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太阳张跃璁

2017-03-03 15:30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朝霞爬山群山

小时候,我最讨厌的一项运动就是到郊外爬山了。每当家人或朋友相约时,我总是嗤之以鼻:“爬山有什么好的,又累又热,还白白找罪受,真没意思!”那时,在我的认知里,山上不过是有些花草鸟虫、峰峦树木之类的,对我来说没有丝毫诱惑力。直到那天,我第一次在黎明时分与山林邂逅时,晨姑娘驾着金色马车自东方而来,用它的温暖打开了我久闭的心扉……(开篇运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先写自己先前对爬山的厌恶,为下文态度的转变作铺垫。同时,小作者也在段末设置了一个悬念,引发读者的期待——究竟是怎样的一次登山经历,才改变了他的看法呢?)

还记得,那是我小学四年级时发生的事情。那时,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就长期住在奶奶那儿。

一天早上,天还没破晓,村庄仍在群山的怀抱中酣睡,我也不例外。迷迷糊糊中,我感觉似乎有人在我耳边念叨着什么,好不容易睁开眼,发现是爸爸。只见他一边掀起我的被子,一边笑着说:“宝贝,起床吧,爸爸带你到后山看日出去!”什么?爬山看日出?这可是我平时最讨厌的运动了,坚决不去;可是,爸爸这么说,难道日出很美不成?可是,我现在真的好困(简单的心理活动描写,点明了“我”此时内心的犹豫,为下文“我”看到日出的激动奠定基础)我死死地抓住床沿,却还是被爸爸一把抱起,拉出了门。半睡半醒中,我们来到后山脚下。(语言精简凝练,快速交代事由,将读者带入情境中。)

我跟着爸爸往山上走去。远处的天空依旧一片漆黑。但在那晦暗的天幕之后,似乎孕育着一股巨大的力量,小小的光团在天幕后若隐若现,似乎在等谁把天戳破一个口子,光明就可以重获自由了。(这段文字紧紧地抓住黎明时分的光线变化进行描写,显得生机勃勃。)

此时,初升的朝阳正尽情地挥霍着它独有的橙黄色的光芒,这是一种让人无法言喻的感觉,是那种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后突见光明的感觉。顿时,兴奋感溢满我的全身。顾不上与爸爸交谈,我几乎是一口气就爬到了山顶。以往聒噪的蝉声,此时似乎也动听了几分。

坐在山顶的凉亭中,我好不容易才平复了激动的心情,喝上几口凉白开,静静地看着山下的一切,那些房子、河流、大厦等在朝阳的笼罩下显得格外祥和,就像一幅动态画般引人注目。

天边的朝霞继续向这边扩散,天也亮了些,被一层灿烂的金黄所点缀,从原来朝霞的最红、最浓处亮起,一瞬间,竟将原来的主色——红与蓝挤到了一边。远处的天空,一丝丝,一抹抹,一片片,一层层,到处都是金黄的云霞,稀稀疏疏地布满了半壁蔚蓝的天空。(优美的景色描写,让人如临其境。)

太阳越升越高了,在那晃眼的金光下,群山如同大地的骨骼,有棱有角;又似傲然的英雄,在我眼前定格。(这里运用比喻修辞,将群山比作大地的骨骼及傲然的英雄,可谓生动形象,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爬山态度的转变)这一刻,我忽然感到从前亵渎它们是一种罪恶,山原来是如此的神圣。

后来,只要我一有机会,就会到这山上走一走。而每当我来到这里时,似乎就有了无数创作的灵感。你看,那树那草,那花那水,那石那土,可写散文,可作诗,可编一个美丽的童话。烦躁时,我也会来到这儿静静地坐着,或学着电视里的武林高手们在木桩上打坐,学爷爷打两手太极,似乎只要来到这里,负面情绪就全被大山吸走了。

从那一刻起,山在我心中当为圣地,犹如昆仑在道家人心中一样。而山上的那轮太阳,似乎特别灿烂,特别温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不落的太阳,而那轮不落的太阳,便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巧妙地穿插哲理性的语言,由山上的太阳联想到“心中不落的太阳”,赋予文章一種昂扬的精神力量)而我们就应该像《最初的信仰》中唱的那样:“跟着希望跟着光/我是不落的太阳/为了最初的信仰/在我的战场/向着胜利前进的方向/就算子弹穿透了我的胸膛/依然还有梦想在我的肩上/点亮……”

猜你喜欢
朝霞爬山群山
Bottom-up approaches to microLEDs emitting red,green and blue light based on GaN nanowires and relaxed InGaN platelets
我心中的那一抹朝霞
难忘那次爬山
起起伏伏的群山
爬山
群山
爬山
像泡泡一样会变
隐匿之美——《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言语行为解读
有趣的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