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防洪基本情况及防灾减灾对策

2017-03-02 00:20张熠楠
河北水利 2017年6期
关键词:滞洪区监测网廊坊市

□张熠楠

廊坊市防洪基本情况及防灾减灾对策

□张熠楠

突发性暴雨洪水和超标准洪水,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洪灾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对防洪保安的要求也就越高。我们在防汛工作中要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确保安澜。

1.廊坊市防洪基本情况

廊坊市地处海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中部的各主要行洪河道几乎全部流经我市,辖区内有10条主要行洪河道,自北向南依次为泃河、引泃入潮、潮白河、北运河、青龙湾减河、永定河、白沟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子牙新河。河道总长408km,堤防长605km,险工险段109处、总长82km,中型闸涵27座。还有永定河泛区、东淀、文安洼、贾口洼4个由国家防总调度的蓄滞洪区,总面积1986km2,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1%。

2.影响廊坊市防洪的不利因素

2.1 气候因素

廊坊市地处北温带,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丰枯季节变化十分显著,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5.3%;7、8两月降水量为全年的68.8%。造成廊坊市既有水荒、又有水灾的自然特点,形成了“入汛防汛,出汛抗旱”的工作特点。

2.2 地理因素

廊坊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明珠”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防汛工作的复杂性。我市与北京、天津接壤,能否确保全市及周边地区千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仅关系到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首都周边地区的稳定,影响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2.3 工程因素

我市防洪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部分工程虽经修缮,但总体标准偏低,整体抗御洪水能力不足。全市主要行洪河道,堤防建设标准普遍低于京津两市,抵御洪水能力相对较差。全市闸涵泵站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

3.防灾减灾对策

3.1 调整治水思路

我们要树立人与水和谐共处的思想,转变传统的治水思路,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把暴雨洪水看作是需要抓紧防治的一种自然灾害,又要看作是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对防洪、抗旱、排涝与拦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增加土壤水、涵养生态水、改造劣质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安排,通过蓄、挡、分、排、引、保等手段减轻洪灾损失,实现雨洪资源化,达到人与水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3.2 推进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防洪工程体系是防洪减灾的重要手段。以流域防灾减灾骨干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大防洪工程治理力度,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一是全力推进骨干防洪工程建设,以加固堤防、整治险工、清淤疏浚为重点,加快北运河、潮白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加快永定河泛区、文安洼蓄滞洪区、贾口洼蓄滞洪区工程与安全建设。二是加快市区环城水系工程建设,推进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小区推广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鼓励使用透水性铺装材料,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三是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四是加大对涵闸泵站的维修重建力度,确保安全度汛。

3.3 建立健全非工程措施保障体系

如果说水利工程是防洪减灾体系的“硬件”,非工程措施则是“软件”,软硬兼施,方可确保无虞。防洪非工程措施一般包括防洪法规、洪水预报、洪水调度、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河道清障、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洪水保险、洪灾救济等。

近年来,廊坊市全面推进以地下水监测网、地表水监测网、取用水户水量监测网、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网以及雨情、墒情、汛情监测网、智能管理平台等“七网一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水务”管理体系建设,为全市防汛抗旱预警决策和水资源动态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积极整合防汛通信系统,不断建立完善视频会商系统、多渠道大众传媒、电台海事卫星通讯网络等。

我们还要在细化各项防汛预案、建立防汛办公平台、组建完备通讯预警网络等方面继续推进,更进一步。

3.4 提高人防物防技防各项水平

就防范手段而言,安全防范包括人力防范、实体(物)防范和技术防范3个范畴。其中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是传统防范手段,它们是安全防范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传统的防范手段也不断融入新科技的内容。技术防范的在防灾减灾体系中也越来越重要。

为应对水患灾害,我们要实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五种责任制”和干部领导包河、包蓄滞洪区;建立防汛部门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有经验的老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组,协助行政领导对防汛抗洪科学决策;建立专业抢险队与群众抢险相结合、军民联防做保证的抗洪抢险体系;建立防汛抢险物资保障体系,优化物资调运电子系统等等。

4.结语

防洪减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事业。我们要把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全力推进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共建人水和谐的新局面。□

2017-06-06

作者介绍:张熠楠,女,汉族,廊坊市水务局,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滞洪区监测网廊坊市
河北省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与安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大陆泽蓄滞洪区滏阳河老油召桥至老北定桥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利用监测网中断分析导航系统完好性监测
申店隔堤恢复的必要性浅析
京沪高铁GSM-R网络接口监测网关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