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围城》中知识分子的性格浅析

2017-03-04 20:44冷敏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围城知识分子性格

冷敏

摘 要:被冠以“新《儒林外史》”誉称的《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冷嘲热讽的口吻表现了一群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夹缝中求生的中国知识分子萎缩如阿Q似的灵魂和灰色人生。他们循环着进入围城,逃出围城的生活轨迹,而最终又深陷于围城之中,他们的人生宛若一个大悲剧,而造就者正是他们自己。

关键词:围城 知识分子 文化夹缝 性格

《围城》是钱钟书早年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作者运用辛辣无情的笔锋刻画了一批以方鸿渐为代表的面对困境欲主动实而被动,欲进取实而颓废的留洋学生,其中三分之二篇幅皆以赵辛楣、方鸿渐和孙柔嘉之间的故事发展为主线,有人认为这三人姓氏设置是钱钟书对《百家姓》的有意指归,《百家姓》首三姓为“赵,钱,孙”,而《围城》作者本人姓钱,所以鸿渐不能姓钱,给有考据癖的人以索引、附会的机会,而古人俗称钱为“孔方兄”所以鸿渐姓方。因“赵、钱、孙、李”四氏多而代指天下百姓,因此《围城》中的赵、方、孙三人的生活背景便也就代表了”无毛两足动物”的世界,他们的精神特性便也就一定程度地代表了“无毛两足动物”的精神特性,而其中显著的精神特性便是脸面观,“脸”即是中国知识分子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及理想,其内涵为知耻,而“面子”则表示中国人所讲究的一种关系状态,其内涵为自我掩饰,《围城》则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脸和面子之间处于紧张困境时,对前者的放弃和对后者的角逐。

一、冷笔冷观半《围城》

翻阅《围城》犹如置身喻林,作者深谙在说天道地中渗入讽喻的趣味,在热辣的喜剧高潮中酝酿彻骨的悲凉气氛,他运用冷笔却使《围城》几乎句句皆笑,段段皆笑,简直到了笑尽天下的地步。

笑人,“陆子萧这人刻意修饰,头发又油又光,深恐为帽子埋没,与之不共戴天,深冬也光着顶。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送,向两旁横溢”以其相貌,五官为取笑对象。

笑事,笑天象,“他们上了船,天就微雨,时而一点,两点像不是头顶这方天下的,到定睛细看,又没有了……滚着跳着,顽皮得够了,然后趁势落地。”

笑物,方鸿渐与鲍小姐在西菜馆吃饭“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从上例可以看出,在钱钟书眼里,《围城》中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都有无限可笑之处。

诗人笔有张敛,小说家笔有冷暖。所谓张敛,譬如中国古典诗人之中,唐代李白和李商隐二位则为张敛之风的代表,李白诗飘逸、洒脱、豪放不羁,而李商隐的诗则隐忍、晦涩。所谓冷暖,譬如中国近现代小说家中,钱钟书、沈从文师徒二人则可谓之代表。在《围城》中钱钟书往往聚焦于人性的弱点,如贪婪、虚荣、愚昧,着笔意在披露、讽刺社会阴暗面。而《边城》中沈从文往往聚焦于人性的真善美,如淳朴、憨厚、善良,着笔意在赞美、颂扬社会光明面。

之前几个世纪的文学作品,一直持续着理性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之风,而《围城》则代之以否定和怀疑的态度。如在描写汪处厚认为赵辛楣和自己的太太有暧昧关系,对他二人进行盘问时,一般人写这样颇严肃的场面很难有这讽刺意味极强的细节描写:汪处厚重拍桌子道:“你,你快说!”,说着又偷偷地把拍在桌子上被镇痛的手擦着大腿,而只有手握冷笔的钱钟书敢以否定、怀疑的尖钉在高潮时刻将一个巨大的气球刺破,然后冷观故事的后续发展。

为什么钱钟书冷笔、冷观的只有半《围城》呢?在方鸿渐与孙柔嘉吵嘴离家后经过一家外国面包店,看到面包店窗外站著一个短衣褴褛的老头子,目不转睛地看窗里的各式糕点时。他叹口气,掏出柔嘉的钱袋来,给老头子两张钞票。钱钟书并没有将可怜的老人纳入冷嘲冷讽的范围,若是此时此刻仍冷观老人的惨态则会引起读者的反感。他反而予以老人以同情,在全书结尾时亦然。钱钟书一反常态,冷笔、笑笔大敛,从讽刺挖苦中转入深沉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叹“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

二、方鸿渐与赵辛楣的凹凸镜人生

顾视《围城》可以发现方鸿渐与赵辛楣这一对朋友都同时听到了褚、苏两人言及的“围城”而且在船上方鸿渐还和赵辛楣谈论过“围城”,而皆为“无毛两足动物”的二人同处于“围城”之中,真正面对“围城之困”时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对待态度。

