天也忙得只睡四五个小时,甚至要熬通宵”。

在百日攻坚大会之后不久,2016年8月14日,县委书记蔡松涛又组织召开了兰考县脱贫百日攻坚促进会。县领导和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主抓扶贫工作副职和115个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都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针对县里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各扶贫队针对自己的不足作了检讨。县委书记蔡松涛在最后的讲话中,要求依然严格,扶贫队的认识要再提高,责任要再明确,作风要再扎实;为了解除贫困户的忧虑,还要求扶贫队向贫苦户解释“脱贫不脱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步步踏实地走,一步步努力地干,这是县委书记蔡松涛的工作节奏,也是全兰考县扶贫干部的真实写照。

在蔡松涛的2017新年感言里,他说道:“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方向。我们将变脱贫工作队为小康工作队,确保在致富奔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掉一人;持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让百姓生活得更体面、有尊严。80多万兰考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兰考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猜你喜欢
兰考县兰考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启示
又访兰考
论兰考县脱贫攻坚经验及其当前中国时代价值
普惠金融的实施效果及其改进对策
《走进兰考》:小人物故事展现大时代变革
驻村第一书记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走脱贫之路是兰考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