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峰武侠片:伦理情感与动作美学

2017-03-04 20:37卢琳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2期

摘 要:2016年公映的《箭士柳白猿》与此前《倭寇的踪迹》《师父》一起,构成了徐皓峰导演的武侠三部曲。其影片遵循传统侠文化严肃门派之规,回归了传统武侠依托于门派基础的社会情感,重视武行中人的精神探寻与内心博弈,并以乱世爱情隐喻中国传统武术在传统与现代文化冲突中没落与失传。非奇观化的写实动作表演,复现式的动作场面设计,兵器技艺的集中展示,武打的“纪实”时间叙事,使其成为当下华语武侠世界中独树一帜的硬派武侠电影。

关键词:伦理情感;武打动作;硬派武侠;人文武侠

武侠片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型,在中国电影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武侠片形成了重动作呈现与视觉奇观的商业武侠,和重武学探索与精神修为的人文武侠两大风格派系。①特别是这十几年,搭上了新时代高科技特效顺风车,武侠电影的发展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在特效让奇观化武侠片一度成为力擎票房的执牛耳者,败在武打形式愈发奇观炫目,精神表述未免止步不前空虚乏味。到底江湖武林是什么,侠者是何人,武打动作该以何种形式呈现?武侠片影迷观众在迷茫中找答案,徐皓峰导演也在找答案,并一直在尝试探索武侠片的别种可能性,做出富有原创性的回答。

1 人文武侠:伦理情感与文化精神

徐皓峰的特别在于他是一位极具原创力的人文武侠作者。二十几年的武侠小说创作经验,拜师习武的武行体验,民国武林口述史的撰写,使他能够以编导合一的方式操控自己的武侠片风格。抛弃了借武侠戏说历史的路子,也不炫缥缈江湖的奇幻盖世神功,他站在武师视角讲写实风格的武林故事。徐皓峰导演四年前的旧作《箭士柳白猿》终于能在今年与观众影院相见了,片子讲述民国武林仲裁者的职业生涯。柳白猿是武林纠纷仲裁者几代以来沿用的职业名称。农家少年双喜到年轻一代柳白猿的成长史,经历了目睹姐姐被乡霸凌辱而心智癫狂,做跳墙和尚继承武林仲裁衣钵,公平处理武林门派之争,却在阴谋与爱情中介入党阀的刺杀行动,在亲情与爱情的淬炼中终得问道修心。它的故事,汇同《倭寇的踪迹》中抗倭英雄梁痕录的正名故事,《师父》里咏春拳高手陈识授徒开馆却铩羽而归的努力,形成了徐氏武侠独特的武林秘史系列。纵观徐皓峰的三部影片,有着一脉相承的武林精神和伦理情感。它们共同强化了徐氏武侠的辨识度。特别是与主流商业武侠片相比,彼讲家国天下、快意恩仇,徐谈浮世问道、内心博弈;人家是动作至上、形式精致,这里却是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徐氏武侠回归并强化了传统武侠依托于门派基础的社会情感。他没有走主流商业武侠的路子,去强化敌对势力的形象。也没有把武打与匡扶正义、救国救民的主题明显的结合在一起。《倭寇的踪迹》的武林故事,庄谐相生,梁痕录不按常理出牌,戏耍四大门,调侃护城军,是为戚家军的军中战技别断了传承。《箭士柳白猿》的阴谋与爱情中,宋洋饰演的柳白猿始终以老一代柳白猿所授为武学的神启秘钥。《师父》里南洋打拼家底不菲的陈识想在天津开馆教武,实际想完成师父的遗志,让南方的咏春拳可以在北方武林开枝散叶。

