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底可燃冰

2017-03-01 06:42
海洋石油 2017年2期
关键词:可燃冰蓝鲸调查局

中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底可燃冰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在南海神狐海域举办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会上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自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作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于2017年3月28日正式开钻。5月10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局从该海域水深1 266 m海底以下203~277 m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中开采出天然气,截至5月17日下午,产气总量11.32×104m3,平均日产1.6×104m3,最高瞬时日产3.5×104m3,甲烷含量达99.5%,目前试采正常,产量稳定,超额完成日采1万方、连续一周的预定目标。

天然气水合物大多分布于陆地冻土区或距海面900~1 200 m的深海沉积物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有专家估计,天然气水合物仅海域储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 000年,被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我国是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陆地冻土区外,整个南海的可燃冰地质资源量约为700亿吨油当量,远景资源储量可达上千亿吨油当量,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此前在3月28日的项目启动仪式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表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商业试采列入能源发展重大工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将为我国开启能源利用新时代奠定坚实基础,开创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钟自然认为,本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意义重大,将是开启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第二个百年的首场科技攻坚战。“既可以检验我们前期形成的理论技术和装备体系的科学性,又可以通过开展大规模多专业高难度的联合科技攻关迅速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技术,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商业性开发。”他说。

承担此次试采任务的平台是由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蓝鲸1号”。“蓝鲸1号”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入级挪威船级社。蓝鲸海洋工程公司联合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履行平台运营服务合同。该平台长117 m,宽92.7 m,高118 m,最大作业水深3 658 m,最大钻井深度15 240 m,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与传统单钻塔平台相比,“蓝鲸1号”配置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DP3闭环动力管理系统,可提升30%作业效率,节省10%的燃料消耗。

摘编自《中国能源报》2017年5月22日

猜你喜欢
可燃冰蓝鲸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广告
蓝鲸也要七十二变
长航“蓝鲸”抵达武汉!援汉医疗队有了“水上之家”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感受可燃冰的“温度”
可燃冰是什么?
未来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真的像传说中那么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