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动态

2017-03-03 11:23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7年6期
关键词:聚烯烃发泡剂聚丙烯

信息与动态

威克斯收购聚醚醚酮生产商Zyex

高性能聚合物解决方案的生产商英国威克斯(Victrex)公司于2017年4月6日宣布,已收购了英国Zyex公司,该公司是基于聚醚醚酮(PEEK)的纤维制造商,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工业市场。威克斯称,这项收购使威克斯公司能够根据其战略提供基于PEEK的差异化解决方案来开拓新的市场。两家公司以前都是ICI公司的一部分。

威克斯公司称,这项投资将使威格斯能够开发在纤维领域添加剂制造的潜力,添加剂制造联盟成立于2016年,并为新的和现有的应用开发提供机会。

奎因包装公司扩展爱尔兰PET薄片生产

奎因包装(Quinn Packaging)公司于2017年4月5日宣布,已投资300万欧元在爱尔兰Ballyconnell增加其PET薄片生产能力。

设置新的挤压生产线将显著增加食品级PET薄片的生产能力。

额外的能力使使其PET薄片增加向包装公司供应用于热成型应用和向食品公司供应用于FFS(成型、填充和密封)应用。奎因包装公司也使其自己的包装进行热成形,新的挤压线将有助于为肉类产业提供更多PET托盘。

肉类部门是奎因包装公司主要的市场,该公司最近已达到了其第十亿个肉类托盘生产的重要里程碑,以供应这一市场。奎因包装公司表示,已向英国和爱尔兰领先的肉类加工公司供应肉类托盘,包括ABP、Dunbia、Liffey肉类、希尔顿食品和Linden食品公司。奎因包装公司正计划向许多其他欧洲国家供应PET薄片,这将得益于这一最新技术的投资。

新的SML挤压线包含釆用来自Erema 公司的Vacurema回收技术系统,它允许生产食品级PET薄片,使回收的原材料数量增加。

西班牙研究开发可生物降解的阻燃材料用于卡车和公共汽车

西班牙Valencia塑料技术中心于2017年2月4日宣布,其协调开发的项目可生产可生物降解和阻燃的塑料,用于卡车和公共汽车面板。

BRIGIT项目的开发始于2012年8月,有15个合作伙伴参与,包括坎塔布里亚(Cantabria)大学和西班牙Green Source SA公司。

据介绍,该研究项目导致了从生物聚合物制造开发了新一代卡车和公共汽车用耐火板。该生物聚合物来自造纸工业纤维素糊制造的副产品。

这些阻燃面板目前已经安装在Solaris和菲亚特的卡车和公共汽车上。

扬子石化成功开发高结晶聚丙烯(HCPP)专用料产品

2017年4月10日,扬子石化成功进行了第四次工业化生产,开发高结晶聚丙烯(HCPP)专用料产品。截至4月份,该公司已经工业化生产4次,累计生产HCPP产品3000多吨。产品质量合格,性能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国内领先,有效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HCPP是一种高性能化专用树脂,具有高强度、高耐热、高刚性的特点,性能接近工程塑料,该产品为替代工程塑料创造了条件。由于HCPP结晶温度高于普通聚丙烯(PP)产品,因此制品成型周期可大大缩短,且易于达到了薄壁化、轻量化。产品主要用于厨卫耐热小家电外壳注塑、替代部分低端ABS树脂,以及仪表盘、保险杠等汽车内外饰件、改性配方等领域。10年前,HCPP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国内企业很少能够生产出相应的同类产品,因此,市场售价较普通聚丙烯产品高约1000元/吨;并且,国内市场需求较大,需求量在10万吨/年以上。2014年9月,扬子石化开始了HCPP专用料的开发。当年,该公司和国内某化工研究院合作,利用高温催化剂,首次在气相聚合中试装置开发出共聚类HCPP产品。通过国内几个大客户的原材料测试和配方测试,对扬子石化的中试产品性能表示认可,随后进入正常采购环节。根据客户的要求,2年来,扬子石化先后进行了四次工业化生产。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扬子石化针对装置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装置运行,努力完善催化剂性能,产品性能指标快速提升。第四次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性能指标已经接近某跨国公司品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受到了国内客户的欢迎。2017年,扬子石化还将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努力达到甚至超越进口品牌。

