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鱼运输可行性方法初探

2017-03-04 19:33刘畅子
黑龙江水产 2017年3期
关键词:尼龙袋活鱼降温

刘畅子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 重庆 荣昌 402460)

活鱼运输可行性方法初探

刘畅子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 重庆 荣昌 402460)

我国幅员辽阔,所以活鱼的跨区域运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运输工艺技术以及配套运输装备的滞后严重影响鲜活水产品运输成活率。本文对国内外活鱼运输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中涉及到影响因素、生理特性及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活鱼运输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1 活鱼运输中的影响因素

影响活鱼运输效率和存活率的因素众多,其中主要有溶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鱼的自身条件和监控措施。另外,需注意运载鲜活水产品的水要与其原生长环境水体高度一致。

1.1 溶氧

运输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会提高鱼在水中的密度,造成了拥挤、疲惫和缺氧,且鱼的新陈代谢等会生成有毒有害的氨氮。而水中充足的溶氧可以大大降低水体氨氮等还原性物质的含量。所以运载水产品的水溶氧充足时可以降低死亡率。一定程度上,水温也决定了水中溶氧量,所以在鱼类适合生存的温度范围内,降低水温可以提高溶氧。放置冰袋和保温材料来降温是非常方便、环保的措施。

1.2 二氧化碳浓度

鱼类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后部分变为碳酸,水中容存的碳酸和二氧化碳含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所以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分压上升不明显。活鱼运输时空间的密闭会造成鱼类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刺激呼吸中枢增大氧气消耗量。但密闭空间没有空气对流和气体交换,溶氧量不足时,鱼体呼吸次数减少。尤其在运载水体pH为6时,鱼体基本上处于昏迷和死亡的临界状态。由此可见,CO2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在水中加入微孔性的特殊半透膜可以有效分离水中CO2,并用氢氧化钙吸收除去,也可在水体中通入氧气,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使之随气泡扩散而排出。

1.3 温度

大多数鱼类对温度敏感,尤其在夏季高温天气,水温的骤升会导致疾病的传播,甚至引起鱼类突发性死亡。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水温的降低,鱼类的代谢强度和耗氧速率也降低。在活鱼运输中一般采用降温的措施减弱新陈代谢,减少氨氮、CO2和有机排泄物,保证水质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降温后鱼类的活动量也减小,减轻了鱼之间激烈运动造成的粘膜和鳞片脱落,降低体表受伤和微生物感染的几率,保证水产品活体质量。]最后,同夏季引起的水温骤变一样,如果降温太快、温差过大也会引起鱼体不适,所以应进行梯度降温,降温速度控制在每小时不大于3℃。

1.4 自身条件

在运输前期,首先要对运输环境(如距离、气温、水质、装载密度)、鱼的耐受力进行评估,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兼顾运输的安全系数。其次挑选健康的鱼进行暂养并在运载前两天停止投饵进行清肠,使其消化道内食物及粪便排空,以减少运输中对水体的污染,降低活鱼的代谢率,避免不必要的鱼体损伤,确保产品质量。

1.5 监控措施

现阶段,我国将监控设施应用于活鱼运输的情况还很少,大多数厂家尚处于依靠以往的经验来运输的阶段。仅仅凭借感觉而没有确切的数据便不能准确的分析出造成活鱼死亡的原因。因此,如果运输过程中全程监测水中的溶解氧、pH值和温度等指标,就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运输条件,从而提高成活率和运输效率。

