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假官”和“假皇上”

2017-03-01 01:30
新传奇 2017年3期
关键词:行骗张之洞核实

古代那些“假官”和“假皇上”

纵观当今社会各类假官诈骗案件,从地方小官到首都高官,从中国军官到联合国官员,骗子们“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而其实“假官”行骗自古就有,某些时期还呈泛滥之势,甚至多次出现过冒充皇帝的离奇事件。

无论古今,假冒官员行骗都是严重的事件,一经发现,“假官”将受到严惩。

然而,“假官”行骗如果得手或者部分得手,受处罚将不仅是这些骗子,那些被骗的人视情况通常也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即使情节较轻,但被骗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被骗的部门或个人一般都不愿意声张,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又助长了“假官”行骗的胆子。

骗子是这样“洗白”的

《清稗类钞》里提到一个叫钱豁五的人,这个人极聪明,通音律,文章也写得好,但科举失利,又不愿吃苦,所以远走他乡以行骗为生。

在广西,他投奔了一个在官府当幕僚的亲戚,在详细了解了官场的各种潜规则后,他就租了一所大宅子,雇奴仆、摆排场,甚至私制官服,用“假官”的身份行骗,频频得手。

也许是骗得太多了,这个钱豁五还是失手了,流窜到北京、山东、江西、广西等地继续行骗。

有一次,他要从广西到浙江去,就想办法弄了个广西巡抚衙门的信封,在里面塞上废纸,外面粘上鸡毛,弄了一套竹筒,用黄面的包袱背上,扮成官府信使,一路走官道,途经数省都畅通无阻,吃喝全由驿站供应。

在杭州,他终于被识破,扭送至钱塘县衙。此时的钱豁五已修炼成“假官”中的“极品”,对各级官员的心理洞悉无余,他对县令说:“今欲罪我,我固无辞,第不利于四省官员,未知大吏能办否?”意思是,我从广西、湖北、江西、浙江一路而来,你要把我办了,上面这四省的有关人员是不是都得受牵连?这番无赖话居然镇住了县令,同时发现这小子原来是个人才。于是,钱豁五不仅重获自由,还谋了一份正式官差,用“钱炳”这个名字捐了个五品官,把身份完全“洗白”。

只可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后“钱炳”因分赃不均,被同伙检举,发配充军。

现在,也有很多人像这个钱塘县令一样,抓住了骗子,却怕掀开了盖子,对自己、对同僚不利,所以尽量淡化处理。

长期被囚禁于瀛台的光绪,很少露面,给人以假冒的机会

当然,还有一些人,中途虽已识破骗局,却不敢声张,甘愿吃个哑巴亏。

冒充和珅儿子有什么好

任何骗术都有心理学的基础,只有掌握被骗者的心理才能控制其行为,让其放松警惕或主动上钩。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性的弱点有两个,一是诱惑,二是恐惧。“假官”出来行骗,对这一点摸得很清。

《清稗类钞》里还有个故事,某中丞下派到浙江当巡抚,清代的中丞通常指副都御史或佥都御使,是监察干部。该巡抚到任后“尝访察官民之不法者,重惩之”,温州有个地方官员“闻风而惧”。这时突然来了3个操北方口音的人,住在官府旁边的客栈,也不干别的,有坐堂就去看,还向人打听该官员的事。这名官员实在沉不住气了,派人潜入他们的房间,果然发现了一块“中丞访牌”,还有巡抚的信件,该官员赶紧让手下去重金贿赂这几个人,事后证明这几个人是骗子,但这名官员却“有苦难言”。

和珅专权时,有个年轻人跑到南京,自称是和珅的儿子,与当地官员来往频繁,向某官员借3000两银子。该官员想借又怕上当,听说和珅的儿子“善书大鹅字”,就找了个机会,准备好笔墨纸砚请此人去写。眼看要露馅,但此人一点儿都不慌,故意发怒:“尔非乞我书,盖疑我为骗子,欲留笔据耳。吾父若知之,我何以自解?银不敢借,酒亦不必饮!”说完拂袖径出,该官员惶惧,不敢再验查其身份,乖乖将银子如数奉上。