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面世

由山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于2017年4月10日研发的专利——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价值凸显,学校与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专利独占许可协议,授予企业20年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美国、加拿大市场除外),这标志着中国首次发明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将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长期以来,全球聚氨酯产业被物理发泡剂占据。虽然已陆续研发出四代产品,但因物理发泡剂含氯氟原素,成为破坏臭氧层,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替代物理发泡剂的新产品。按照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公约约定:在世界范围内完全禁止使用氟利昂作为发泡剂,含氯氟元素的物理发泡剂也将加速淘汰。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问世,重新定义了聚氨酯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世界聚氨酯产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找到了一条全新出路。该发泡剂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将减少数十亿吨当量二氧化碳排放,为我国提前完成对国际社会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据了解,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是山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经过近千次试验,研发成功的世界上除水以外唯一的化学发泡剂产品。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本身均不含氯氟元素。试验检测以及企业使用报告显示,用该发泡剂生产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且成本更低,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最新型化学发泡剂,对保护臭氧层,改善地球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应用这个发泡剂生产的聚氨酯材料拥有压缩强度高、导热系数低、尺寸稳定的优良特性,能够生产出世界上最省电的冰箱等电气设备,制造出世界上保温性能最好的LNG储运设备,建立起防火性能良好且节能环保的建筑。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外墙保温和板材生产,在其它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试验也已全面展开。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指出,随着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产业化,将彻底改变我国聚氨酯产业发展始终被国外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局面,为中国主导未来世界发泡剂行业规则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井化学和丰田Boshoku签订塑料许可协议

东京日本丰田Boshoku公司和三井化学公司于2017年4月11日已签订了许可协议,允许三井化学使用丰田Boshoku持有的高耐冲塑料专利。自2006年11月以来,两家公司一直在考虑建立商业化高耐冲塑料联盟。

丰田Boshoku和丰田中央研发实验室(日本Nagakute)共同开发了使用高抗冲塑料作为改进剂的方法,提高了塑料的抗冲击性能。

该协议将使三井化学在汽车行业和工业和消费品市场上扩大其业务。丰田Boshoku也正在寻求增加内部产品应用的需求,如汽车座椅和门饰,以及需要抗冲的汽车以外的其他部分。

科思创、巴斯夫和奥迪开发新的生物基清漆用于汽车制造

德国材料公司科思创于2017年4月13日宣布,已与奥迪公司和巴斯夫公司合作,开发出用生物基硬化剂制造的清漆用于汽车制造。

科思创公司表示,该产品已经在奥迪公司德国英戈尔施塔特工厂内在近系列条件下“成功地”应用于奥迪Q2车身的测试。

化学品供应商巴斯夫公司釆用来自科思创的生物基硬化剂Desmodur eco N 7300,开发出清漆。

根据科思创公司的分析,该硬化剂碳含量的70%是来自可再生原材料,减少了化石资源的消耗。

科思创表示,这种清漆形成涂料系统的表层,使它可耐划伤,有光滑的外观和可防护太阳光和其他天气影响。

根据巴斯夫清漆和涂料表层开发欧洲部负责人Matthijs Groenewolt的说法,该生物基涂层将可帮助制造商满足他们的CO2排放目标。

奥迪公司的材料和过程工程主管Heusser表示,生物基原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使用仍在起步阶段。但是,他补充说,新的清漆在我们现有机器上的应用,可满足我们所有的规格并得到有良好前景的结果。