2 活鱼运输中的生理特性

鱼类根据生活环境可划分为淡水鱼、海水鱼。同一种鱼,又可根据生长阶段分为苗种、幼体、亲体和成体。不同种鱼和同种鱼不同生长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须予以分别考虑。水产动物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需要不断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其中鱼的呼吸分为两种类型:水中进行的为鳃呼吸,呼吸器官为鳃;通过辅助呼吸器官(口咽粘膜、皮肤等)从空气中吸取氧气的为气呼吸。通常,运输时的装载密度比养殖密度大,会引起鱼类的兴奋,代谢加快需要摄入大量氧气,容易造成供氧不足。而且鱼的活动加剧,会导致相互碰撞、撕咬。此外,激烈活动时产生大量乳酸会破坏酸碱平衡,造成输送放养后迟发性死亡增加。即使进行了停饵和暂养处理,鱼类在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排泄物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如加快微生物的滋生,影响活鱼的呼吸作用。鱼的排泄途径和排泄物多样,不同种类和同种的不同器官的排泄物都不同。主要有:通过皮肤代谢的粘液、水和无机盐;经呼吸系统释放的二氧化碳、氨;通过肾脏排出的氨、尿酸、尿素以及肠道代谢的无机物等。

3 活鱼运输的可行性方法

目前,我国活鱼运输主要采用传统有水运输和无水运输两种方法。原理大致相同,都是降低鱼的代谢强度并改善运输水体的水质来提高运输效率。方法有所不同,传统有水运输应用物理化学麻醉法和降温为主;无水运输则以添加缓冲体系、防泡剂、抑菌剂和沸石等措施来实现,两种方法都有其弊端。

3.1 麻醉运输

不同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的水产动物昏迷,某些药物可使鱼类全身麻醉,造成暂时性肌肉弛缓,失去痛觉和反射运动,即运输麻醉剂。市面上可用作运输麻醉剂的药品约21种,主要包括乙醇,乙醚,二氧化碳,巴比妥纳等。在日本就有一例麻醉剂的大胆应用,其开发销售的“活鱼罐头”的制作过程就是把活鱼放入小包装的MS-222水溶液中,其中的MS-222就是一种麻醉剂,在水溶液中可经皮肤、鳃传导至脑部感觉中枢,抑制鱼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射,使呼吸频率降低、行动迟缓,减少了耗氧量,常见于活鱼的运输、孵化、分级、称量和手术等过程的应用中。

3.2 保湿干法运输

常见保湿干法运输有两种,分箱式保湿干法运输和尼龙袋充氧保湿干法运输,适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具有节水、环保、量大、高质的优点。该法适用于短期抗缺水能力强的部分特种水产动物,因其体表有特殊呼吸器官,在运输时只需保持体表湿润,满足其对水分的最低需求。

3.3 尼龙袋充氧运输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高档水产品的长距离运输,不受运输车辆限制,被广泛采用。袋中鱼、水、氧气按照1:1:4的比例存放。遇到夏季高温天气,可在箱内尼龙袋间放置冰块降温,箱子外部用保温材料包裹,起到维持鱼类生活状态稳定的作用。但尼龙袋易被尖锐物体刺破而漏水、漏气,需要及时检查并进行换袋充氧,且尼龙袋使用次数有限,无法循环使用,成本难以降低。

3.4 无水模拟冬眠运输

相关研究表明,日本曾将体表湿润的鱼类保持在生态冰温7℃“冬眠”成功。无水模拟冬眠运输也是通过低温环境使鱼处于区分生死的临界状态,类似于“冬眠”,来减弱活动强度、新陈代谢,在无水的环境中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将鱼放入清水中可以迅速复苏。这种方法也是无水湿法运输的改进与发展。

4 展望

现阶段,传统的活鱼有水运输,需要运载大量水,受交通工具的限制,鱼的装载量小,成本偏高,且水质调控难,鱼死亡率高,运输效率低。因此,无水运输将成为活鱼运输的主流,逐步取代传统运输方式。鱼类在无水条件下的生长代谢和休眠规律将是今后活鱼运输的重点研究内容,为其他鲜活水产品物流提供可借鉴的案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此外,使用了麻醉剂的鱼类对人体是否安全可靠,一直是人们担忧的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略)

猜你喜欢
尼龙袋活鱼降温
瘤胃尼龙袋法中0 时间点的利用方式对饲料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拾荒老人
动物降温有妙招
环保验收
巴西利亚买不到活鱼
巴西利亚买不到活鱼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从不可能到可能
页岩气开发降温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