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 服务创优 探索村镇银行稳健发展之道

2017-02-28 21:44徐文洁
当代农村财经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村镇网点银行

徐文洁

上海农商银行继2009年在上海崇明设立村镇银行以来,2012年在北京、深圳及山东、湖南、云南批量发起设立了34家村镇银行。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支农支小”之道。截至2015年末,上海农商银行发起设立的35家村镇银行实现净利润3.95亿元,资本回报率18.31%;各项存款余额244.93亿元,贷款余额144.17亿元,存贷比56.04%,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94.48%,户均贷款金额105.29万元,不良贷款率1.60%。

一、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主动适应利率市场化。自2014年年底开始,央行连续6次降准、6次降息,同步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至基准的1.5倍(窗口指导),促使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面临考验。受此影响,上海农商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在去年一年内存款付息率同比提高了0.12个百分点,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盈利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二)主动适应经济结构性调整。2015年国家相继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一批重大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预计维持在6.5%左右,并从注重发展增速向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对商业银行而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机遇和风险并存,既有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化、新型城镇化等建设带来的发展空间,也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过剩行业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等因素可能引发的风险。

(三)主动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冲击。面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等新的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客户金融消费行为正在发生变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需要进一步提高应对市场挑战,开拓新客户、新业务、新市场的能力。

二、“沪农商”发展之道

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我行指导沪农商村镇银行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架构完善、创新发展为驱动力,以稳健经营、防控风险为主基调,做大做强负债业务,做精做优资产业务,提升服务品牌,打造村镇银行核心竞争力。

(一)管理创新,强化控股职能

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我行认真研究、探索对村镇银行并表管理的架构和模式,理顺主发起行与村镇银行的关系,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打破体制机制壁垒。

1.决策层面,总行成立村镇银行管理委员会作为村镇银行顶层设计的决策机构和协调机构,负责审议、决策和协调涉及村行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等重大事项,缩短决策链条,提升工作效率。

2.架构层面,总行设立村镇银行管理部,内设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会计管理、人力财务、审计预警和综合管理等6个团队,重点从信贷、财务、人力、公司法人治理等4个角度对村行实施有效管控;在山东、湖南、云南村镇银行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了管理分部,实施“类分行”管理,通过搭建专业条线团队,发挥分部的专业能力、协调能力、检查辅导能力、防范风险和案件能力,强化分部对村行的条线管控,发挥监督、管理、服务村行的职能;村行董事长实施兼职管理模式,强化行长经营管理的责任,实施分类管理、任期目标管理及差异化授权的管控模式。

3.风控层面,全面实施分部、村行派驻授信主管制度,建立信贷条线垂直管理的授信主管体系,强化“贷前、贷审、贷后”全风险、动态化和流程化管控,切实发挥独立审查审批作用,提升风控岗位的专业性、客观性和严肃性,确保村行信贷资产安全运行、健康发展。

(二)业务创新,打造经营特色

1.丰富业务产品功能

负债业务方面,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全面推广“寸寸金”、“协议存款”、“靠档存款”等利率浮动型存款产品,组织开展“旺季吸储”、“蚂蚁觅食”、“激情红五月”等专项营销活动,不断拓宽存款来源渠道,优化负债业务结构,增强存款资金的稳定性。

资产业务方面,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研发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突出村镇银行“简、快、灵”的特点,提升行业竞争力。如推出“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惠众卡”、“家庭循环贷”等贷款业务品种,满足日常资金使用需求;临清村行积极与当地政府和扶贫办协调,对扶贫企业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开展创业扶贫贷款;北京村行加强銀企合作,开展了“企业+农户”联营贷款,为当地养鸭农户解决贷款难问题;醴陵村行针对市花炮企业密集的特点,通过“个人生产经营联保贷款”的方式满足行业需求;保山村行与当地政府合作,创新开展“鑫农贷”业务,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为增信手段,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

结算渠道方面,为村镇银行开发上线借记卡、网上银行、自助机具,接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财税库银系统,加入农信银系统,丰富支付结算渠道,提升小微“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2.引进先进微贷技术

与台湾中小融辅合作,借鉴和消化其先进的微贷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配套独立的产品系统、人员团队、业务流程和考核办法,在多家村行试点设立微贷金融中心。截至2015年末,三省两市共有11家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成功开设了微贷金融中心,累计发放贷款1400笔、金额3.41亿元,不良贷款率0.59%。

3.强化网络金融功能

积极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对接主发起行网络金融资源,开通独立的门户网站,接入网上商城、信易付钱包、鑫沪商等渠道,打通网上缴费消费通路,推动线上与线下、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的融合发展,逐步培育和扩大村行网络金融客户群体,打造经营特色。

(三)服务创优,助力村行腾飞

1.创建多功能服务平台。围绕物理网点“智能化”和“泛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探索完善以物理网点为基本支撑、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如支行在网点内充分体现互联网元素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区,与不同类型的超市合作开展跨界服务等,将支行网点整合成满足金融便民服务及日常生活服务等多方面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

2.扩大营销辐射面。开发上线“移动终端”设备,帮助村行员工走出柜台、走出网点,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实现借记卡开卡、激活、网银签约等功能;与信安盟公司合作研讨“金融便民店”服务模式,实现银行传统网点向“轻模式网点”和“互联网化网点”的转化,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1公里”。

3.提升网点服务营销能力。一方面,通过与第三方培训公司合作,实施标杆网点导入项目,通过优化网点布局、规范柜面员工的行为礼仪、强化日常管理,进一步提升现有网点综合产能;另一方面,为打造专业的客户经理团队,引入外拓营销能力专项培养项目,通过“两扫”(扫街、扫楼)、“五进”(进门店、进社区、进村组、进园区、进楼宇)等“手把手”实践,增强团队营销技能和核心竞争力。

三、村镇银行发展展望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趋白热化的同业竞争,如何把握自身优势,实施差异化的服务,将成为村镇银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兵临城下怯者亡、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村镇银行必须立足县域、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带好团队、深入村镇、服务农村、坚守底线、敬畏制度、稳健经营,有效处理和把握好速度和质量、效益与风险的关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村镇网点银行
数字化时代的银行网点转型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达州银行:两机构获评“金融消费示范网点”
云南村镇银行发展迅速
快递小哥的一天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发起行高管兼任村镇银行高管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