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注射效果分析

2017-02-27 01:56尚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疗效

尚丽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对小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4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小儿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胰岛素泵注射组(A组)和多次皮下注射组(B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2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显著降低(P<0.05),但A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A组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发生外漏、皮下沉积、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患儿2个月后甘油三酯、体重均显著降低,而A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小儿糖尿病患者采取持续静脉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可迅速有效控制患儿血糖水平,缩短病程,且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小儿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 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148-03

小儿糖尿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多指15岁以下的学龄儿童,临床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多与机体的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内分泌代谢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小儿糖尿病患者若未能给予及时的治疗,则可能会引发酮症酸中毒。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胰岛素注射对小儿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0例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小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经尿液、血液检查确诊,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病损者。随机将入选者分为持续胰岛素泵注射组(A组)和多次皮下注射组(B组),各25例。A组中,女12例,男13例,年龄8~14岁,平均(11.8±2.1)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6.5±3.2)个月,餐后血糖(17.25±3.10)mmol/L,空腹血糖(12.82±3.50)mmol/L,

B组中,女11例,男14例,年龄7~13岁,平均(11.9±1.8)岁,

病程6个月~3.5年,平均(16.9±2.9)个月,餐后血糖(17.28±3.06)mmol/L,空腹血糖(12.83±3.42)mmol/L。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便携脉冲式胰岛素泵(丹麦诺和诺德公司)进行胰岛素治疗。首先做好置泵前准备,对皮肤进行清洁和常规消毒处理,选择正确的输注部位,女性通常为下腹部,而男性则为上腹部,要避开脐四周约4.5 cm,将针头进针皮下,帖膜固定,通过驱动注射器的活塞将胰岛素注入,基础剂量为0.49 U/kg,基础使用率50%左右,与餐前使用率相同;对患者三餐前后120 min及凌晨三点的血糖进行测定,并及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患者餐前血糖值决定胰岛素的用量,而餐后120 min的血糖值决定餐前胰岛素的冲击力,正常血糖率为:餐后120 min血糖为7.9 mmol/L,餐前6 mmol/L。在三餐前后120 min血糖达正常值前,每天调整1次胰岛素的用量。B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具体为:三餐前短效皮下注射,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对胰岛素注射用量进行调整,睡前中效诺和灵注射。注射总剂量按a×0.8+5 U计算,a为入院前的使用剂量。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严格按照食谱处方进餐,并严密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结果调整用量。两组均连续给药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餐前、餐后120 min血糖达正常标准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及注射期间的并发症。同时观察治疗前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体重、甘油三酯等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

2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显著降低(P<0.05),但A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

3 討论

小儿糖尿病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由于胰岛细胞被破坏导致机体胰岛素缺乏而引起多食、多饮、多尿等临床症状,小儿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在停用胰岛素、饮食过度、应激性刺激等因素下可导致机体中物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酮体水平增高,最终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尤为关键。据临床证实,胰岛素能使血糖激素有效降低,且促进人体内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且由于它不具有药物依赖性,因此适合长期使用,故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首选方法[1]。目前胰岛素注射可分为多次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治疗。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多次皮下注射会给患儿造成伤害,且操作次数较多会使患儿产生厌恶感,降低治疗的顺应性,增加患儿痛苦[2]。而后者能模拟正常的胰腺功能,能持续供给胰岛素,使其释放过程与机体的生理过程更相符,基础胰岛素设置可连续抑制抗胰岛素激素,改善外周葡萄糖代谢功能,确保外周组织基础糖利用,有利于维持空腹血糖的稳定,从而使低血糖的发生率降低,同时胰岛素在饭前进行补充,可对抗进食造成的短暂高血糖症状,这样可使血糖稳定的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三餐追加量可有效降低胰岛素的用量,且短效胰岛素皮下吸收较慢,能够避免低血糖时对人体造成较大的损害[3]。在操作上,胰岛素泵能更好控制胰岛素输入量,使皮下注射的操作次数减少,减轻患儿治疗时的痛苦,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顺应性,从而提高治疗疗效。另外,采用持续胰岛素泵皮下注射的安全性较高,可减少操作次数,很大程度上降低局部感染及针刺伤的发生,同时使胰岛素吸收的稳定性及准确性得到保障,有效避免胰岛素皮下沉积与外漏,从而提高治疗疗效。洪文等[4]研究显示,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发生漏液、剂量错误、刺伤等概率显著少于多次皮下注射患者。

本研究中,2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显著降低(P<0.05),但A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表明持续静脉泵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效果好于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同时A组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表明持续静脉泵皮下注射能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患儿血糖,缩短病程;并且A组发生外漏、皮下沉积、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表明持续静脉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文献[5-6]报道一致;此外,两组患儿2个月后甘油三酯、体重均显著降低,而A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进一步说明持续静脉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疗效肯定,可能通过改善外周葡萄糖代谢而逐渐改善血脂水平。

综上所述,小儿糖尿病患者采取持续静脉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可迅速有效控制患儿血糖水平,缩短病程,且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蕴慧.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糖尿病急性腹泻病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2):28-30.

[2]李洪波.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糖尿病并发急性喉炎疗效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56-58.

[3]魏雪梅,付丹,张琴,等.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糖尿病3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8):1189-1191.

[4]洪文,陈少春,周丽华,等.奥瑞姆自我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24.

[5]王芳林,吕芳,张艳琴,等.辨证施护在33例糖尿病患兒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3):260-262.

[6] Ohtsu S,Takubo N,Kazahari M.Slowly progressing form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dren:Genetic analysis compared with other form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Japanese children[J].Pediatric Diabetes,2005,6(4):221-229.

(收稿日期:2016-07-27)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