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2017-03-05 20:23何军叶芳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旅游业浙江代表

何军 ,叶芳

(1.浙江海洋旅游研究院 舟山 316021;2.浙江海洋大学 舟山 316021)

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何军1,叶芳2

(1.浙江海洋旅游研究院 舟山 316021;2.浙江海洋大学 舟山 316021)

文章在浙江海洋旅游资源普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将浙江海洋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海(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和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和设施、旅游商品以及人文活动8个大类,并分别介绍其17个亚类和40个基本类型及其代表,指出以自然资源居多和人文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开发。运用最邻近分析法和基尼系数,表明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集中且均衡。由此提出发展浙江海洋旅游业的建议:全面深化认识,提升发展海洋旅游业战略高度;立足空间特色,科学制定海洋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市场导向,构建海洋旅游业态产品开发体系;加强多方协同,不断增强有序推进合力。

海洋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产业

TypeandSpatialDistributingFeaturesofMarineTourism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养生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需求,旅游形态正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休闲式、生态式和体验式旅游成为游客的追求目标。海洋旅游是以海洋为依托,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度假、康体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1]。目前我国海洋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丰富人民生活和活跃地区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海洋旅游业既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对其研究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近年来积累了丰富成果,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佟玉权[2]对海洋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划分,将海洋旅游资源分为海洋自然旅游资源和海洋文化旅游资源2类;唐梦雪等[3]根据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开发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应向可持续性开发推进;张广海等[4]提出海洋旅游资源的类型、地域特征及其开发基础条件等决定其功能定位和开发方式有所不同。②海洋旅游产业。马丽卿[5]对海洋产业的空间结构进行全面阐述,认为海洋产业空间结构应包括点、线、面和网络4个要素;苏勇军[6]对宁波海洋产业进行深入探讨,尤其对海洋非物质文化产业有较为深刻的阐述;任淑华[7]重点讨论舟山旅游产业的发展背景并剖析存在的问题。③海洋旅游发展对策。史小珍[8]提出用海洋文化包装旅游产品和实现海洋旅游整体发展等转型升级策略;柏鹤等[9]提出应深度分析优劣势,在此基础上加快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王大悟[10]以海洋文化和海洋旅游的关系为切入点,提出客观科学评估海洋旅游资源的2个重要认识,即对中国海洋文化先进性的认识和对海洋文化旅游市场价值的认识。

1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考察的海洋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7个城市,海域面积26万km2、陆域面积3.5万km2,其中海岛的陆域总面积约0.2万km2。浙江有近7 000 km的海岸线、3 000余个海岛,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众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海洋旅游产品。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海洋旅游资源的类型分析以旅游资源单体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选取2002—2003年各地进行的旅游资源普查的部分成果,同时根据各地开发状况补充部分地文景区、生物景观和遗址遗迹等资源。

对海洋旅游资源进行信息采集和空间分析的工作地图为中国地图出版社2015年印制的《浙江省地图》(1∶29万),通过地图数字化得到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选用浙江省基础地理数据以及《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统计年鉴》作为辅助数据,运用Arc-GIS9.4空间分析工具选取最邻近点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浙江海洋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

3 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类型

浙江是我国陆域资源小省,却是重要的海洋资源大省,在辽阔的海域及其沿岸有南麂列岛等3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舟山普陀山等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嘉兴九龙山等1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形成千姿百态的旅游风光。

根据2002—2003年浙江各地进行的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浙江主要滨海城市的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总量达到13 545个。从旅游资源的单体分布来看,温州总量最多,杭州其次,舟山最少;从旅游资源的优良级来看,温州优良级数量最多,杭州其次,舟山最少;从旅游资源的优良级比重来看,嘉兴最高,舟山其次,台州最低;从旅游资源的总储量来看,温州最高,杭州其次,舟山最低。温州作为浙江重要的沿海城市和历史古城,拥有较为丰富的优良旅游资源;杭州作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其优良的经济、文化、交通和资源条件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舟山地域不广,旅游资源总储量较低,但由于其是全国首个也是最大的群岛型旅游城市,海洋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和独特,整体质量也较高[11];嘉兴利用特殊的地理优势大力开发海洋旅游产品,已形成具有特色的海洋旅游产业。

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归类,大致可分为8大主类、17个亚类和40个基本类型。

(1)地文景观类,包括综合自然旅游地(基本类型为滩地)和岛礁(基本类型为岛区和岩礁)2个亚类;其中,滩地的代表为朱家尖南沙景区、嵊泗列岛基湖沙滩、乍浦东沙湾和石浦皇城沙滩,岛区的代表为枸杞岛、黄龙岛、大陈岛、南麂岛、渔山岛和东极岛,岩礁的代表为东极岛附近岩礁和南麓岛附近岩礁。

(2)海(水)域风光类,包括海面(河口)(基本类型为观光游憩海域、涌潮现象和击浪现象)1个亚类;其中,观光游憩海域的代表为洞头景区和嵊泗列岛景区,涌潮现象的代表为萧山观潮景区和盐官观潮景区,击浪现象的代表为南北湖景区和南麓列岛景区。

