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摩洛哥

2017-03-04 19:49穆阿马尔·哈巴尔王婧
回族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擦鞋鞋匠摩洛哥

穆阿马尔·哈巴尔+王婧

十七天的摩洛哥之旅让我对摩洛哥的社会风貌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可以清楚地告诉你们,我到底为何对摩洛哥充满惊叹和赞许。

你在达尔贝达(即卡萨布兰卡)机场能够看到世界各国生产的客机,就像看展览。这是因为摩洛哥客流量急剧增大,需要购置客机缓解客运压力。

旅客在候机大厅会听到广播员不间断地播报航班信息,可见摩洛哥航班有多密集。这也反映出,摩洛哥在缺乏石油等资源的情况下,经济来源主要靠什么。为了证明我的所见属实,我引用一个电视台播报的数据:2015年,摩洛哥接待的旅客数量已增长到一千万人次。

游客只要降落到达尔贝达机场,就可以直接坐上开往乌季达的火车。虽然总里程七百五十公里,历时十二小时,但是在机场附近设置火车站能够减轻游客的奔波之苦。这样,游客能在一大早候车时小憩一会儿。至少对于那些旅途劳顿、携带大件行李的游客来说,这样安排很合理。

火车站及周围的街区都非常干净,还保留着古代建筑。摩洛哥的火车时刻保持清洁,全程都有乘务员巡视车厢,清理杂物。

我乘坐了去往乌季达方向的大巴。这段旅程让我对摩洛哥公路有了清楚的了解。

摩洛哥没有在公路上花大量资金,但是公路却平坦、安全,让人感觉像是花了大价钱修出来的,说明摩洛哥本身路况就非常好。这是摩洛哥公路最明显的特点。旅途中,我发现摩洛哥的城市与乡村的距离非常远,界限分明。

人们提到“旅游文化”就会想到言语顺耳、招待周到。摩洛哥人能把当地的美食、饮品、服装拍成诱人的照片,摆出最美的造型。此外,美丽的公园、宽阔的街道、芬芳的花朵、种类和价格各异的酒店,以及舒适便捷的交通工具都能给游客带来美的体验。

摩洛哥人以能说会道、招待周到有方著称,会尽自己所能让你感到宾至如归。我觉得,在摩洛哥路边普普通通的咖啡馆里享受到的服务,比四星级酒店的接待服务还要好。

摩洛哥路边普通的咖啡馆提供的服务和最高档的酒店提供的服务没什么区别:果汁、水杯、热腾腾的地道小吃、迎来送往的笑脸、附加服务,以及免费咨询、温馨提示与对你和你家人的祝福。

在摩洛哥,你的钱不是花在价格昂贵的咖啡上,而是花在小憩的环境上。我保证,值得到摩洛哥咖啡馆小坐一会儿,值得花那份钱享受如高档酒店般的服务。

我亲眼看到,不同门类、不同年龄的摩洛哥手艺人,都能把手中之物变成夺人眼球的奇珍异宝。有人能够烧制各种各样的精美盘子,有人能够制作传统皮衣,一针一线缝制出漂亮的服装,还有人能把山羊角做成手环。

我看到一家形似非斯古城洞穴的店鋪,里面有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这家店铺吸引了许多来自欧洲、美洲的男男女女。他们付老人规定的价格,老人就能做出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位老人的技艺巧夺天工,在这小小的店铺里就能把羊角做成精致的刀具。

他对我说:“你看这些刀具,它们可是漂洋过海,被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随着恐怖袭击越来越多,有人拿我的刀做坏事,我这里的生意也大不如前。”他顿了顿,又说:“也有人把我的刀具视如珍宝。”

我感觉,摩洛哥的失业率不太高,尽管很多人的工作都非常辛苦。摩洛哥人主要靠做手工活、提供生产服务糊口,也有人靠宗教教法学和知识谋生,获得丰厚的收入。

我在好几个地方都看到一些花季少男少女到商店、餐厅等地方应聘服务员。即使他们由于某种原因被拒绝,还是会不知疲倦地寻找下一个地方,充满活力和热情。他们经受太阳的炙烤和漫长的等待,就像辛勤酿蜜的蜜蜂一样不辞辛苦。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群在阿尔及利亚工作的摩洛哥工匠,他们用摩洛哥风格的装饰物装饰清真寺和房屋。我当时和他们一同乘火车,就攀谈了起来。他们都希望在阿尔及利亚居留的时间期限能够延长。“现在三个月就要办理一次居留,很麻烦,一年到头挣点钱都花在居留手续费上了。”

我2006年去过埃及,看到一个擦鞋匠,他当时浑身颤抖。每当他问我“先生,擦鞋吗?”我都会有礼貌地拒绝。我对他的人品不敢恭维。

我清楚地记得,我付了钱,但这个擦鞋匠并没有帮我擦鞋,而是告诉我,他靠擦鞋谋生是为了养他那几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祝愿我和我的孩子开心快乐。这件事我始终忘不掉。