徐氏电影主人公没奇遇没练神功,更接近普通行业的超级敬业者,有执着的职业理想,他们的真正对手是内心的修为和武艺理念,而不是商业武侠中惯常的坏人大反派。所以,徐氏电影把武林视为一个古已有之的武学行业,主人公不似家国天下的江湖奇侠,更似现世红尘中有执念般武学信仰的武行师父。《倭寇的踪迹》里的裘冬月,已经退隐山林,避世而居,却以老迈之躯行“抗倭”之义。《师父》里的耿良辰,负气搏命与军阀爪牙相争。箭士柳白猿纠结于善恶混杂的武林,寻求自我救赎,终是与上一代武行判官一样,断了腿。他们的奉献与牺牲,颇有为武学殉道之义。

师徒、两性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徐氏武侠喜欢谈的个人情感。徐氏武侠认同传统武侠世界的师徒伦理叙事,择优承继、从一而终、敬师爱徒。陈识倾尽所有为徒弟耿良辰与津门武林算账,柳白猿视师父言传身教为武学信仰。秉持忠孝之义,崇尚尊师敬祖,徐氏武侠遵循传统侠文化严肃门派之规,追求武侠世界的师徒理想关系,寄托关于美好人性人情的诉求。

尽管徐氏武侠基本是男儿世界的武林故事,但女主们绝不仅是绿叶般的存在。特别的是,那么追求现实主义风格的武侠片,却每每出现异族血统的女子,像《倭寇的踪迹》里波西米亚美女,《箭士柳白猿》里混血儿二冬,《师父》里的白俄舞女。可能这是导演对于女性角色审美的偏好,也可能是他借此来想象,华洋杂处的历史情境中,中国传统武术在传统与现代文化冲突中没落与失传。女主人公在这些影片中妖娆明艳、不畏世俗、泼辣强悍、敢爱敢恨,她们武艺不高甚至完全不谙武术,却在爱情世界里有着侠肝义胆,无悔付出。正如《师父》里赵国卉举重若轻的说:“他的事,我担着!”邹榕身着男装,为亡夫统领津门武林。《箭士柳白猿》里月牙红委身年长自己许多的匡一民十年,哪怕轻看与利用,依然相随。

与之相反,《倭寇的踪迹》和《箭士柳白猿》的男侠客们情爱中压抑而克制。裘冬月躲到山野间想为夫人与情夫让位,柳白猿最后留匡一民性命,因为不想以残疾之身、退隐身份拖累月牙红。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故事还好在第三部《师父》的开放性结局里,给人留了美好的想象。

2 硬派武侠:动作设计与写实呈现

武侠片的内在肌理在于武侠世界的社会情感与价值观体系,中心环节是武打动作设计处理。武侠片讲故事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暴力的合法化。百年武侠电影的创作者们想出了两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把武打与救国救民的主题结合,比如胡金铨的《龙门客栈》、黄飞鸿系列;二是把暴力作为“修道”的重要途径,如张鑫炎的《少林寺》、苏照彬的《剑雨》、陈凯歌的《道士下山》、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最后把武侠片升格提拔到中国传统儒释道哲学层面。这两种思路都提升了武侠片的品格。徐皓峰电影基本更接近第二种思路,但他更倾向于谈武师对武学的理解、对武行的坚守,除《箭士柳白猿》外,其他两部都尽量淡化形而上思考,将武功视为恕道解惑的傍身技艺。

武打动作场面的设计与处理是武侠片的重要标志,也是创作的中心环节。血腥残忍的暴力美学和飘逸俊秀的武舞之美是武侠片的两种极致化动作美学。如张彻《十三太保》里的五马分尸、《报仇》的盘肠大战、《新龙门客栈》里的削肉露骨,带着血腥之气扑面而来,杀戮快感油然而生。《卧虎藏龍》的竹林之战李慕白与玉娇龙教学相长俊逸出尘,《十面埋伏》的仙人指路舞乐蹁跹淡化暴力,武打动作如同舞蹈一般彰显人体之美,动作韵律。这两种极致的武打动作美学在徐皓峰导演看来,都未免虚张声势又大动干戈了。