Ceresana公司分析全球塑料薄膜市场

根据市场研究集团德国Ceresana公司于2017年4月15日的预测,全球塑料薄膜市场将达到2024年约2500亿美元(2360亿欧元)。

塑料薄膜用于包装,如塑料袋,和在农业、建筑和技术应用中的其他应用。

包装中薄膜的吸引力来自各种新技术,包括数码印刷,它为包装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微波包装是一个成长中的部门,以及独立的或个性化的包装,可提供更好的剂量和耐用性。绿色包装市场的增长尤其迅速,Ceresana公司预测,用于包装对生物塑料的需求,仅在欧洲每年增长就超过15%。回收塑料制成的薄膜将会增加。

更传统的材料仍有需求。例如,分析师预计,全球对聚丙烯薄膜的需求将年均增长4%。

巴陵石化新研发消光性环氧树脂面市

2017年4月上旬,巴陵石化环氧树脂事业部4批消光性固体环氧树脂新品下线,送客户使用。至此,该事业部历时两年研发,实现消光性环氧树脂从小试到量产转化,助推产品升级,促进差异化销售。

巴陵石化是国内重要的环氧树脂生产基地,特种环氧树脂生产技术居国内前列,巴陵牌环氧树脂曾获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该公司环氧树脂事业部科研人员走访市场了解到,消光性粉末涂料用环氧树脂市场需求量增加,而国内能生产该产品的环氧树脂厂家寥寥。“取经”归来,他们着手消光性环氧树脂应用开发工作。

该部研发人员介绍,环氧树脂都是致密的三维立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所以表面光滑。要做出表面毛糙的消光性环氧树脂但不破坏它的化学性能,并不简单。用普通环氧树脂生产的粉末涂料应用到终端产品,是亮光平面,易使人视觉疲劳,而消光性环氧树脂生产的粉末涂料,则是亚光的“磨砂”平面,用途广泛。

巴陵石化环氧树脂事业部通过持续改进平台立项,加快研发速度。消光性环氧树脂研发团队打破“每天实验一批”的常规,每天坚持做两批对比实验,不断摸索调配添加剂类型和实验反应条件。经过4个月加班摸索,实验产品获得试用客户认可,质量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为尽快将消光性固体环氧树脂新产品投放市场,该事业部编制生产技术规程、操作法和工艺卡片,建立质量检测标准,确定巴陵牌消光性环氧树脂系列新牌号名称,首次在固体环氧树脂装置投产CYD-703、CYD-704、CYD-705三个牌号产品,提高了装置负荷。

(以上信息由钱伯章作者提供)

中国聚烯烃产能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产能持续增长。尤其是2016年,中国聚烯烃总产能上升较快,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原料多元化引发市场竞争新格局。可以说,中国聚烯烃市场既面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机遇,也面临烯烃生产原料多样化带来的国内同业竞争加剧、部分产能过剩、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

为此,业内专家指出,未来中国聚烯烃行业将着力发展高端聚烯烃,搞好进口替代,提高聚乙烯自给率,提升聚烯烃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体来看,2016年中国聚烯烃产能继续增长,新增产能主要来自煤(甲醇)基烯烃及丙烷脱氢(PDH)装置。截至2016年底,国内聚烯烃总产能达4053万吨/年,新增产能301万吨/年,同比增长8.0%。其中聚乙烯新增产能110万吨/年,总产能达到1720万吨/年,同比增长6.8%;聚丙烯新增产能191万吨/年,总产能达到2333万吨/年,同比增长8.9%。截至2016年底,煤(甲醇)基烯烃装置的聚烯烃产能1162万吨,共24家生产企业,合计41套装置,占聚烯烃总产能的28.7%,丙烷脱氢装置聚烯烃产能471万吨/年,占聚烯烃总产能的11.6%。

