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使用手机利弊分析及管理对策

2017-02-27 11:29郑庆轰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利弊分析手机对策

郑庆轰

【摘 要】本文从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引导学生文明使用手机的办法与管理对策。

【关键词】学生 手机 利弊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04-02

手机作为现代通信工具,目前在中职学生中得到普遍使用。其实,学生携带手机,在方便联络的同时,也有着很多弊端。根据调查,中职学生入学前约 51%的学生课余用电脑和手机上网,入学一学期后约 95% 的学生利用手机上网。手机作为一种时尚的通信工具,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必不可少的“上学工具”。由于“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尚缺乏法律依据,因此许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都没有“明令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于是“手机一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中职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

一、学生使用手机“利”的方面

手机作为科技产品,“一机在手”确实给学生带来许多方便,其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方便联系。学生携带手机,有利于家长、老师随时联系到学生本人。如有特殊情况,如遇“敌”、遇到各种危险、因事请假等,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拨打“110”向警方求助,也可以利用手机便捷地向老师请假,让家长、老师减少担忧。

第二,学生利用手机建立同学微信群,便于他们间的彼此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团结,保持友谊。班主任也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及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班级活动情况反映给家长,便于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纪律情况,有利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三,学生利用手机上百度可以搜索知识难点,有利于疑难的解惑。同时,还可以利用手机的拍摄功能,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以便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应用。此外,通过手机上百度,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学生对时事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形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局面。

第四,外宿学生利用手机闹钟装置,设置“催醒”功能,可以督促学生按时起床,避免迟到,耽误学习和考试。

二、学生使用手机“弊”的方面

学生使用手机有以上的“利”,但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

(一)影响学习和休息。学生作为社会主要群体之一,他们也有自己的事,也有自己的朋友圈。有了手机,他们之间就会时常通过短信、微信等聊天问候,如果拥有手机者缺乏控制力,没能正确使用手机,势必影响学习。尤其在课堂上用手机接、打电话,情况更糟糕,不仅会影响他人,而且会中断其上课思维。如果学校在课堂上管理严格,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学生就会利用休息时间(尤其午、晚休)玩手机,如发微信、玩游戏、上网聊天、看电子图书、接打电话,等等。甚至有些学生已到了“痴迷”地步,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休息,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学习效果。

(二)影响学生安全。有了手机,许多学生都成了“低头族”。不管是在校园、校外,走路还是骑车,很多学生都在低头玩手机游戏、微信聊天、看电子图书等,这导致“低头族撞车”“车撞低头族”等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身安全。为了方便学生手机充电,一些学校设立了学生手机充电专用房,实行专人管理,有偿服务。然而,更多学校怕担负“乱收费”的骂名而不愿提供充电服务。于是,学校宿舍、教室、实验室均成了学生手机充电“服务区”。这就导致充电“服务区”出现乱拉电线、乱接电源的现象,从而给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助长学生的不良攀比。现代手机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从模拟机到数字机、从数字机到智能机,20 世纪 90 年代初,手机只有极少数人使用,到今天已成为寻常百姓家必不可缺的通信工具。作为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之一的手机,外形、功能均日新月异。许多学生利用“手机”尤其是“品牌手机”作为资本,炫耀自己的家境。不良攀比风气,使部分学生丢失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影响学生之间的团结,阻碍和谐校园建设。

(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手机信息大多数来源正当,内容真实,可信度高。然而,手机信息的发布、传递等目前尚缺乏规范性。按 6+6+3+3 的成长年限计算,6 周岁起开始上一年级,小学阶段 6 年,初中阶段 3 年,高中阶段 3 年,一个人要到高中毕业时才会成年。因此,高中三年级之前的学生均属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尚未健全,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在享受手机信息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荤段子”等不良信息也正在通过手机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管理对策

由上可见,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既有利,又有弊。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引导。

(一)加强正面引导,签好“三个约定”。手机作为现代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信息化工具。对学生而言,如果强制其不带手机,可能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尤其因为“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仍缺乏法律依据”,所以,与其强制性地要求学生不带手机来校,不如从正面引导学生,使他们理性地对待手机,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机。如何做到理性,笔者认为应做好“三个约定”。

1.学校与学生的约定。(1)学校允许学生带手机来校,但必须遵守学校的规定。学校规定学生在上课时间、午晚休时间、学生开会时间不能使用手机。(2)学生如有违规使用手机必须主动接受学校处罚: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由班主任代管手机一周时间,第三次由学校政教處代管一个月时间,第四次则被取消带手机来校的资格。如果带手机来校的资格一旦被取消,学生仍强行带来,则学校要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3)学生的手机充电必须在学校设立的充电房内充电,如有违反,必须接受学校 50-100 元的罚款处罚。

2.学校与家长的约定。(1)家长必须时刻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规定,文明合理使用手机。(2)对学校的处罚决定,家长必须支持和接受,并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学生。(3)家长给学生购买的手机必须价格在 1000 元以下,不能是品牌手机。

3.家长与学生的约定。(1)学生只能带家长同意购买的手机来校。(2)学生使用的“手机套餐”必须经家长同意,费用消费控制在每月 60 元内。(3)家长配合学校监督学生使用手机情况,如发现学生有违反学校规定,做到绝不姑息迁就,主动配合学校的处罚决定,严格按照“三方约定”办事。“三方约定”的当事双方应以“协议”形式签名确认。

(二)老师在文明使用手机方面要起模范作用。古言云:“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用手机,老师必须首先做到,起码在课堂上不要随便接听电话,更不要上网聊天玩游戏。老师确实需要带手机进教室,则在进教室前就应该把手机关机,最起码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有急事需要接听手机,要到教室外接听。用老师文明使用手机的“身教”影响带动学生,使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文明使用手机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引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管控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形成协同管控机制,工商、公安、教育、市场服务等部门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联合执法,坚决取缔非法网站,严厉打击传播淫秽色情的不法分子,从源头净化学生使用手机的网络空间,从而让学生在文明使用手机的基础上做到健康上网。

(四)学校要经常开展有关“文明使用手机,师生携手同行”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横幅”签名、演讲比赛、辩论赛、报告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时刻牢记文明使用手机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文明使用手机的践行者、引领者和守望者。

学生使用手机已经不只是学校管理的单方面事情,也是社会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使用手机、健康使用手机,学校是主阵地。但是,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学生文明使用手机”的长效机制,才能遏制“低头族”学生的迅猛增长。

【参考文献】

[1]潘秀,韦学武.浅谈如何引导中小学学生正确使用手机[J].教师,2016(13)

[2]马成才.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J].新校园(中旬),2015(7)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利弊分析手机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双重股权结构的利弊分析与立法建议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