其实,一般情况下想核实“假官”们的身份也不会太难。光绪年间,有个叫李梦莹的人从湖南到苏州,自称翰林,拜会当地官员,就连巡抚赵舒翘都被骗了,叮嘱厦门的人对其多照顾。只有吴县凌县令怀疑其身份,“发电至湖南密询”,只用一份电报即将其识破。

核实“假官”们的身份不难,难的是敢不敢。在一些人思想里素来有严重的“媚上”心态,怕核实人家的身份会惹“领导”不高兴,在这些人看来,“领导”高不高兴关系重大,足以大过真理和真相。

还有人敢假冒皇帝

除了冒充官员外,有人还敢冒充皇帝。历史上第一起冒充皇帝行骗的事,居然是在唐朝。

唐懿宗信佛,又好微服私游,有人听说大安国寺寄存着江淮进贡朝堂的千匹吴绫,就暗中召集了一群人,有的扮皇上,有的扮随从,有的扮乞丐,做好了行骗的整套准备。

某日,寺中来了几个人,其中一人气宇非凡,穿戴也异于常人,身上散发着“龙脑诸香”,这就是那位假冒的皇上。入寺,乞丐围上讨钱,随从一一给了,又有其他乞丐围来,随从没钱了,假皇上命随从去寺里借,随从找到僧人,询问寺里有何值钱的东西,还说“来日早,于朝门相觅,可奉引入内,所酬不轻”。僧人已经观察了半天,现在确信眼前果然是皇上,便把全部吴绫献出,事后方知是假的,但再也找不着这些人了。

大安国寺就在长安,派人去大明宫一问真相即可知,但僧人们一听说眼就是平生难得一见的皇上,惊喜大于怀疑,憧憬多于防范,警惕性也就没有了。骗子们通常喜欢冒充级别很高的领导或者他们的亲属,他们知道被骗者虽有核实身份的渠道,却不会轻易去做。

清朝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据刘禺生《世载堂杂忆》,戊戌变法之后,传说光绪皇帝被囚禁于瀛台,但其他情况外界知之甚少。

某日,武昌金水闸来了一主一仆,主人20多岁,“长身白俊”,仆人40多岁,“无须,发语带女声”,二人“均操北京官腔”。他们租了一处公馆,平日匿迹不出,但服用豪奢,仆人“进茶食必跪,有传呼必称圣上,自称奴才”,消息传出,整个湖北轰动了。

汉口各报披露了消息,社会上议论纷纷,“皆谓光绪由瀛台逃来湖北依张之洞”,还有小报趁机刊载说唐故事,把西太后比作武则天,把光绪比作李旦,而李旦恰好当年有避难汉阳的事,这让张之洞一下子坐在了火山口上。

武昌知县陈树屏前去“问安”,“皇上”称要见张之洞方可透露,对其不屑一顾。

其实,张之洞把二人请过来见见不就真相大白了吗?可惜,张之洞虽为正二品的湖广总督,当时却没有见过光绪皇帝!只有让陈树屏反复查询。

有人出了个主意,骗那个40多岁的仆人去洗澡,结果又发现此人果然被阉割过,这增加了二人身份的可信度,“城中男女,往拜圣驾,日有多起”,“候补官员中,有视为绝大机会,亲往拜跪者,亦有献款供奉者”。

经过一番折腾,此事最终真相大白,假光绪其实是一旗籍伶人,常入内廷演戏,深知宫中之事,最后自然是被“斩立决”。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身在日本的梁启超,专门给张之洞写信询问,可见影响之大。

过去信息通讯落后,受技术条件所限,官员的情况的确不容易核实,现在媒体发达、信息便捷,但难免也有死角,尤其是那些人为的死角,这给了“假官”行骗以机会。他们会认真研究这些漏洞,捏造一些似是而非的机构,自报一些看着像那么回事的职务,你想找有关方面核实,却无从下手。

“真官”难见,“假官”出现。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也是“假官”行骗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

(《领导文萃》2016年24期、《廉政瞭望》2016年10期)

猜你喜欢
行骗张之洞核实
张之洞的“三不争”
再论晋抚张之洞之口外七厅改制
谨防借“新冠疫苗”行骗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替身儿子善意“行骗”
警惕借“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行骗的不法行为
张之洞被“教育”
中国2012年增速确认为7.7%
行骗
张之洞军事思想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