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02 22:54卢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5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卢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徒手心肺复苏为例,对高职护理专业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 信息化教学 徒手心肺复苏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必然在信息化的改革中走在前列,因此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及应用能力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下面以CPR为例阐述信息化教学设计。CPR作为《急救护理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在近几年全国高职护理专业技能竞赛中也是每届都有的操作项目,因为本内容无法在真实的情境中实施,因此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是需要教师思考及探索的。[1]

一、教学分析

本内容教学安排为2学时,如何在这90分钟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起着决定性因素。本次课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的适应症、操作技巧、效果评价标准及注意事项。为了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首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学生,以学定教,如本内容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人体形态、人体机能、健康评估及护理技巧等课程,对颈动脉及心脏的位置、胸腔的骨性标志及结构较为熟悉,且形象思维丰富,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兴趣和较强的接受能力;善于模仿,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学习主动性欠佳,缺乏自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且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依赖性。[2]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课程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同时结合护理行业的发展要求确定。确定教学目标后,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课前检测情况及既往教学经验,确定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如本次课的重点内容为心肺复苏操作技巧,难点内容为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急救意识培养。[3]

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监控、调节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重“教”而不重“学”,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机械、学得枯燥,职业能力和职业情感难以形成,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次课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课前依托蓝墨云平台,进行课前学习与检测;课中利用高仿真的软件,采用美国心脏协会标准化训练法,通过单项技能训练、模拟仿真动画展示及微视频等,基于任务驱动突破重难点;课后利用手机观看自己的操作录像进行反思与拓展学习。

三、教学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当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次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课前学习

基于蓝墨云平台组建班课,课前将相关学习资源发布到平台,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学习目标,围绕工作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最后根据课前检测和话题讨论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课前学习目标达成度,进一步明确本次课的重点与难点,以及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

2.导入工作任务

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进入网络课程平台,播放一段临床上心肺复苏的抢救视频,导入工作任务,同时使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其急救意识。

3.分析工作任务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及小组讨论情况基本得出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的概念、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及效果评价标准。根据课前检测及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学生基本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概念、适应症及效果评价标准,因此课堂上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为心肺复苏操作技巧。

4.完成工作任务

学生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及小组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即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进行梳理。然后组织学生打开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课件,教师对操作流程及关键步骤详细讲解。

本次重难点内容为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为解决难点,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观看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FLASH动画,使学生能更直观的看到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后的循环及呼吸的变化;二是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单项训练,心肺复苏模拟人连接的电脑上能直接显示按压的深度、频率、位置、吹气的大小,如有错误电脑会自动提示,同时,可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按压,训练学生按压的节奏感,提高学习兴趣;每组安排一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单项训练,实训指导教师可从旁指导及纠正,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教学做合一。

接下来由教师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演示完整心肺复苏流程,抢救成功后在模拟人上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并有语音提示“抢救成功”,学生跃跃欲试,同时现场观摩,更有真实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布置新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根据所给案例小组讨论,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然后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可使用手机等工具相互录像,以便课后观摩反思,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考核评价

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积极性,除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外,还注意对学生合作精神、急救意识、人文关怀等职业素养的评价。考核后组织学生点评,教师再补充。

6.拓展提高

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观看全国高职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选手的操作视频,课后加强练习。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到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建筑学院等相关院系进行心肺复苏的社会培训,并将社会实践报告上传至平台,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扩大了课程的受益面,服务于社会。

四、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遵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科学、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本次教学中,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与课中分合训练及课后的应用拓展学生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且FLASH动画、视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相互协作意识进一步增强,如能进一步完善虚拟实训室,使学生在课下能进行虚拟训练,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敏.高職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6(7).15-16.

[2]徐晓云.浅析高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原始凭证的认知为实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6).146-147.

[3] 彭波.高职护理专业“一口清、一手精”技能教学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02:63-64.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
依托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 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实践
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