随着煤(甲醇)基烯烃装置和丙烷脱氢装置的不断投产,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聚烯烃产能占比呈不断下降趋势,2016年占比47%,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合计产能738.8万吨/年,中石化合计产能1168.4万吨/年,神华合计产能292万吨/年。

2016年,中国聚烯烃供需两旺增长较快,但仍需进口大量高端产品。近年来,国内聚烯烃市场运行总体稳定,产能和消费量同步增长。2016年,中国聚烯烃产量3346万吨,同比增长8.5%;表观消费量4543.8万吨,同比增长3.9%;开工率82.6%,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自给率73.6%,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中国聚烯烃自给率在逐年上升,但国内高端产品基础较弱,仍严重依赖进口,当前国内高端/高性能聚烯烃自给率为38%。高性能材料品种国内产量较少,质量未能完全符合用户要求。

具体来说,一方面,中国聚乙烯供需均快速增长,但净进口量仍较大。2016年,中国聚乙烯产量同比增长8.3%,增速较2015年的13%下降4.7个百分点;聚乙烯消费量同比增长4.1%,增速较2015年的11.1%下降7个百分点。而2016年聚乙烯进口量同比下降1.6%;自给率进一步上升至62%,但缺口仍较大。

随着下游需求的变化,国内聚乙烯市场呈现差异化发展。中国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的年产能很大,但牌号较少,每年仍需大量进口HDPE来满足市场需求,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约占PE消费的37%,是国内消费增长最快的品种。

另一方面,中国聚丙烯产量和消费量增速下降明显,但进口量仍较大。2016年,中国聚丙烯产量同比增长8.7%,增速较2015年的21.3%大幅下降12.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低油价下煤(甲醇)基烯烃开工不足所致。全年聚丙烯消费量同比增长4.0%,增速较2015年的15.3%下降11.3个百分点。国内聚丙烯产能已超过需求,进口以专用料为主,通用料可以完全自给,甚至出口。

近年来,国内聚丙烯的消费结构不断变化,通用编织制品比例逐年降低,薄膜、管材料等消费在增加,未来CPP热封膜、汽车、家电及专用聚丙烯的消费领域将有广阔前景。纺织制品、注塑制品等也带动了对聚丙烯需求的稳定增长。BOPP产业快速发展,使得薄膜在该领域的消费比例不断提升。

随着非石油基聚烯烃的快速发展,市场主体多元化程度逐渐上升。比较不同原料所制聚烯烃的生产成本,国际油价50美元/桶是煤制烯烃与油制烯烃的竞争节点。此油价水平下,煤基聚烯烃项目与石油基聚烯烃竞争力基本相当。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由于原料丙烷费用约占生产总成本的90%,PDH经济性主要决定于丙烷与丙烯的差价,2016年国内进口丙烷与丙烯价格相差400美元/吨左右。

截至2016年底,中国煤(甲醇)基烯烃产能1162万吨/年,占聚烯烃总产能的28.7%。近年来,随着中国聚丙烯、丁辛醇等下游衍生物需求的快速增长,丙烯资源供应缺口日渐明显,推动了中国现阶段丙烷脱氢产业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中国丙烷脱氢装置制聚丙烯产能达411万吨/年,占聚丙烯产能的17.6%。低油价下非石油基烯烃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但投资惯性下仍有较多的产能投产,伴随着非石油基烯烃的不断扩能,将加速原料乙烯丙烯市场化,由此使聚烯烃市场主体多元化程度不断上升。

预计2017年国内聚烯烃总产能将达4266万吨/年,新增产能213万吨/年,同比增长5.3%。其中聚乙烯新增产能140万吨/年,聚丙烯新增产能73万吨/年,包括煤制烯烃和丙烷脱氢的聚烯烃产能,聚烯烃的总产量将继续提升。聚乙烯产能尽管较快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聚丙烯尽管产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但仍有部分专用料需依靠进口。