(3)生物景观类,包括野生动物栖息地(基本类型为水生动物栖息地和鸟类栖息地)1个亚类;其中,水生动物栖息地的代表为嵊泗列岛景区和东极岛景区,鸟类栖息地的代表为杭州湾景区、三门湾景区、温州乐清湾景区和嘉兴南北湖景区。

(4)天气和气候景观类,包括光现象(基本类型为日月星辰观察地)以及天气和气候现象(基本类型为避暑气候地)2个亚类;其中,日月星辰观察地的代表为温岭石塘千年曙光,避暑气候地的代表为大陈岛景区和嵊泗列岛景区。

(5)遗址遗迹类,包括史前人类活动(基本类型为人类活动遗址)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基本类型为历史事件发生地、古战场和古寺庙)2个亚类;其中,人类活动遗址的代表为马岙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代表为鸦片战争遗址和镇海海防遗址,古战场的代表为定海古战场和一江山岛战役遗址,古寺庙的代表为温州妈祖庙。

(6)建筑和设施类,包括综合人文旅游地(基本类型为教学科研场所、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宗教和祭祀活动场所、园林游憩区域以及文化活动场所)、景观建筑和附属型建筑(基本类型为佛塔、塔形建筑物和城堡)、居住地和社区(基本类型为传统和乡土建筑、特色街巷以及名人故居和历史纪念建筑)以及交通建筑(基本类型为桥、港口渡口和码头)4个亚类;其中,教学科研场所的代表为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馆,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的代表为舟山秀山滑泥主题公园,宗教和祭祀活动场所的代表为舟山普陀山景区和雁荡山景区,园林游憩区域的代表为舟山海洋公园和宁波海洋世界,文化活动场所的代表为普陀山景区和岱山景区,佛塔的代表为普陀山佛塔,塔形建筑物的代表为岱山灯塔及其博物馆,城堡的代表为台州临海海上长城,传统和乡土建筑的代表为舟山定海古城,特色街巷的代表为象山渔村和苍南渔寮景区,名人故居和历史纪念建筑的代表为三毛故居和蚂蚁岛首个海上农民公社,桥的代表为西侯门大桥和杭州湾大桥,港口渡口和码头的代表为玉环大麦屿港和坎门渔港。

(7)旅游商品类,包括地方旅游商品(基本类型为水产品和制品以及传统手工品和工艺品)1个亚类;其中,水产品和制品的代表为舟山中国水产城,传统手工品和工艺品的代表为渔民画、渔船和渔鼓。

(8)人文活动类,包括人事记录(基本类型为人物和事件)、艺术(基本类型为文艺团体和文学艺术作品)、民间习俗(基本类型为地方民俗和民间礼仪、民间节庆、民间健身活动和赛事以及宗教活动)和现代节庆(基本类型为旅游节、文化节和体育节)4个亚类;其中,人物的代表为妈祖,事件的代表为登步岛之战,文艺团体的代表为舟山海洋艺术团和浙江海洋文化研究会,文学艺术作品的代表为《军港之夜》和《印象普陀》,地方民俗和民间礼仪的代表为祭海,民间节庆的代表为沈家门渔港节和岱山开渔节,民间健身活动和赛事的代表为龙舟赛,宗教活动的代表为观音节,旅游节的代表为舟山国际沙雕节和舟山中国海鲜美食节,文化节的代表为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体育节的代表为浙江海洋体育大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8大主类中,地文景观类和海(水)域风光类的比重较大,可见浙江海洋旅游资源以自然资源居多,人文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开发。

4 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4.1 集中程度

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通常有均匀型、随机型和集聚型3种。一般来说,可从地图上直观了解某个资源要素的分布状况,但均匀、随机和集聚3种情况往往会同时呈现,不易准确判别。能较为准确并客观地确定布点格局情况的方法就是最邻近分析法[12]。

从宏观上看,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分布是集聚的,可将其抽象为点状要素,用最邻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最邻近点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1)

式中:R为最邻近点指数;r为实际最邻近距离,一般通过ArcGis工具测出每个点与其最邻近点之间的实际最邻近的直线距离值,将其加总后计算出平均值;r1为理论最邻近距离;n为点数;S为区域面积。当R值远大于1时,表明点状要素为均匀分布;当R值远小于1时,表明点状要素为集聚分布;当R值等于1时,表明点状要素为随机分布[13]。

由于研究范围较广和区域内海洋旅游资源较多,本研究选取浙江海洋旅游资源较为典型的55个景区,运用ArcGis10.0工具将其标记在已配准好的浙江省地图上,得到海洋旅游资源之间的实际最邻近距离r=2.78 km和理论最邻近距离r1=8.24 km,并将其带入式(1)中,可得到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最邻近点指数R=0.132 7。由于R值远小于1,表明浙江海洋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且集中程度较高。

4.2 均衡程度

地理学中常使用基尼系数(Gini)来研究离散区域的空间分布,通过对比不同研究对象的区域分布差异,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使用基尼系数来考察浙江海洋旅游资源在各城市的空间分布状况,将7个城市的海洋旅游资源数量进行基尼系数分析,从而判断海洋旅游资源分布的均衡程度。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14]为:

