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县水土流失防治思路及措施建议

2017-03-01 07:23付爱婷
河北水利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策平山县水土保持

□付爱婷

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县境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坡度大、沟谷深,加之干旱少雨,降雨时空分布不匀,汛期局部暴雨,洪水年年发生,水土流失防治形势依旧严峻,严重影响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7.8km2,治理程度达35%,水土保持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历程及存在问题

1.1 经历的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8~1980年,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治理阶段,通过群众投工投劳,“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沟道内筑淤地坝,修水库、塘坝,兴建了一批规模小而分散的水土保持工程。

第二阶段是1981~1990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阶段,打造出了“太行明珠”元坊流域、北冶天桂山流域等一批“山、水、林、田、路”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

第三阶段是1991~2000年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阶段,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提高,贯彻“水土保持法”,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

第四阶段是2001年至今的高标准大规模治理阶段。从2001年开始全面实施封山禁牧,在西柏坡、古月、北冶等区域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淤地坝系建设等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在回舍、南甸工业园区形成了开发性生产建设和水土保持同步治理的新格局,这一阶段治理投入大幅度增加,规模大、标准高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明显的一个阶段。

1.2 存在问题

平山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县、乡政府对水土保持重视不够,在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上不到位;二是水土流失防治项目投资标准与其它生态建设项目相比差距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三是由于建设后管理资金缺乏,管护责任难以明确和落实,影响了水保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四是水土保持执法机构存在任务重、成本高、经费不足,难以适应水保工程工作的需要;五是水保国策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没有建立,社会对水保国策知晓率低。

2.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及防治措施

2.1 依法预防、强化监督

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平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妥善处理好全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编制和实施,防控人为水土流失。将工作重点转入督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上,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水平。

2.2 加大投入、突出重点

加快以小流域为单元向区域综合治理的转变,将小流域治理与当地产业培育、农民增产增收,美丽村庄建设相结合。其重点是沟道修复筑谷坊坝、兴建塘坝水汪,巩固提高原有治理成果;对主河系兴修护村、护地坝,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对25°以上坡地进行封禁治理,加强管理。

2.3 加大力度、宣传国策

大力推广巩固水土保持国策进学校,宣传教育模式,重点面向建设单位开展宣传。继续开展“科普教育进小学”试点活动,探索经学生家长、以学校带家庭、以家庭辐射全社会的水土保持工作宣传教育模式,营造全社会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浓厚氛围。

2.4 深化改革、健全机制

完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进一步健全机构、引进人才,充实力量,打造素质高、业务精、能奉献的水土保持队伍,保障平山县水土保持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县域生态、经济发展、建设大西柏坡保驾护航。

3.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出成效

按照《平山县水土保持规划》,西部深山区列为全县重点预防保护区,主要是岗南水库上游的孟家庄、小觉、蛟潭庄及下口等生态植被较好的区域,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工作,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等工程。东部浅山区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列为重点治理区,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坡改梯建设和沟道、沟坡造林,使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猜你喜欢
国策平山县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一腔热情倾国策 砥砺奋进创事业
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育雏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快乐阅读 伴我成长——平山县图书馆 “2018 全民阅读-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侧记
儿童习字应为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