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鸣第二春

2017-03-06 09:40张宏运
金秋 2017年24期
关键词:赵老师奇石老伴

◎文/张宏运

板块邮箱:dasu666@163.com

·本期特别策划·

半生缘

在渐渐老去的暮年,许多丧偶或离异的老人打破旧观念的束缚,寻找到自己新的另一半,相扶相携,活出别样滋味。本期特别策划《半生缘》,从各个侧面讲述老年人组建新家庭的故事。请看他们如何用激情、包容和智慧经营新的夫妻关系,谱写真爱诗篇,奏响和谐幸福的黄昏恋曲。

月儿圆,梦云天,相恋相容半世缘。

岁月十年鸣琴瑟,期颐向往意合欢。

——赵建华【正宫·双鸳鸯】续婚十周年

有个段子说,“拉着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拉右手”。但凡是见过赵老师老两口的人,都会说,错,大错而特错。我们可以从他俩的眼神里,一览无遗地看出来:那不是初恋,胜似初恋——正在加倍地补偿初恋。有好友对我说,他俩早年间即是恋人,现在重新结合了,就格外珍惜。

曼妙。神秘。传奇。诱人以无尽的好奇,美好的遐思……

得知《金秋》“半生缘”栏目征稿,我便名正言顺地登门去一探究竟。

赵老师大号赵建华,生于1937年11月,建国初参加工作后,随妻定居在洛南县城西街。现在的老伴芳名梁巧云,生于1943年10月,家亦在县城西街。两人算是街坊而认识了,却仅此而已。后梁巧云考入西安电力学校,毕业后在灞桥热电厂工作,1962年支农还乡,随前夫定居外县。其间,两人各有各的家庭,自生儿育女,奔波忙碌,几无往来,更无所谓相恋。

2005年春末,赵老师的妻子因常年患病不幸去世,早已身心疲惫的他,全靠居住在附近的女儿料理日常饮食起居,女儿很快也劳累不堪。他多次劝阻女儿不要每天早出晚归地来照顾自己,女儿却极不放心,继续操劳辛苦着。这可怎么是好?赵老师心里很是焦灼。同样着急的还有街坊的姐妹二人。姐是赵老师的老师,妹与离异的梁巧云是同学,此时恰逢家在外县的梁巧云正在县城帮兄嫂盖屋,两人便热心地穿针引线起来。

之前,亲朋好友们已给梁巧云介绍过好几个对象,条件都不错,但她却心若止水。她已呕心沥血培育出三个儿女,儿子1990年起,先后入西北大学、中科院、德国、美国攻读地质专业本科、博士、博士后,毕业后定居美国;两个女儿也已成家,生活幸福美满,她很知足。十多年来,早已习惯独身生活,还要老伴干什么?但架不住姐妹俩往来如梭,夸赞赵老师帅气和善,多才多艺,当过教师,经营过企业,长期从事行政工作,成绩斐然,现为县奇石花卉盆景学会首任会长,县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作品屡获省内外大奖,属洛南艺术圈名人,三子二女也孝顺,等等。她的二女儿早就劝说过她应重寻自己的一份感情生活,拉话作伴啊,互相帮扶啊,照料体贴啊,这时更是趁热打铁,频频建言。还有她的兄嫂、闺蜜……加之她原本就认识赵老师,印象颇佳,便着意在心起来。松口之后传出了话:我要嫁,就要生是他家人,死是他家鬼,明媒正娶。言外之意,一旦结合,便应矢志同心,不放弃,不抛弃;绝不同床异梦,临时搭帮,苟且余生。

赵老师早就知晓,梁巧云漂亮贤淑且能干。得到传话,即刻爽快地接招:同意。

2006年初夏的一天,他俩被邀约在城郊的柳林山庄半山腰间见面了。虽没有海誓山盟,却有青松作证,绿草为媒,赵老师对着梁巧云,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承诺。之后,又写下了经过公证的承诺书:我与梁巧云结为夫妻,梁即为赵家主妇,料理家务,相夫教子孙。子女应视继母如亲娘,关爱尊敬,尽其孝道。并对有关具体事宜、承诺的实施和监督裁定等,均一一作了详尽安排。赵老师的三子二女除在承诺书上郑重签字,还在双方子女参加的家庭会议上,做了严肃认真的表态:要把我姨当亲妈奉养。梁巧云的女儿更是欢呼雀跃,早早为母亲置办好了嫁妆:毛毯、驼绒被、大红的双喜帐子……当年中秋节,山果飘香时,打破再婚不行礼的俗规,于约会定情的柳林山庄,举行了简朴隆重的结婚仪式。