在《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生旅途先后经过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四大阶段,而方在这四大阶段中精神世界却逐渐崩塌以至于彻底破灭人生希望。他在欧洲留学时,四年换了三所大学,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在被迫回乡后,为对父母有个交代便花钱买了一个假博士学位,类似鲁迅笔下的阿Q采用精神胜利法,他则对自己施以自我安慰法“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一个博士,做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们失望吗?”而赵辛楣却是留美归来,有真才实学,方鸿渐也曾评方:“出路很多,进可以做官,退可以办报”。在爱情方面,方与唐晓芙的爱情被苏文纨从中挑拨而破裂后,自此自伤自怜,倍觉失落,不再混沌玩世转而悲观沉沦,他天天想象着跟一个比唐小姐更美的女人勾手同行,忽与尚无男友的唐小姐劈面相逢,杀杀唐小姐的锐气。而赵辛楣则不然,在得知苏文纨与曹元郎结婚后,心态坦然地说苏文纨与曹元郎志同道合,只希望他们俩快乐;在事业上,方鸿渐表现出对他人极其的依赖,他在回国时,祖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中,各行各业都十分萧条,工作很难找,多亏周岳父的热心挽留为他在点金银行谋了一个挂名小职员的差事,后因得罪了岳母周太太而下岗,失恋继以失业,失恋以致失业,陷入绝境的方鸿渐幸而得到赵辛楣的举荐到三闾大学任教,却又为所谓的“原则”和空洞的“面子”随意辞职。他虽内心尚存善良但不擅长为人处世,做不到能屈能伸,在面对困境时,不会自己积极面对,主动地去寻找解决方法,反而再三祈求于赵辛楣伸出援手,连孙柔嘉都批评他只会依赖赵,而赵却把去三闾大学教书看做是“添一个生活经验”“是开发民智,实现精神动员”,由上海到三闾,由三闾到重庆,都是主动的自由选择,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主动丢弃前嫌与方鸿渐成为朋友,且屡次帮助方鸿渐渡过难关,总能与环境相适应,关键时刻圆滑变通,说:“我学了乖,当然见风使舵,这是我的进步”;在婚姻上,方鸿渐也是一个十足的败者,他在三闾大学中出于结伴而来的情义,帮助孙柔嘉,结果却被逼落入她煞费苦心设计的“围城”中急急忙忙地结了婚,进入了“金漆的鸟笼”,婚后又由于一直无主见与妻子争吵,得不到妻子的谅解和接受,接着他就自怨自艾地对他的妻子发出了幻灭般的感慨“现在想结婚,以前把恋爱看的那么郑重,真实幼稚……谈恋爱的时候,双方本相全收敛起来,到结婚还没有彼此认清,倒是老式结婚干脆,结婚前,谁也不认识谁。”从而对自由的现代婚姻本身意义提出了质疑,深深地陷入了中国传统婚姻文化耳朵泥潭中,相反地,赵辛楣却说出“对女学生的分数批得紧一点,这可以促成无数好事造福无量”可以看出他对待婚姻则是在“围城”世界里能自解困境。

方鸿渐的“围城”人生之态则反射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待人生困境,消极怠慢,徒劳寻找解脱和衣服的姿态,而赵辛楣的“围城”人生之态则反射出中国知识分子超越人生困境尚存光明途径的希望。两人就像凹凸镜一样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集散光线,演绎人生。

三、唐晓芙与孙柔嘉:表象与本相的出演

方鸿渐与唐晓芙的爱情历程是《围城》整部作品中最绝洁美好的的片段,但结局却是悲哀的,他们因苏文纨的有意设计而分开,而方鸿渐与孙柔嘉这对看似男女主角的人物没有过明确,清晰的爱情历程,却有了一个看上去成功的结局,两人组成家庭,但最后还是落得个破碎的尾声,其实如若按照中国传统的爱情故事表达方式“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安排,方鸿渐与唐晓芙恋爱修成正果,两人步入婚姻殿堂,那么他们的家庭生活一定是幸福美满的吗?谁能知晓,最后必然也不会落得个”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会各自飞“的惋惜结局。

縱观全文,其实你就会领略钱钟书安排唐晓芙不留一丝痕迹地早早淡出剧情的用意,唐晓芙相对孙柔嘉这种典型的传统女性而言是相对比较开放的新式女性,但她偏执于女性的彻底解放,她爱的人,她“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她在碰见他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着她”这种要求是极苛刻的,显然方鸿渐是达不到的。作者对唐晓芙又很偏爱,潜意识里抹不去她,便以另一个女子身份孙柔嘉形象重新登场。在《围城》中唐晓芙与孙柔嘉并非完全不同的两种女性,唐晓芙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件罕物”性格纯真天然,而孙柔嘉外表看起来羞怯小鸟依人,实则暗自阴柔,善于心计,似乎两人性格完全相反,其实她们仅是两种观念的承载体,唐晓芙是美丽的初恋记忆,孙柔嘉则是痛苦的婚姻感受。