当我游历摩洛哥时,我看到许多擦鞋匠游走在咖啡馆、街头、胡同里,为喝咖啡的顾客、路过的行人擦皮鞋。这使我改变了之前对擦鞋匠的看法。

擦鞋和其他服务业没什么区别,擦鞋匠值得尊敬,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如果要找到一个比擦鞋更好的职业,我可以告诉你,擦鞋要好过在清真寺偷鞋,好过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人钱包,好过公然侵占。擦鞋的手要比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的手干净得多。

摩洛哥人随时随地都能买到鲜榨果汁,哪怕是在城市最偏远的角落、最深处的市井、最边缘的街道,甚至会有无名业主推车售卖。摩洛哥的果汁种类应有尽有,顾客只需要挑选大小合适的杯子。

我脑海中有一幅无法抹去的图景:一个擦鞋匠忙活半天筋疲力尽,喝上一杯纯天然的果汁,就能够恢复体力和精气神,心情舒畅。我看着他们,心想:果汁之所以能缓解疲劳,不是因为他们平时买不起,难得喝上一次,而是因为他们花很少的钱,就能享受到别人提供的服务。

我乘坐火车、大巴,穿梭在摩洛哥的各个城市,到他们那的市场闲逛,一片广阔的耕地引起了我的注意。那里种植着蔬菜、橄榄树等植被,充足的太阳能可以供农民们在田间使用。这些自然条件有助于提高蔬菜产量,降低蔬菜价格,丰富庄稼的品种。这样一来,任何时候,蔬菜都能充分供给,比高档进口蔬果更有竞争力。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摩洛哥重视种植业和水产业,因而水果新鲜,蔬菜种类繁多,而且价格绝对低廉。

摩洛哥专门用来种植橄榄树的土地面积辽阔。在橄榄树和其他树之间的空地,摩洛哥人种了一些不与橄榄树争夺水分、养料的庄稼,这样就一举两得,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橄榄又能良好生长。

我发现,摩洛哥的清真寺都有高耸的宣礼塔,而且宣礼塔的高度不低于周围的建筑。这种现象在乌季达、非斯和达尔贝达都能见到。我到处比较宣礼塔和它周围的建筑,确实没有发现任何机关办公大楼或民宅高于宣礼塔。这不能不让我对摩洛哥人充满敬意,向他们尊重宣礼塔的举动而致敬。

摩洛哥人至今仍保持着集体诵读《古兰经》的方式,响亮的声音彰显了执着与坚守。

我曾在乌季达清真寺里做礼拜时亲耳听过一次。

那些摩洛哥人做完昏礼之后,没有做两拜副功拜,直接来到壁龛前面,围坐在伊玛目身边。伊玛目背诵《古兰经》;初学者朗诵部分经文,并接受纠正,然后回顾那些有助于他背诵的要领。

摩洛哥的金融业不发达,即便是在摩洛哥的大城市,你也只能在窄巷里、坑坑洼洼或是偏远的地方才能找到钱庄,而且数量之多令人咋舌。钱庄会提供一张正规票据,写明金额、交易的币种,以作凭证。

摩洛哥国内有钱庄专门兑换硬通货,说明这些钱庄对摩洛哥迪尔汗很有信心,也不担心其他币种汇率波動。这也表明,摩洛哥经济稳定,金融危机时能够正常运转。摩洛哥一迪尔汗相当于阿尔及利亚六十七第纳尔,可见摩洛哥迪尔汗强势。摩洛哥缺乏其他国家拥有的化石燃料,却拥有其他国家没有的特点。

我在摩洛哥游历过程中看到,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到处架着太阳能板。从达尔贝达机场到乌季达的路上,我也看到民宅屋顶上架着各种各样的太阳能板。百姓平时利用这些太阳能供电、打水、烧水、灌溉。

摩洛哥对太阳能的重视,以及农民对太阳能的使用率让人惊叹。虽然这些价格昂贵的太阳能板就摆放在百姓触手可及的地方,但并没有遭到偷窃或损坏,尤其是那些架在村里和山上的太阳能板。电话亭也是如此,至今完好。

这就是我在摩洛哥游历十七天的一点发现。

摩洛哥处理“新”与“旧”的方式很有特点。一边是老城区,景致独特,一边是新城区,崭新、现代。但是摩洛哥对待清真寺都是统一原则:历史悠久的古老清真寺要保持原样,不做任何改变。这样,前来做礼拜的穆斯林和前来观赏的游客都能够通过清真寺感受到时间的脉搏。而新修建的现代清真寺里则包含各种休息设施。这样,摩洛哥既保持了古迹,又与时俱进。

摩洛哥的经济中心达尔贝达旁边,依然保留着巴布·马拉喀什城,那里也保留着古老的清真寺。与达尔贝达等核心城市相比,那里的商品价格更适中,民风更淳朴。

猜你喜欢
擦鞋鞋匠摩洛哥
怎样的鞋匠算是一个好鞋匠
哲学家与鞋匠
执子之手
四颗补鞋钉
“高端大气”擦鞋摊(大家拍世界)
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
摩洛哥—热闹的集市
高脚凳
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