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被拒绝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

2017-02-27 19:46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9期
关键词: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

(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名被拒绝幼儿的观察和记录,分别从家庭、幼儿园和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其被拒绝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关键词:被拒绝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43-02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帆(化名),男,六岁,幼儿园大班。他强壮结实,出手有力,思维活跃,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纪律性差,喜欢和他人交往,但是不善用语言交流,喜欢用手推、拉、抓其他幼儿。一旦不顺其意,他就会大打出手,或者恶言相对。时常有幼儿向老师告状,老师批评过小帆后,他会暂时收敛一些,但很快又旧态复萌。通过家访,了解到小帆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有一个年长9岁的姐姐。因是家中独子,家人都对他宠爱有加,日常起居多由爷爷奶奶照顾。在家里,小帆常常横行霸道,一旦不如意就发脾气,乱扔东西,有时还会动手打家长。通过现场同伴提名法对该班幼儿进行测试,得出小帆正提名标准分-1.6876,负提名标准分4.5757,符合被拒绝幼儿的标准。

二、个案举例

案例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让每一组表现好的幼儿去拿水彩笔,并且这名幼儿有权利不发给表现不好的幼儿。到小帆这一组时,教师让小格去拿水彩笔。其间因为小帆在座位上乱动,抓前面小女孩的辫子,受到了老师的点名批评。小格对小帆说:“你表现不好,老师都批评你了,我不给你发水彩笔!”小帆站起来说:“你为什么不给我发水彩笔!”“因为你表现得不好.”其他小朋友一起说。小帆就要动手去抢小格的水彩笔,在争执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呵斥了小帆,令其坐下。其他幼儿已经开始画画,小帆没有水彩笔,左看看右看看,最后,他趁小格不注意,在她的画纸上胡乱画了几笔说:“让你不给我水彩笔!”小格跑去告诉老师,老师命令小帆站起来,今天不许他画画。

案例二:户外活动时间,大家排好队准备玩滑滑梯。小帆站在队伍的中间,他等得不耐烦了,就挤了上去。同样在过道中的小涵说:“你挤着我了!”小帆说:“让开,让我先滑下去!”由于过道很窄,小帆挤不过去,他就在后面推着小涵“快点,快点!”到了滑滑梯口,他一下把小涵推了下去,然后自己也滑了下去,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接着从后面排队继续滑,而是逆着滑梯爬了上去,上面等待的幼儿大叫“老师,你看小帆,他又从下面爬上来了!”老师见状,将小帆拉到了一边,进行了说教。

三、问题分析

通过了解小帆的基本情况及典型的案例发现,小帆在幼儿园中经常会受到幼儿的告状和老师的批评,通过同伴提名测量,得出小帆属于被拒绝幼儿。什么是被拒绝儿童呢?从社会测量的角度来说,被拒绝幼儿是负提名较高正提名较低,具有高水平的同伴拒绝和低水平的同伴接受。从外在行为表现的角度来说,被拒绝幼儿是指在同伴群体中常常受到拒绝和排挤的幼儿,他们在交往活动中消极被动、不良行为较多,交往质量低下。被拒绝幼儿的问题行为可分为两类,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幼儿为了达到支配、干扰其他同伴而表现出来的打架、捣乱、咆哮等行为。退缩行为是指儿童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和其他人交朋友,经常独来独往等行为。小帆属于攻击型的被拒绝幼儿,他的主要问题是好攻击、自我中心严重、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经过观察、访谈和分析,笔者认为,造成小帆被拒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小帆的家庭结构是传统型的,家长对小帆是过分溺爱的,想方设法满足他的要求(合理的和不合理的)。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小帆习惯于一切事物都围绕着他转,逐渐养成自以为是、自我专横的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帆的一些行为使得家长不得不违背他的意愿,但是,一旦有人不顺从他的意思,小帆就会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家长,而大人的忍让和放松则会使小帆更加任性、更具有攻击性。但是,进入幼儿园之后,老师和同伴并不会像家人一样处处让着他,而且小帆还必须遵守幼儿园的纪律、游戏规则等,这一切让他产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从而引发攻击性行为。

