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在“读”中修改习作

2017-03-03 09:04张翻珍严秀峰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9期

张翻珍+严秀峰

摘 要:一篇好的习作,要做到“三分写,七分改”。学生在确定了题材,选择好了内容后,在寫作文时,为了保证思路的畅通,行文往往讲究快,意随笔转,一气呵成。因而,语言文字的加工、润色,多是通过修改来完成。

关键词:“三分写,七分改”;自读自改;互改;小组改

俗话说,一篇好的习作,要做到“三分写,七分改”。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完整具体呢?语言文字的加工、润色,多通过修改环节来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教师要把修改作文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不断发现习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使语言更准确,内容更充实、完整。

一、自读自改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指导教师决不能忽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这一重要环节。习作完成初稿后,学生自己应多读几遍。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第一,默读。检查内容是否真实新颖,条理是否清晰。第二,再次进行轻声朗读。引导学生捧起自己的习作认认真真地念几遍,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找出习作中的错别字,理顺语序。看在完成初稿时,还有哪些情节没有写进去,哪些内容写得不够详细,把自己发现的不足都修改过来,使内容更加完整。第三,有感情朗读。看看哪里需要改动、删减或添加。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文章比原来更通顺、更流畅,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习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习作、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提高习作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二、学生互读修改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亦然。不同的学生,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认知水平也不一样,对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所以,在自己修改了习作后,要把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同桌听听,和同桌互相讨论、交流,互相找出习作中的不足,加以修改,把一些描述不够清楚的内容写具体,一些细节形象化,使习作更加完善。

三、在小组中读,小组合作修改

俗语说:“一人智短,二人见长。”学生共同参与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写作文的积极性,还可以使文章更加优秀。学生的习作经过两次的修改,语句已经比较通顺了,内容也比较完整了,学生也乐意在同学面前展示。这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不过在进行这一环节时,要求以组长为中心,组织其他学生共同讨论、修改每位组员的习作。每位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倾听者,同时还是教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里既是行为互动,又是思维互动;既是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

例如,在“向别人介绍一种水果”的习作中,笔者出示了这样一段话让学生修改:“我的家乡是枸杞之乡,盛产枸杞。枸杞味道甜甜的,肉质爽脆。外皮光滑,红红的,真好看。剥开外皮,里面就流出红艳艳的果汁和金黄的籽,真好看。”读了这段文章后,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

生1:我把第一句改为:“我的家乡有枸杞之乡的美誉,那里盛产枸杞。”

生2:我觉得应该把写枸杞外皮的句子跟写枸杞味道的句子调换位置,这样的条理会好一些。

生3:我把写枸杞外皮的句子改为:“枸杞的外皮光滑,红红的,就像一个个的红宝石,真好看。”

生4:写味道的时候,我想加上一句:“咬一口,一股清甜沁人心脾,让你越吃越爱吃。”

不一会儿,一段优美的话就形成了:“我的家乡有枸杞之乡的美誉,那里盛产枸杞。枸杞的外皮光滑,红红的,就像一个个的红宝石,真好看。剥开外皮,一个个金黄金黄的籽,就像一群小娃娃拥在一起说悄悄话,真逗人。枸杞味道甜甜的,肉质爽脆。咬一口,一股清甜沁人心脾,让你越吃越爱吃!”

这种小组合作修改的方法,不仅使小组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高了习作能力,而且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四、全班学生讨论修改

经过了前三轮的修改后,教师可选出几篇优秀习作和几篇相对较差的习作,让他们在全班学生面前读,让学生共同讨论,看看优秀习作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哪些内容写得精彩,突出了习作中心。再让写得较差的学生读习作,全班学生讨论找出习作的不足,提出建议并让其修改。最后,让学生对照前面习作的优点,再读自己的习作,再一次修改,以保证自己的习作较之前更加完美。

总之,要想让学生自改习作更有实效,就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当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教师还要经常给学生讲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诗人修改诗词的过程,还要背诵一些有关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时刻让学生知道诵读修改习作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的习作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