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光明和希望牵手

2017-03-04 11:34天津一考生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37期
关键词:李密课外书光明

天津一考生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宋朝诗人周弼的这首《夜深》,道尽了沉浸于文字世界而浑然忘我的读书境界。回首望去,我的青春也与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些看似只有黑白两色的书页,却如朵朵繁花,装饰了我那原本单调贫乏的青春岁月。

从记事起,“贫困”就和我的家庭紧紧捆绑在一起。学校减免了我的学杂费,并且每个月还有一些贫困生补助费,虽然上学没有问题,但买书就属于遥不可及的奢望了。

但我深知,书里有大大的世界,书里有我不曾走过的路、不曾看过的云、不曾领略过的万千悲喜……自从在同桌那里读完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并久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被书的魔力深深吸引,再也无法抗拒她的召唤了。我想尽一切办法,去寻觅自己的阅读之路。

于是,语文课和语文作业成了我的阅读起点。

语文课本选取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文学精品,把这些课文吃透,可以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于是,就像饥饿的人见到面包一样,我一头扎进了语文课本的世界。学习《陈情表》时,听完老师的讲解,我把李密的“孝”和诸葛亮的“忠”联系起来思考,感受李密以“孝”说“忠”的良苦用心;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课文底下的小字注释说古代传说中有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我在教室里悬挂的中国地图上竟然真的找到了“蓬莱”,并且得知秦始皇派人去海上寻找仙人,就是从这附近出海……以一册册课本为线索,串联起文史哲各科知识,我竟然有了满载而归的感觉。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远方并不是即刻到达的,你需要想方设法、跋山涉水去寻觅她,才能见到她那美丽的姿容。

我还从同学那里借来了各种课外书。

我们班是一个友爱的集体,同学們知道我喜欢看书,经常把自己的课外书借给我。“书非借不能读也”,借来的书让我更加珍惜。记得《明朝那些事儿》就是同学借给我的,我在暑假期间如饥似渴地把它读完。有了这套书的陪伴,我仿佛也沾染了太湖的水战、刀剑的厮杀、大漠的铁骑、紫禁城的风云……为了回报同学们的情谊,我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或者是帮有事的同学值日,或者是帮他们补习功课。借助阅读,我们有了灵魂深处的沟通。有人说,两个人互相交换一块面包,得到的还是一块面包,而如果交换的是书呢?那种灵魂火花碰撞交流的喜悦,比天边最绚丽的彩虹还要令人目眩神迷吧?青春或许终将逝去,但阅读留下的烙印却是伴随一生的。

如今,虽然已经度过了“一书难求”的窘迫时期,但每当听到高考生“撕书减压”的消息时,我还是有些心疼。古人讲究“敬惜字纸”,书,是人类文明的伟大结晶,是人们应该满怀敬意去尊重的东西,它让我们摆脱了凡俗的日常,向着光明,向着希望,努力飞翔。

青春有书不孤独,阅读伴我向前飞。书中,自有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世界。

高分点评

文章以一首宋人描写阅读感受的诗篇切入,既能让读者快速进入与读书相关的美好情境,亦间接体现出作者读书的积淀,一举两得。而后借幼时读一篇童话的美好感受过渡到对自己读书生活的描写。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写出了“书中”之趣——对知识的了解和把握,更写出了“书外”之乐——与他人分享精神财富的快乐,境界超出阅读本身,令人激赏。结尾宕开一笔,批评“撕书减压”,倡导敬惜书本,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李密课外书光明
姚玉峰:给3万人带来光明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课外书
为你守护光明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你来帮帮我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有话直说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