2.教师评价的引导性。在幼儿园中,幼儿喜欢观察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多幼儿都会将教师的话当做“圣旨”。由于幼儿认知水平的限制,加之对教师权威的尊重与服从,在评价同伴的时候,对教师有着强烈的依从性,即把教师对某个幼儿的评价当做是自己的评价,把教师对某个幼儿的喜恶当做是自己的喜恶。因此,教师对不听话孩子的批评教育也影响其他幼儿对这类孩子的评价。教师在园对小帆的评价通常是负面的,这些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帆在班集体中的形象以及地位,当问及幼儿为什么不喜欢和小帆一起玩的时候,不少幼儿都提到了:老师经常批评他,他不是好孩子。教师的评价与态度加深了其他幼儿对小帆的排斥心理。

3.自身不良的交往策略与行为。小帆自身不良的交往策略是导致其被拒绝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小帆一日活动的观察与记录得到:在交往性质上:小帆积极交往3次,消极交往9次,中性交往4次;在交往的方式上:言语交往2次,动作交往3次,言语动作综合交往6次;在交往结果上多以失败告终;在交往的行为上主要有:抢夺东西、调皮捣蛋、打人、说话难听、推人、抓女孩头发、乱动别人作品、搞破坏等等。通过观察可以看出,他不善于运用语言,喜欢动手,有明显的攻击性。小帆为什么爱攻击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通过模仿和强化而习得的。首先,儿童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语、动作、为人处世的方式,从模仿中习得攻击性的行为。其次,强化进一步加剧了他的攻击行为,如小帆在与别人争抢玩具时,采取攻击性行为(打人、推人、骂人等)而获得了玩具,成人不加理睬——默认或鼓励(正强化),小帆以后就会更多地采取类似的攻击性行为。

四、问题处理

1.家长要改变错误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环境对幼儿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家长要改变对小帆过分溺爱和保护的态度,学会了解小帆在日常生活中的合理需要,拒绝小帆的不合理请求。其次,家长要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当父母遇到与小帆观点不一致或者需要惩罚他时,不要打骂他,应该用理智的非攻击性的方法解决矛盾。再次,家长要制止小帆观看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等,如果不可避免,家长可与小帆一起看,分析使用暴力的动机和后果,并讨论使用非暴力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小帆的爷爷奶奶如果过分溺爱孙子,可将老人和小帆隔离一段时间,父母要承担起监护教育的义务。

2.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造成小帆被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是小帆爱攻击,要想改变小帆在同伴中的地位,需要纠正小帆的攻击行为。对于小帆良好的行为,如助人行为、礼貌用语等,应马上给予奖励;对于小帆的不良行为,应及时给予惩罚。老师尽量少用口头批评或说教来对待小帆,惩罚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一件事,比如说:打扫卫生、做家务等,这样可以减少教师对其他幼儿评价的引导性,从而间接提高小帆在同伴中的地位。另外,可采用代币制来矫其攻击行为,代币制是通过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针对于小帆,在实施计划前,先确定小帆的攻击性行为的种类,如打人、骂人、争抢玩具等。通过观察记录小帆每天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平均次数5次。然后,开始实行代币制:①与小帆进行谈话,告诉小帆打人是不对的,希望他能改变;了解他的喜好,小帆喜欢教师经常用的贴畫,想让妈妈带他去玩蹦蹦床。②和小帆约定如果一天之中,攻击性行为的次数不超过4次,就奖励给他一张贴画。一周之内有三张贴画就可以去玩蹦蹦床。以此类推,改善小帆的攻击性行为。

3.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小帆的同伴交往能力。小帆不良的交往策略也是导致其被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高小帆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也可以有效改善小帆在同伴中的地位。首先,要提高小帆的自控能力与纪律意识,教给小帆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以及幼儿园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有目的的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培养小帆积极的交往策略,如合作游戏、角色扮演、榜样示范等。让小帆逐渐学会多用礼貌语言、少用不良动作与同伴交流。如:主动向对方打招呼、用微笑点头来称赞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解决矛盾的有效策略等等。最后,培养小帆的同情心,通过阅读绘本、情境剧等方法让小帆了解到受攻击幼儿的痛苦,使其清楚自己的攻击会给别人带来疼痛、痛苦和不快乐。

参考文献:

[1]郑雪,刘学兰,王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喻小琴.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分析及交往能力培养对策[J].幼儿教育,2006,(5).

[4]庞丽娟.幼儿被拒绝社交地位的矫正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1).

猜你喜欢
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从“粗暴”到“温柔”的改变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试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