老两口自此步入新天地。从不拘小节的赵老师,现在每天一睁眼,便见老伴已丢了扫帚拿拖把,放好拖把使抹布,将小院里外、小楼上下,打扫擦拭得明镜儿一般,井井有条中现出些儿杂乱——全为了赵老师起居行走的随意方便。接着打扮起了他,动手动脚又动嘴,梳理头发啊,整饰衣领啊,督促戒烟啊,嘟嘟囔囔,没完没了。洁癖么,烦人……赵老师享受且埋怨着,偶尔会忍不住反抗几下,但很快便败下阵来,服服帖帖,言听计从。2011-2012年,赵老师先后因胆和胆管结石住院,老伴担心儿女们护理不周,便谢绝了他们,自己日夜陪伴在身边。其间,二女儿因心脏病住院,急需人陪护,她心急如焚,但权衡再三,仍坚守在赵老师的病床前,将二女儿托付给了其他亲友。赵老师但凡感冒,老伴就必叫他卧床调养,吃喝拉撒,一切皆在床上。有次她出外买菜回家,见床上空空如也,即刻惊恐万分。当发现赵老师在二楼阳台看盆景时,她不由得嚎啕痛哭起来……赵老师情动于衷,感激不已。有时晚上起夜,听见劳累了一天的老伴,于熟睡中打着鼾声,便蹑手蹑脚地摸到卫生间,不敢摁动冲水按钮,唯恐惊扰吵醒了她。老伴发现后好一顿唠叨,你别管我,卫生要紧。几次未见成效,便用硬纸板制作块小巧的警示牌,以钢笔勾画出上下两排粗壮的大字:匆匆来,冲冲去……

我那天登门探访时,梁巧云正戴了眼镜,端坐在写字台前,一手捏着一沓零票,一手拿着钢笔,面对摊开的账簿,在记账算账。我以为她又是给赵老师的哪个好友去祝贺慰问了,或者,又在协助赵老师举办什么活动,自愿当着义务的会计、出纳。

因此,我就问了,又有啥事或活动?

梁巧云笑道,没有,是给我们家记账。她笑眯眯地拿了账簿让我看。在此实录2015年部分明细:27/12灯头三个、胶带1卷;30/12去西安吃饭两次;以上219.5元;21/11-2/1,3000元-(1537.9元+305元+219.5元)=3000元-3000元=0。她解释说,家里的采购支出悉数由她料理。若划有等号(=)即指收支平衡,大于号(>)是有节余,而小于号(<)呢,便为超支了。月底结算后,都要请赵老师过目、审查、签字。看她的账簿,可以当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和物价指数说明及补充,又可读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坦诚与纯净,还是息止家庭财务纠纷的净化器。子女们送的礼金,她除象征性留下点以示领了孝心亲情,大都曲径通幽般地回赠了。他俩对双方的子女,加上赵老师弟弟的子女,共10个,都视为亲骨肉,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儿女们也和他俩无代沟之障碍,忌讳之疑虑,如兄弟姐妹,亲密无间。赵老师曾作楹联一副,赞曰:续弦如结发知寒知暖,继母似亲娘疼子疼孙。

赵老师如鱼得水了,身心滋润鲜活,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诗兴勃发,诗词楹联创作,佳作频出;壮大扩充了洛南的花卉奇石盆景队伍,奖掖新秀,举办展览,开展活动;融古汇今,编撰发展简史;将足迹更多地迈向外面的世界,高瞻远瞩,屡获各方好评。老伴每日燕子似的穿梭于小院和楼阁的数百件奇松翠柏美石间,照料、护理、整修;稍有闲暇,便和赵老师携手并肩,拣奇石于河坝,采秀木于高山。她幼年即由喜爱花木的外祖父埋藏进心灵的艺术种子,现在如遇甘霖,雨后春笋般蓬勃绽放出来,独具“梁氏”特色和魅力:小巧玲珑,神韵悠长。

漫步于老两口的庭院、屋宇,恍若置身于植物园、博物院,盆景、奇石、根艺,相互掩映,群芳争艳,翠枝凝碧,无论春夏秋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春。那是琴与瑟和鸣出的协奏曲。

猜你喜欢
赵老师奇石老伴
我的 “蜡烛”老师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老伴,幸福相伴
赵老师的眼睛
奇石共欣赏,雅石相与识——黄岩博物馆馆藏奇石赏鉴
超级难写的字
张景芳十几年如一日 七楼背瘫痪老伴上下(外四首)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同居”养老伴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