徐氏武侠不想被成规套路束缚,所以他不用威亚少特效,动作设计尊重守地球引力规律,从真实动作中挖掘武术美感,重拾武艺可能遗失的美好。他的武打设计不要重口味或小清新,取中间的写实风格。同为动作写实的武侠片,像《少林寺》里拳法、棍术、刀剑诸种少林功夫可以在同一场戏甚至一个长镜头中奇观般的展示出来,“武师电影”刘家良的片子干脆就叫《十八般武艺》。而连看徐皓峰的武林三部曲,其武戏设计往往力求场场在环境造型、武器使用、动作处理上有鲜明区别。一部就突出一种武器(抗倭长刀、弓箭、短刀),一种兵器代表一种武术美感与武林文化秩序。尤其《箭士柳白猿》中柳白猿与二冬的绳子之战,匡一民与徒弟过德诚的双枪之战,柳白猿与匡一民的弓箭与大枪对峙,都会给观众带来较深刻印象,兵器的技巧挖掘颇有趣味。《箭士柳白猿》里,关于拳、枪、软绳等等各场武戏接连不断的衬托箭术的身形、速度与心法。弓箭代表着民国时期箭士的尊严、武林的秩序。

纵观徐皓峰的三部武侠片,武戏处理有一些共性,最大特点是动作表演非奇观化,重写实性,突出传统武艺,以近身搏斗为主,回合简化,往往几招之下高低立现。二是有一些固定的仪式,如踢馆。三是往往比武方式复现,如《师父》中的“挟刀揉手”,《箭士柳白猿》中的“划勒巴子”,多次出现,实难相忘。四是每部突出一种兵器。《倭寇的踪迹》重点展示抗倭长刀、《箭士柳白猿》主要突出箭术,《师父》主要讲匕首短刀的厉害之处。而且其武侠世界动作场面的视觉呈现也有独树一帜的探索。处女作《倭寇的踪迹》中,导演重视打斗前与打斗后的影像描写,而虚化打斗过程。与之相比,《箭士柳白猿》有了很大的调整和进步,懂武习武的徐导演追求的武术写实,在《箭士柳白猿》里更多体现在武打动作的时间“纪实”创作。慢镜头在《箭士柳白猿》里很少见到,他不想用高速摄影创造“让子弹飞”般的动作奇观,因为那不是武者眼中的武术真实。现代武侠片津津乐道的暴雨剪辑,也是用得不多。

结束语

一部电影把一种武器的技巧、力量与美感突显出来,让武侠迷大快朵颐的体会武术之妙,然后再讲退隐武林的结局。《倭寇的踪迹》结局里,戚家军的军中武术失传。《箭士柳白猿》最后交代,箭术的兵器制艺虽有流传,但武艺失传,箭士不再。《师父》里的邹馆长说,“咏春拳绝了”。大道失序的浮世武林中,侠客个体的精神求索与困顿挣扎,是徐氏武侠善于讲述的故事。或许,懂武习武的徐皓峰导演想要通过隐遁的武师故事,为中国传统武术传唱挽歌吧。在当下商业武侠片陷入视觉奇观窠臼的情势之下,徐皓峰以武侠三部曲为武林世界的江湖生活、门派之规、武学造诣唱作挽歌,其“纪实”武林的创作方法与浮世问道的主题旨向,不仅成为硬派武侠电影的鲜明标识,更为人文武侠的生存发展开辟了新的文化空间。

注释

①陈墨.中国武侠电影:概述与提示[J].电影艺术,2006,3.

②陈梦溪.《<道士下山>促徐皓峰“出山”:硬派武侠第一人》(《北京晚报》2015年7月14日)一文中曾引用徐皓峰导演关于“硬派武侠”的理解:“这是采用了网友的评论用词,最早是用来评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因为他本是武人,写的是自己接触过的武人,也有传奇性部分,但不是他臆想的,而是有当时的武林传言的依据,所以被称为‘硬派,意即真实含量多。”作者簡介:卢琳(1980-),山东艺术学院讲师,电影学博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