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愈慢性乙肝39例疗效观察

2017-03-02 20:17郑丽丽龙静吕宜民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30期
关键词:慢性乙肝治愈核苷

郑丽丽 龙静 吕宜民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促使HBsAg转阴的有效措施。 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治愈的39例慢性乙肝患者的病例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其优化治疗措施、疗程、年龄因素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配合理性优化治疗效果较好,其中14例免疫应答反应后临床治愈,治愈转阴的优势年龄35~55岁,其治愈转阴疗程4~8年为主。 结论 以中医中药为主,配合免疫调节、抑制病毒治疗,比单纯机械地应用核苷(酸)类药物疗效好。 应当鼓励患者接受4年以上的治疗,临床治愈后仍然要巩固治疗。

[关键词] 慢性乙肝;中西医结合;核苷(酸);免疫调节;理性优化治疗;治愈

[中图分类号] R25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0-0141-03

我们从事肝病研究和专科医疗20年,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乙肝,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1]。据详细的诊疗记录统计,2000年2月以来有189例慢性乙肝患者(包括携带者14例)长期(4年以上)在我院肝病科接受观察治疗。从2000年2月~2016年3月,通过中西医结合及理性优化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标准HBsAg转阴的慢性乙肝患者共39例,本文回顾性调查此39例临床治愈患者,分析其治疗措施、疗程、年龄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慢性乙肝患者中门诊治疗25例,曾经住院治疗14例。39例中男32例,女7例;转阴时年龄最大75岁,最小24岁,32~54岁占61.5%。39例慢性乙肝中,初次就诊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9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6例,慢性乙肝代偿期肝硬化8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2例,慢性HBV携带者1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3例。其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2]。39例治愈的慢性乙肝患者均在我院经过8个月以上的治疗,排除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自然转阴患者。

1.2 治疗方法

本组39例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并应用理性优化治疗。其中以中药/中成药治疗为主的30例,根据望闻问切及临床检查资料辨证施治,肝肾阴虚型用自拟“滋阴清肝汤”[1],湿热蕴结型予“茵陈蒿汤加味方”[3],肝郁脾虚型予“健脾逍遥汤”[1],脾虚湿阻型“八味薷术汤”[1]等加减治疗;常用中成药如苦参素注射液[4]、肝炎灵注射液、复方益肝灵胶囊、五灵丸,或肝必复胶囊、乙肝扶正胶囊、乙肝解毒胶囊;2~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停4~8周继续治疗。39例患者中,曾经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2例,其中长期以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为主8例。39例患者中曾经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5例[5],其中长期以干扰素α-2b治疗为主1例。39例患者中若为病情活动期肝功能异常或失代偿肝硬化的重症患者,先中西药物保肝对症治疗[6],如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甘草酸类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茵栀黄注射液、肝炎灵注射液、复方益肝灵胶囊等对症治疗。病情缓解后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以上三类患者均配合免疫调节治疗[7],即理性优化治疗。常用的西药免疫调节针剂,如胸腺肽α1、胸腺五肽、白介素-2、抗乙肝转移因子或转移因子注射液、聚肌胞、微卡、匹多莫德口服液等。本组39例患者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理性优化治疗,均应用3~4种药物联合治疗。其中长期配合苦参素注射液、聚肌胞注射液联合治疗8例;长期配合肝炎灵注射液、聚肌胞注射液联合治疗6例;长期以聚肌胞注射液为主配合口服药物治疗7例;长期以胸腺肽类针剂配合治疗7例;长期以抗乙肝转移因子或转移因子注射液治疗9例;长期以白介素-2针剂配合治疗5例;长期以肝必复胶囊配合治疗4例;长期以匹多莫德口服液配合治疗3例。在慢性肝炎病情恢复阶段、HBV携带者或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有的患者以转移因子注射液、微卡、乙肝疫苗注射,配合乙肝扶正胶囊或乙肝解毒胶囊、左旋咪唑、双嘧达莫片等配合治疗。39例患者中,其肝硬化、肝纤维化者,在病情稳定后,配合中药/中成药辨证施治抗肝纤维化治疗[8],如自拟“肝纤散结散”[1]加减,常用的中成药如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等。自2003年2月以来,坚持在本院接受中西医结合观察治疗达4年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共189例(包括携带者14例),其中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从2000年服用拉米夫定治療,16年后HBsAg转阴。

1.3 疗效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其治疗终点中的理想终点[2],即:治疗后或治疗停药后,HBsAg达到<0.01 KIU/L,伴或者不伴有HBsAg血清学转换。

2 结果

2.1 激发患者免疫应答后HBsAg转阴现象

本组39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理性优化治疗,调动了人体的免疫机制,在停药观察期间或者用药过程中出现ALT升高,病情活动“复发”现象。39例患者中,14例曾经出现病情活动后继续治疗HBsAg转阴。

2.2 HBsAg转阴的不同类型

本组39例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理性优化治疗,调动了人体的免疫机制,其中36例患者的HBsAg数量逐渐下降,继续治疗直至HBsAg达到<0.01 KIU/L,有3例患者在停止治疗后出现HBsAg转阴。

