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及其与家庭支持性环境的关联性探讨

2017-02-28 17:23马立军
体育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体育锻炼学生

马立军

摘 要:对北京市某小学四至六年级所有参加2014年体质调研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共有70.5%的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家庭支持性环境与学生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的情况存在关联(p<0.05)。因此,促进父母自身参加体育锻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性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锻炼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生;体育锻炼;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39-02

一、研究目的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开展近30年来,学生在形态发育、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身体素质却并未得到全面的提高,甚至个别指标上还有所下降。全国许多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远达不到1小时,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锻炼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1]。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且对一些诸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成年期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十分不利[2]。如何有效的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成为教育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对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与家庭支持性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思路和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所有参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四至六年级学生的体检资料,并对其进行学生及家长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共纳入95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0人,女生45人,平均年龄10.2±0.72岁。

2.研究方法

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匿名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时由专人指导,统一发放、回收问卷。问卷包括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父母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以及父母进行体育锻炼情况等内容,并与学生体检数据通过唯一编号对应。超重肥胖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3]进行判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将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分为达到1小时以及未达到1小时两种情况。父母对孩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持鼓励的态度而且父母双方均喜欢进行体育锻炼定义为“家庭支持性环境较好”,其余情况定义为“家庭支持性环境一般”。

3.统计分析

使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组间率的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支持性环境与学生体育锻炼1小时情况的关联,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

三、研究结果

1.学生体育锻炼时长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所有小学生中,共有70.5%的学生每天体育鍛炼时间达到1小时。其中男生为70.0%,女生为7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表1)。参与本次调查的所有学生中,超重或肥胖的学生占23.2%,其中有81.8%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对于非超重或肥胖的学生,有67.1%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表2)。

2.家庭支持性环境情况及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参与本次调查的所有学生中,有48.4%的学生家长父母双方都喜欢进行体育锻炼,有12.6%的学生家长父母双方都不喜欢进行体育锻炼;有50.5%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49.5%的学生家长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支持态度一般。综上,有29.5%的学生家庭对于体育锻炼支持性环境较好。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学生年龄和性别后,相对于家庭支持性环境一般的学生,家庭支持性环境较好的学生更容易达到体育锻炼1小时(OR:3.37,95%CI:1.001~11.312)。本研究还发现,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达到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p<0.01,表3)。

四、讨论与分析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造成了巨大的全球性的疾病负担[4]。许多研究都报道,充足的体育活动是对于这些慢性疾病行之有效的初级预防措施[2,5,6]。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中高强度运动以确保心血管、骨骼肌肉等各系统能健康地发展[4],国务院也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7],要求学校重视体育工作,明确指出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既往研究显示,全国仅有22.7%的9~18岁汉族中小学生平均每天锻炼达到1小时以上,而9~13岁的小学生中也仅有32.8%的学生平均每天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东部或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学生体育锻炼1小时以上的报告率要明显高于西部或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1]。本研究所调查的样本中,共有70.5%的小学生平均每天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明显高于2010年的全国水平,在非超重肥胖组和超重肥胖组未发现明显差异,在男女生中也未发现明显的差异,提示该学校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处于较高水平。

既往研究指出,家庭的运动支持性环境的创造对促进学生达到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有着重要的作用[5,8]。由于儿童在性格行为形成时期的很大部分时间是与家庭成员共同度过,家庭环境对于儿童运动相关技能的掌握和运动信念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9]。这一影响可以通过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榜样行为以及对于体育锻炼的信念产生,继而与学校政策、社区教育、周围体育设施可及性等因素共同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10]。

本研究也发现,家庭支持性环境与学生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的情况存在显著关联。在调整学生年龄和性别后,家庭支持性环境好即父母双方都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且对孩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持支持态度的家庭,其孩子更容易达到体育锻炼1小时。这一结果提示了良好的家庭支持性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本研究同时发现,仅有48.4%的学生家长都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有12.9%的学生家长均表示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仅有29.5%的学生家长对于体育锻炼支持性环境较好。进一步提示,对学生父母进行健康教育,促进父母自身参加体育锻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性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锻炼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五、结论与建议

共有70.5%的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不同性别、营养状况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支持性环境与学生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的情况存在关联(p<0.05),支持性环境较好的家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体育锻炼1小时报告率(OR:3.37,95%CI:1.001~11.312)。

建议家长应与学校协同努力,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性环境,进一步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学生体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宋逸,张芯,杨土保,等.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3):347-354.

[2]刘新兰.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6):53-54.

[3]李红娟,杨柳,等.身体质量指数作为肥胖筛查标准的判别准确性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5(6):571-575.

[4]赵广涛.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意义——中央7号文件[J].运动,2010(2):37-38.

[5]于春艳.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107-112.

[6]闫淑芝.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J].成才之路,2008(6):7-8.

[7]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581/201005/88539.html.

[8]徐玲.青少年體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J].黄山学院学报,2015,17(5):114-116.

[9]项明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康幸福的途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模型构建[J].体育科学,2013,33(8):21-28.

[10]董宏伟.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33-37.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体育锻炼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聪明的学生等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