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们挡不住全球环保民意

2017-03-02 07:56欧洲时报评论员
环境与生活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球化报告特朗普

◎《欧洲时报》评论员

特朗普们挡不住全球环保民意

◎《欧洲时报》评论员

厘清历史和现实以及“生态面前并不平等”之类的问题,并非为了追究责任或鼓吹倒退,而是希望能在澄清事实的基础上促成积极的“世界公民共识”。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中,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意识到“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人类需求要1.7个地球来满足

这张“地球欠费通知”又称“生态负债日”,每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全球足迹网络根据自然资源和地球生态总的状况发出。有些机构和专业人士认为,该报告引用的数据过于笼统,不够精确,甚至因忽略了许多重要信息而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但它毕竟是目前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科学报告,对于人类正视气候变化问题和环保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据该报告的结论,人类在2017年前7个月排放的碳,比海洋和森林今年吸收的还多,人们捕了更多的鱼,砍了更多的树,并且在同一时期消耗了更多的水;而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人类生态足迹的60%;人类消耗的地球资源,需要1.7个地球才能提供。

“地球欠费通知”越来越提前

据参与报告的科学家们介绍,上世纪60年代是一个转折点:1961年的时候,地球资源尚有1/4未开发,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地球再生资源就已经开始透支,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资源透支通知”来得一年比一年早:1985年“接到通知”的日期是11月5日,1998年便跃进到了10月1日,2009年更提前到8月20日。

近年来,在国际环保舆论的督促下,生态迅速恶化的趋势似乎略有缓解,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如不能扭转这一趋势,到2050年人类可能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西方停留在口头革命阶段

不过,仅限于意识层面还不足以避免生态崩溃,比如中国人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相当清醒的环保理念,《汉书》就有伐木、狩猎、捕鱼季节相关法规的记载,旨在保护大自然再生资源和能力。但后来的现实表明,祖先的智慧并不等于后代的护身符,尤其是当不惜一切代价寻求经济发展或舒适生活的观念占世界主导地位时,就很难保持清醒的环保意识,而要将环保意识真正付诸行动,则更难。

比如,西方近年来十分重视环保舆论宣传,将批评指责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视为己任,但要从自身做起去改变生态恶化趋势却难上加难,基本上停留在口头革命阶段。而大家都知道,从人均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角度来说,发达国家的破坏要远胜于发展中国家,倘若世界人民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的话,至少需要5个地球(上述报告结论)。

期待积极的“世界公民共识”

当然,厘清历史和现实以及“生态面前并不平等”之类的问题,并非为了追究责任或鼓吹倒退,而是希望能在澄清事实的基础上促成积极的“世界公民共识”。

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中,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意识到“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保护地球这个大前提下,应当摒弃无益的争议去寻求进步和发展。

毫无疑问,我们所期待的带有环保印记的新时代全球化不可能一帆风顺,像美国总统特朗普那样极力阻碍全球环保努力者也大有人在,但我们欣慰地看到,当今世界出现了越来越多来自民间的、要求保护地球的理性呼声,他们必将汇合成世界环保民意的大潮,决非特朗普们所能阻挡。

(原载欧洲时报网,标题为本刊所加,有删节。)

猜你喜欢
全球化报告特朗普
新旧全球化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特朗普访华
全球化陷阱
报告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