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2017-03-03 01:01王政陈小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疗效

王政+陈小光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26例。其中观察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未进行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发病6 h内进行溶栓患者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发病后6~12 h进行溶栓的患者(P<0.05)。结论 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加入静脉溶栓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溶栓;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2.0.02

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少有5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塞是因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坏死。患者会出现剧烈的、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5.3±1.7)岁;其中男20例,女14例;发病后6 h以内进行溶栓治疗25例,发病

6~12 h进行溶栓治疗9例。对照组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5.8±1.2)岁;其中男16例,女10例;均未进行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我院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无药物过敏史。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男女比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即抗感染、抗凝后采用阿斯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具体方法:对于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塞患者,即刻指导患者口服波立维300 mg与阿司匹林300 mg,静脉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来开展,将尿激酶50万U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

20 mL中,为患者实施缓慢静推,并要将尿激酶100万U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控制在30 min内完成滴注,并要依据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检查结果,基于患者一定量的肝素治疗,在溶栓治疗结束之后的6~8 h内,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

5000 U开展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1.3 判定标准

以下几项中出现2项及以上就可判定为再通。判定依据:①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提前至发病14 h以内出现或者清肌酸激酶在发病16 h以内出现峰值;②溶栓后2 h以内,出现再灌注性的心律失常;③患者胸痛症状与溶栓后

2 h内出现缓解或者消失;④在溶栓后2 h以内,患者的抬高ST段出现回降的比例超过5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再通和死亡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时间段进行溶栓后再通情况对比

观察组在发病后6 h以内进行的溶栓治疗25例,成功再通19例,再通率為76%;在6~12 h内进行了溶栓治疗9例,成功再通4例,再通率为44.44%。发病6 h以内进行溶栓患者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发病后6~12 h进行溶栓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于患者在自身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情况下,因过度劳累、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吸烟、大量饮酒或者便秘等因素的影响,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产生了破裂,血小板以破裂的斑块为中心聚集,形成血栓,造成动脉管腔的的阻塞,导致心肌产生缺血缺氧性坏[2]。此病发病急、症状重临床上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治疗十分关键。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在发病12 h以内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以有效的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减少死亡。临床研究发现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再灌注治疗措施主要有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3]。但因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必须要在到达医院90 min以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且对急诊的设施设备、医疗水平和医生的技术经验要求很高所以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更简单方便。临床上常用的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4]。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后,在再通率以及死亡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是因为尿激酶是一种由健康人尿液提取或者经人体肾组织培养的酶蛋白,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效的促使纤维酶原裂解为纤溶酶,而纤溶酶不仅具有分解纤维蛋白凝块的作用,还可以减少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有效的溶栓。相关研究显示尿激酶还可以增强血管ADP酶的活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因此采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再通率,降低死亡率。

虽然通过溶栓重新再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式,但是溶栓的效果跟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有直接的关系,病发后,对患者越早进行溶栓治疗,血管的再通时间越早,能挽救的心肌也就越多,因此对于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后应及早做出诊断,并尽快的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相应策略。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中发病6 h以内进行溶栓患者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发病后6~12 h进行溶栓的患者(P<0.05),说明对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早进行溶栓治疗,疗效越好。

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①在溶栓之前要先确定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和激活的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应小于两倍延长的范围内开可以使用;②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包括体温、呼吸频率、血压、是否有出血倾向等,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③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或者疾病的患者进行溶栓时要慎重,例如孕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病患者、脑血管病患者等。

综上所述,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加入静脉溶栓,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死亡率,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越早溶栓越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建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静脉溶栓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5):59-60.

[2] 吴利新.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8(03):85-86.

[3] 徐宁娜.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辅助静脉溶栓治疗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20(02):87-88.

[4] 欧 艳,巴登其其克.浅析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25(05):66-67.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
分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