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前胶州湾的岸线在哪里——繁荣的三里河聚落为什么千年间两次荒芜

2017-03-06 21:32本刊讯
海洋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大沽胶州湾河口



四千年前胶州湾的岸线在哪里——繁荣的三里河聚落为什么千年间两次荒芜

本刊讯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有一个《海的故事》课题组, 他们是由一群退休的平均年龄73岁以上的老同志组成。五六年来, 他们一直活跃在科普战线上, 其成果以图展的形式加以宣传, 共举行了六七次大型图展。去年他们将图展展版集成一本大型画册, 得到各方的好评。

今年在总结前一段工作时, 他们认为过去将精力集中在科普上, 后面可否将精力用在学术研究上?经讨论, 大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于是便形成了“胶州湾沿岸六千至一千年前环境变化与古人类的活动”这个课题。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1)《海的故事》画册的青岛篇对青岛地区古往今来的海洋活动进行了介绍, 其中就包括胶州三里河遗址。(2)从社会科学上看, 考古学中许多问题仍处于定性阶段。三里河遗址是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 以当时的条件, 尤其是探测分析技术尚未达到今天的高度与普及的程度。从自然科学上看, 胶州湾的地质与海平面等环境研究, 几十年前已进行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其格局已基本清楚。但用来解释三里河的空间尺度几公里、时间尺度千余年的范围, 就显得不那么细致了。故, 课题组在前人的基础上新设计了7个钻孔, 以此来细化、补充前人的工作, 以期能对三里河考古成果, 以及千余年前胶州作为北方海上重港的 “ 文化 ” 现象给以量化解释。

研究的目的是以地质环境的数据, (1)解释三里河人的海洋活动是海洋渔业还是海边采集; (2)解释三里河聚落大汶口文化末期与龙山文化末期为什么两次荒芜, 是战争还是极端灾荒(久旱久涝)造成的种群灭绝或种群迁徙。这方面若能取得明确结果, 或许有较普遍的意义; (3)解释唐宋时期板桥镇海港(胶西海港)为河口型海港, 并探测大沽河(或云溪河)河口位置, 再以古籍记载推测潮汐沿河口上朔的距离。

研究的技术路线是, (1)测出4 200、4 000、3 800年前胶州湾西北部岸线的位置, 并测出当时大沽河(或三里河)的河口的位置; (2)测出1 000年前大沽河(或云溪河)河口位置; (3)对样品中4 300~4 100、3 900~ 3 700年前的孢粉(或硅藻、有孔虫)等进行分析。

再以这些数据反推当时的环境(尤其是岸线与气候)状况, 由此环境状况进而推断当时古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的状况。

课题带有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性质, 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治学思潮。随着新观测技术的快速进步与普及, 这种以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思潮将成为一股洪流。它可以更好地反映出研究对象的整体面貌, 及在更大整体中的位置。在考古与历史领域, 国内多学科综合研究最大的一个项目是天地生夏商周断代工程!它调动了国内科学史方面的天、地、生, 历史, 考古、文物各方面的精英, 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为历史、考古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具有极大参考价值的量化研究途径。

另外, 全新世中晚期, 尤其是近世工业革命以来, 沿海地区是人类与自然作用最为剧烈的地区, 因此对这一地区的研究已是国际上的热点。

因此, 该课题得到了所里的支持, 尤其是所离退休办公室, 多年来给课题以全方位的支持, 离退办主任开车与课题组同志一起开展对外联系、参加展出、运送物资等事务性工作。而且在工作上还将课题组转化成所内离退人员的科普活动小组。

目前所里正在给课题充实年轻力量, 调整布局, 以期取得高水平的成果。

课题前段工作也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支持。其7个站位的地质勘探工作得到了青岛强力钢结构公司的无偿支持, 勘探工作的实施由青岛红钻勘察岩土工程公司执行。

对于此研究课题的工作进展, 本刊将视研究情况进行后续报道。

(本文编辑: 刘珊珊)

猜你喜欢
大沽胶州湾河口
大沽河
喝好茶,不生病——大沽白毫
大沽河
平流雾罩,海上蓬莱胶州湾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
胶州湾夏季盐度长期输运机制分析
青岛市开展大沽河流域废水污染源专项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