方鸿渐婚后与孙柔嘉不和,经常吵架,曾道:“结婚后发现娶的总不是从前的那个人,换了另一个”。可知在方鸿渐心中,婚前的孙柔嘉是温顺可人的,婚后则袒露出专横、自私、刻薄的本性,也可理解为“从前那个人”指唐晓芙,而换了“另一个人”则是孙柔嘉,因为在恋爱的时刻,双方本相全都收敛起来,到了结婚还没有彼此认清,婚前的孙柔嘉一直是另一个唐晓芙所以才会得到方鸿渐的帮助,直到婚后孙柔嘉才成为其真正意义下的孙柔嘉。唐晓芙仅是一个表象,孙柔嘉才是本相。《围城》以方鸿渐的视角写出了一个女子婚前婚后两种迥然相异的人格,无论方鸿渐最后与其中哪一个结婚,结局都不会是美好的,都不可避免是一场婚姻悲剧。

四、李梅亭的“明争”与高松年的“暗斗”

李梅亭与高松年之流虽在“围城”中不是主要人物,但两人的性格特点尤其突出、鲜明,《围城》也因二人引得不少冷笑的乐趣,钱钟书在他们二人身上着笔泼墨相对于其他小人物而言是较多的,二人可谓之为是旧社会官僚等级制度维护者的典范,表面上倍加推崇遵守规则秩序,其实是为了维护自己得来不易、能指挥下级的地位,若不是等级想必那社会也不会给他们二人留有生存的余地。他们二人维持身份的做法是不同的,李梅亭喜用地位“明争”,他“假”得很招摇,在去三闾大学路上,企图用印有多个看似官爵头衔的名片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来获得优先买票的权利,结果因穿着褴褛反被势利小人撇下,谁说他自己不正也是个势利小人么?在三闾大学当上训导长后变本加厉,实行“师生同餐”“厕所通用”“禁止吸烟”等一系列规则,但学校除了他自己无人遵守,最后闹得整个学校乌烟瘴气,人人厌恶。高松年在处世方面要比李梅亭更技高一筹,老奸巨猾善于掩饰,为人极其虚伪,他处理辛楣与汪太太的“奸情”时“一脸的严肃堆得可以用刀来刮”,仿佛他是很公正的,但其实与汪太太真有奸情者正是他自己。他具有把事情办得面面俱到而不落褒贬的才能, “假”得一团和气,左右逢源,为的是拉拢人心,如政客一般圆滑,善于见风使舵,随机应变。 “自负最能适应环境,对什么人,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今天政治学会开成立会,恭请演讲,他会畅论国际关系,把法西斯主义跟共产主义比较,归根结底是中国现行的政制最好。明天文学研究会举行联欢会,他训话里除掉说诗歌是‘民族的灵魂,文学是‘心理建设的工具以外,还要勉励在座诸位做‘印度的泰戈尔,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罗素,德国的歌德,美国的——美国的文学家太多了。……此外他还会跟军事教官闲谈,说一两个‘他妈的!那教官惊喜得刮目相看,引为同道。”他伪装自己以既不得罪人,又使自己原本卑鄙的目的得以光明正大地实现,运用一封不存在的信使原本想要声讨的方鸿渐失去底气,反而对自己的“费心”安排感恩戴德,连聪明的赵辛楣也曾认为高松年“头脑很好”,但他的老奸巨猾,全然一副政客的嘴脸最终还是被二人识破。“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这种带有格言味道的比喻就是对高松年爬上校长地位后就暴露恶劣本性进行彻底的嘲弄与讽刺。

五、从《围城》内探《围城》外

《围城》用怪味的笔调讽刺了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在东西文明、新旧文化大碰壁下所出现的畸形社会。《围城》中小城市人的“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到了”到大都市人“享受了最新西洋的科学设备”却“坐落在水管烘暖的客堂念佛”的现象和折射出的当时人们观念和行为的荒诞和可笑,思想的矛盾和混乱,钱钟书通过《围城》内的人生百态,实则极大的嘲讽了《围城》外的怪谬中国现实,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与世界大潮间的巨大落差,预示其必然走向衰亡的结局。

参考文献

[1] 石坚.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1).

[2] 黄志军.《围城》双面镜现象探讨[J].黑河学刊,2005(4).

[3] 林瑞艳.悲剧之悲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4).

[4] 范拥军.从社会现象视角”探究《围城》的主题意蕴[J].小说评论,2011(2).

[5] 梁丹.《围城》的文化批判及现实意义[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8.

[6] 解志熙.人生的困境与存在的勇气[M].中国学术电子出版社,1988.

[7] 黄国彬.几乎笑尽天下—评《围城》的冷嘲热讽[J].北京大学学报,1999(2).

[8] 钱钟书.围城[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9]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围城知识分子性格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社交电商的“围城”
围城之外
打破无形的围城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性格描绘词
知识分子
12星座“吃”出性格
你是知识分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