2.3 核苷(酸)类似物理性优化治疗可以促进HBsAg转阴

本组39例中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达到HBV-DNA阴性后再巩固治疗1~2年,然后嘱患者停药观察,停药后每月复查一次,发现HBV-DNA复阳后,即重新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将这种方法称为:核苷(酸)类药物理性优化治疗。应用这种方法继续治疗有4例患者HBsAg转阴,其中1例经2次停药观察后HBsAg转阴。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应用理性优化治疗要掌握年龄条件,一般为20~40岁,年龄较大者很难达到预期疗效。

2.4 HBsAg转阴的年龄优势

本组39例患者中,经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理性优化治疗,达到HBsAg转阴的理想终点,其中24~34岁转阴3例,35~44岁转阴14例,45~54岁转阴10例,55~64岁转阴6例,65~75岁转阴6例。其中35~55岁转阴共25例,占转阴总例数的64.1%。

2.5 HBsAg轉阴的治疗年限

本组39例患者其治疗年限5个月~16年,其中5个月~1年2例,2年1例,3年2例,4年8例,5年6例,6年6例,7年3例,8年6例,9年2例,10年1例,11年1例,16年1例;治疗4~8年HBsAg转阴共29例,占转阴总例数的74.3%。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经过正规合理的5年以上的治疗有彻底治愈的可能,近几年来,这种观点在肝病医疗界已经得到公认[2]。但是,用什么治疗方案最有效,用什么方法能够促进HBsAg持续下降,直至转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9]。本组39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乙肝,在病情相对稳定后,扶正祛邪[10],调动人体免疫机制[11];且以新视角提出并实施核苷(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新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记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8年HBsAg转阴率13%,恩替卡韦治疗5年HBsAg转阴率5%;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治疗5年HBsAg转阴率5%[2]。

据报道,患者的免疫状态影响抗病毒疗效[12],配合免疫调节治疗可以提高抗病毒有效率[13],中药对慢性乙肝有明显的疗效[14],中医辨证结合抗病毒治疗能够增强疗效[15]。本组39例慢性乙肝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病情特点,有选择地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或者干扰素治疗,适时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或者应用西药调节人体免疫,扶正祛邪。我们认为,核苷(酸)类似物理性优化治疗中合理安排停药观察,可能有利于耗竭乙肝病毒cccDNA模板,核苷(酸)类药物对于复制早期的HBV更具有抑制能力,此假设有待科学验证。应用核苷(酸)类药物理性优化治疗要掌握年龄条件,年龄45岁以上很难达到预期疗效,所以年龄较大或者有肝硬化的患者应当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不能擅自停药。据报道,联合治疗,坚持长期治疗,可以提高慢性乙肝的有效率[16]。我们的经验证明,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理性优化治疗一般联合应用3~4种药物,且坚持4年以上疗效较好,HBsAg转阴率可以达到17.9%,我们是在2012年以来才尝试应用核苷(酸)类药物理性优化治疗,如果在适龄患者普遍开展核苷(酸)类药物理性优化治疗,HBsAg转阴率可能更高。39例患者中14例曾经出现病情应答活动后继续治疗HBsAg转阴;因此在停药观察期间或用药过程中出现病情活动“复发”,一般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现象,要指导患者,避免出现误解。经过理性优化治疗HBsAg转阴后,仍然需要巩固治疗1~2年,本组39例患者中,有4例因为没有巩固治疗,1年后出现HBsAg复阳。慢性乙肝HBsAg转阴有明显的年龄优势,本组39例患者中35~55岁转阴25例,占转阴总例数的64.1%,应当鼓励中青年患者长期按疗程治疗,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终点。

[参考文献]

[1] 吕宜民,邱化喜,吕舢. 肝病诊疗经验[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67-262.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9(3):1-18.

[3] 吕宜民. 乙肝临证经验[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275-276.

[4] 吕宜民. 苦参素联合聚肌胞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7):720-722.

[5] 曹廷华,刘新友,刘思珠,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J]. 现代中医药,2011,31(4):19-21.

[6] 吕宜民.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47-149.

[7] 畅飞.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J]. 陕西中医,2000,21(6):257-257.

[8] 吕宜民. 肝硬化临床治愈好转67例疗效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6):2053-2054.

[9] 陈新月,柳雅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何获得临床治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3):257-259.

[10] 程刚. 中医攻邪扶正法治疗慢性乙肝临床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42.

[11] 艾黎. 苦参碱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41-143.

[12] 沙小莹,赵英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82-1083.

[13] 闫树英,王惠成,李又平. 胸腺五肽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免疫耐受期乙型肝炎患者初探[J].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6,8(1):94-96.

[14] 周利,曾润清. 中医辨证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4,24(3):1569-1570.

[15] 赵立东. 自拟“解毒柔肝汤”治疗慢性乙肝体会[J]. 光明中医,2013,28(1):168-169.

[16] 谢蔚玫,成冰. 慢性乙肝虽顽劣 联合用药可降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2):125-126.

(收稿日期:2016-08-27)

猜你喜欢
慢性乙肝治愈核苷
RP-HPLC法同时测定猴头菌片中5种核苷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浅析吉本芭娜娜《厨房》中厨房的象征性意义
创伤理论视角下《达洛维夫人》的解读
慢性乙肝症状与生物信息相关性的数据挖掘研究
基于Weka数据挖掘的慢性乙肝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
呆萌大白的“治愈”之旅
蛹虫草中4种核苷的含量分析
长期治疗,受益终生:浅谈核苷(酸)类药物的长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