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2017-03-01 06:12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7年3期
关键词:繁殖力养猪场后备

马 义

(黑龙江省林甸县畜牧兽医局 草原监理站 166300)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马 义

(黑龙江省林甸县畜牧兽医局 草原监理站 166300)

母猪繁殖力,指母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及生育仔猪的能力,其水平是影响养猪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配种、妊娠、分娩、哺乳和断乳是母猪繁殖的基本流程。因此,为提高母猪繁殖力,需综合分析影响母猪繁殖力的多方面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控制。笔者综述分析了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1 后备母猪的选择

后备母猪质量与一胎母猪生产性能存在密切联系,优良后备母猪是提高猪场生产效率的有效保障。因此,选择后备母猪时,一方面,需考虑其父母及直系血亲生产性能,以母性好、产仔多、增重快、肉质好等为佳。另一方面,观察后备母猪皮毛、眼神、四肢、臀部等,以眼明有神、皮毛光泽、四肢健壮、臀部宽大等为好。后备母猪刚引进时的40 d内,需隔离饲养,确保其无传染性疾病后,方可转至生产猪群中去。饲养期间,适量添加抗应激药物。冬季,注重防寒保暖,夏季,重视防暑降温,慢慢恢复体能。4~6月龄,不得限制后备母猪的饲料喂养量,确保其生长发育需求得到满足,6~7月龄,适当限制喂养量,7月龄以后,严格控制喂养量,维持在日饲喂2 kg的水平。

2 初配期控制

品种、饲养管理条件以及气候均可能对后备母猪性成熟时间造成影响,养殖人员应予以重视。后备母猪刚达到性成熟标准时,不适宜配种,若过早配种,产仔数量不多,仔猪存活率不高,且会对后备母猪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后备母猪,第3个情期为最佳初配时机,即8月龄左右,母猪体重达110 kg时方可配种。

3 改善卫生环境

(1)每天及时将圈舍粪便清扫干净,确保圈舍处于卫生、清洁状态,尽可能分离猪与粪。(2)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灭鼠灭蝇,控制圈舍病原微生物,预防疾病发生。(3)定时通风通气,严格控制圈舍温度与湿度,冬天时注重保暖,夏天则要注重防暑,防止因温度不适引起猪的应激反应。(4)每日为猪群提供清洁饮水,且定期清洗水槽,及时更换未喝完的饮水。

4 合理搭配营养

养猪场以母猪为核心,而饲料安全与营养是母猪正常繁殖的有效保障,是影响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母猪配种后,即将进入妊娠期,必须注重营养搭配,确保母仔猪健康,避免流产,为产后泌乳创造有利条件。在此期间,以母猪妊娠不同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为指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日粮,确保母猪每日所需营养达到标准。喂养期间,适量添加营养性添加剂,例如微量元素、维生素类等,配合非营养性添加剂,例如微生态制剂、酸制剂等。另外,青饲料与粗纤维,有利于母猪消化吸收日粮,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预防胃溃疡等。妊娠后期,适当增加喂养量,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营养。产前1周,需适当减少喂养量,预防难产。妊娠后期,若采食量未增加,或膘情欠理想,可增加饲喂次数,白天3次,夜间1次。

5 妊娠母猪的科学保健

妊娠期间的科学保健十分必要。因此,针对妊娠母猪,养殖户应根据母猪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保健方案,提高母猪抗病能力,预防疾病。例如,添加金霉素、支原净等药物至饲料中,定期做好驱虫工作。

6 优化免疫程序

健康状况与养猪场持续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妊娠后期,母猪若感染疾病,例如,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易造成流产,或产死胎。基于此,养殖户需根据不同品种猪特点,结合本地疫情流行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计划,尤其是母猪配种前,要重视免疫以增强母猪抗病能力。另外,养殖户应主动学习免疫接种的相关知识,掌握免疫接种的具体操作流程,定期开展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免疫接种制度,有效控制猪疾病,增加养猪场经济收益。

7 小结

近几年,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养猪业呈现出迅猛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对母猪繁殖力造成影响,降低猪生产效率。因此,养殖户应结合当地情况,综合分析影响母猪繁殖力的因素,借鉴吸收先进技术与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母猪繁殖力以而提高猪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S828.3

B

1005-2739(2017)03-0023-02

2017-01-21

马义(1985-),男,专科,畜牧师。

猜你喜欢
繁殖力养猪场后备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头足类鞘亚纲繁殖力研究进展
湖南沅水下游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的变化研究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通过营养改善母猪繁殖力的要点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