(2)

C=1-Gini

(3)

式中:Gini为基尼系数;N为区域数量;Pi为第i个区域内海洋旅游资源数量占浙江总数的比重;C为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介于0~1,Gini值越接近0,区域间分布越均衡;Gini值越接近1,区域间分布越集中[13]。根据式(2)和式(3)得出Gini=0.748、C=0.252,表明浙江海洋旅游资源呈集中分布态势且分布均衡程度较高。

上述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空间状况进行实证分析,2种方法互相印证,说明浙江海洋旅游资源单体关联程度较高,易于组团开发形成规模效益,对旅游线路的空间组织和对区域外形成综合竞争力的要求较小。

5 发展建议

5.1全面深化认识,提升发展海洋旅游业战略高度

从浙江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科学和系统地审视全省海洋旅游资源,明确海洋旅游业对“海上浙江”建设的重大意义,尽快形成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的共识。切实将合力推进海洋旅游业发展纳入沿海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工作布局中,将海洋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动能和增长点,突出生态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对海洋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促进“海上浙江”建设。

5.2立足空间特色,科学制定海洋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合理确定全省海洋旅游业的全域开发布局和重点发展领域,努力推动浙江海洋旅游业“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和“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互补效应,加强对同质化海洋旅游资源的整合提升和对差异化海洋旅游资源的精品塑造,创建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档次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加快实现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甬舟铁路、舟山连岛工程、洞头跨海大桥、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和海上高速客轮等海上交通设施的无缝对接,形成浙江东部沿海主要旅游区块的全域联动,力争把浙江东部海岸打造成高品质的“中国海洋休闲旅游黄金海岸带”[15]。

5.3坚持市场导向,构建海洋旅游业态产品开发体系

围绕“海、岛、佛、桥、港、渔、商”等地域文化特色,加强海洋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大对海洋旅游业“吃、穿、住、游、购、娱”的扶持建设力度,促进海洋旅游业各要素间均衡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着力开发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品味高雅的海洋旅游产品和海洋旅游业态,重点形成集观光体验、商务休闲、节庆赛事、邮轮游艇、海洋文化和佛教禅修等专项于一体的系列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浙江海洋旅游品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5.4加强多方协同,不断增强有序推进合力

深化沿海各县、市、区之间的合作,注重区域统筹和产品统筹,对跨行政区划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合作开发建设,联手打响品牌。加强陆海统筹,既要把陆域作为海洋旅游业的基地和依托,又要让陆域分享海洋旅游业带来的收益;以开发程度较高的甬、台、温等沿海中心旅游城镇为依托,通过海陆联动发展海洋旅游业,促进景区不断向内、向海双向延伸,构筑浙江陆海共进的经济发展大格局。注重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旅游部门、海洋与渔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海事部门等要形成协作机制,定期开展工作磋商,形成各方各界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1] 董玉明.中国海洋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研究[J].海洋科学,2003,27(1):26-29.

[2] 佟玉权.海洋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61-64.

[3] 唐梦雪,谭春兰.我国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8):87-90.

[4] 张广海,刘佳.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区划[J].资源科学,2006,28(3):137-142.

[5] 马丽卿.海洋旅游产业结构模式及其空间拓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5):125-128.

[6] 苏勇军.宁波市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海洋信息,2011(1):23-26.

[7] 任淑华,蔡克勤.舟山海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6):42-45.

[8] 史小珍.浙江省海洋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7):103-108.

[9] 柏鹤,董瑞芝.青岛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7):2-5.

[10] 王大悟.海洋旅游开发研究:兼论舟山海洋文化旅游和谐发展的策略[J].旅游科学,2005,19(5):68-72.

[11] 马丽卿.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J].浙江学刊,2006(4):217-220.

[12] 张延欣.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空间分布[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5,37(1):35-40.

[13] 樊昊.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12):98-104.

[14] 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18(1):1-5.

[15] 周国忠.海洋旅游产品调整优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5):875-878.

ResourcesinZhejiangProvince

HE Jun1,YE Fang2

(1.Zhejiang Academy of Marine Tourism,Zhoushan 316021,China;2.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1,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of marine tourism resources in Zhejiang Province,through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marine tourism resources of Zhejiang Province were divided into 8 categories of the landscape and the sea (water) domain scenery,biological landscape,weather and climate landscape,ruins,buildings and facilities,tourism commoditie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Each of the 17 sub categories and 40 basic types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s were introduced,and the view that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need to be further mined and developed was pointed out.By using the nearest neighbor analysis and Gene’s coefficient,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tourism resource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centralized and balanced.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tourism were proposed,such as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enhancing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tourism;making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tourism,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science,constructing marine tourism product developing system,by adhering to market orientation,strengthening multilateral coordination and continuously enhancing the orderly force.

Ocean tourism,Tourism resources,Tourism industry

2017-03-27;

:2017-08-02

何军,研究方向为海洋旅游

叶芳,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和海洋管理

P74;F592.99

:A

:1005-9857(2017)08-0022-05

猜你喜欢
旅游业浙江代表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