中科院发现聚氨酯降解新菌种

中科院科学家近日在塑料生物降解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能够高效降解聚氨酯塑料的新菌种——塔宾曲霉菌,该真菌有望成为未来治理白色污染的“利器”。这项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环境污染》上。

聚氨酯材料是现代塑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广泛用于工业、医疗、建筑和汽车等领域。

聚氨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其废弃物污染环境等问题,目前聚氨酯材料的化学降解主要包括水解、热降解、光降解等,但这类降解成本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而更为环保的生物降解一直是全球塑料污染研究的难点。

真菌的生物降解是治理合成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径,全球科学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塑料生物降解,先后发现了几十种降解塑料的真菌,但由于其降解效率低、降解不彻底而作罢。

此次中科院研究组从城市垃圾中分离出的用于降解塑料的新型真菌,被鉴定命名为“塔宾曲霉菌”。实验室研究发现,它可以在聚氨酯表面生长,并通过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酶和塑料发生生物反应,破坏塑料分子间或聚合物间的化学键;同时,这一真菌还利用了其菌丝的物理强度,帮助“掰开”塑料聚合物。

研究指出,在“塔宾曲霉菌”作用下,原本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的塑料,两周就可以明显看到生物降解过程,两个月后其培养基上的塑料聚合物基本消失。当然其降解效率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包括酸碱度、温度以及所使用的培养基类型。

未来,科研人员将逐步确定这一真菌大规模快速繁殖和塑料生物降解的理想条件,为产业化利用真菌降解塑料垃圾、治理塑料垃圾污染奠定基础。

珠海建EPS项目

全球最大EPS生产商台湾见龙集团摘牌高栏港区16万平方米工业用地,标志着见龙集团全面进驻高栏港经济区。见龙集团此次新建的大型EPS(可发性聚苯乙烯)项目总投资为10亿元,将在高栏化工区建设年产量60万吨的EPS项目。

高栏港经济区EPS项目采用世界先进水平的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和耐冲击性聚苯乙烯(HIPS)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EPS,全部投产后产值达50亿元,该项目的落地对完善高栏港区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台湾见龙集团目前是世界最大的EPS生产商,产品制造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EPS产能规模已达到年产200万吨,年营收额达200亿元以上。

(以上信息由郑宁来作者提供)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8年征订启事

本刊创刊于1972年,是有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报道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的国家级化工科技刊物,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并被CA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主要报道:①塑料、橡胶、涂料、纤维、粘合剂、复合材料等合成材料的老化试验研究和应用,包括老化和防老化机理研究及配方设计、加速老化试验、寿命估算、老化试验方法标准化、分析测试方法、稳定剂和其它助剂;②上述合成材料的合成、开发、改性、加工应用等,包括高分子化学、合成实验、合成工艺、反应工程、结构与性能、高分子物理和物化、成型加工理论与技术、材料改性、材料应用与技术开发、研究方法及分析测试技术等。

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140页,现全年定价为120元(含邮费),刊号ISSN1671-5381 CN44-1402/TQ;邮发代号46-306,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并将订阅费汇至下面收款单位。

收款单位: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建设银行广州员村支行

帐 号:44001470503053002499

地 址: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西路396号《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编辑部收

邮政编码:510665

电 话:020-32373461;020-32373811 传 真:020-32373461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 hccllhyyy@163.com 网址:http:∥www.hccllhyyy.com

猜你喜欢
聚烯烃发泡剂聚丙烯
基于深度学习的聚烯烃材料表面缺陷视觉检测系统开发
透明聚丙烯研究进展
三组分发泡剂对聚苯乙烯挤出发泡板材性能的影响
PP-g-MAH用量对废旧聚烯烃/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成核剂对聚丙烯釜压发泡的影响
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聚烯烃中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评价方法
封闭多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发泡剂的研制及PA6发泡成型初探
一种新型聚丙烯成核剂的合成及表征
白炭黑对再生顺丁橡胶/聚烯烃弹性体热塑性硫化胶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