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嘲笑印度 不如反思自己

2017-03-06 18:56刘云
航空世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印度人光辉战斗机

刘云

不少人总说西方媒体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其实,国内一些媒体同样也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邻国印度。

目前,国内媒体对印度的报道,总是集中于印度强奸案频繁、缺厕所、脏乱差等负面内容,且常常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进行“中印比较”,总觉得印度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似乎印度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中国学习借鉴。一些在中国的印度留学生也抱怨,时常有中国媒体“强迫”他们把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希望得到中国好于印度的结论,让他们颇感尴尬。毕竟,没有哪一国留学生愿意说祖国的不是。这种带有“强迫性”的比较反映了不少国人对印度的片面看法:印度样样不如中国,印度没有什么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然而,事实真如此吗?

印度已在部分领域超越中国

实际上,印度并不像国内某些媒体报道的那样不堪。众所周知,中国早已成为印度赶超与较劲的主要对象。就在印度时常成为国内媒体与网民冷嘲热讽的对象时,印度已开始在核技术、软件、制药等领域赶上甚至超越中国。

比如软件业,印度是举世公认的软件大国。印度有70%的人口是文盲,同时却有41万软件技术人员,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印度全国有1832个教育性科研机构和理工学院,每年大约培养7万个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在美国,约1/3的软件工程师是印度人。在软件开发和出口创汇方面,印度与中国相比处于绝对优势。印度有一批大型软件公司,前四名分别为TCS、Infosys、Wipro和Satyam等,这些公司规模都超过万人。其中,TCS是印度头号财团Tata下属的咨询公司,财团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Infosys于199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印度公司,全球500强之一。

再比如,在核能领域,中、印各有所长。印度在某些方面领先中国。据2016年8月17日《中国科学报》头版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在接受采訪时直言,我国核燃料循环后段研究滞后,尚未形成工业能力,是我国核能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在铀钚氧化物核燃料元件制造和乏燃料后处理等关键领域甚至比印度还落后20至25年。

反观印度,当前印度国内已拥有3座小型热堆乏燃料后处理厂,而我国的第一座与法国合作建设大型热堆乏燃料后处理厂尚在选址之中。

顽强精神值得中国学习

印度能成为“金砖五国”之一,且能在部分领域反超中国,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和中国一样,印度人多年来也一直在搞自主创新。印度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及投入都不如我国,其自主研发项目完成周期普遍偏长,常常出现“马拉松”项目。因此,从总体上讲,印度在自主创新的成效上不如我国,但印度在自主创新中表现出的百折不绕、屡败屡战、决不放弃的精神同样值得中国学习。

印度“光辉”轻型战斗机的研发就是一个典型。2016年7月1日,印度空军宣布,印度第一款国产LCA“光辉”轻型战斗机将正式列装印度空军。印度国防部长马诺哈尔·帕里卡尔在网络社交媒体留言称:“这是国家荣誉时刻,本土研制的‘光辉战机列装空军。‘光辉战机将引领我们的空中军力达到新高度。”

作为一种技术含量并不太高的轻型战斗机,从1983年批准战机研发到如今列装部队,“光辉”战机项目前后居然花了33年,真是典型的“马拉松”项目。难怪国外媒体讽刺“光辉”轻型战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难产的战斗机”。

尽管搞了30多年,但由于印度科技、工业基础薄弱,“光辉”战机的研发与试飞一直问题不断,要么有“心脏病”(发动机),要么“体重”超标,要么“鼠目寸光”(雷达问题)……难以及时投入批量生产。连印度媒体都经常对此进行冷嘲热讽,但这个嘲笑更多是对印度的激励。嘲笑归嘲笑,没有一家印度媒体主张这个项目下马,相反,印度媒体不仅呼吁政府和军方坚持这个项目,还为完成该项目献计献策。印度政府、军方也不轻言放弃,而是全力挽求这个项目。

与印度人接触过的国人常会觉得印度人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或者说自我感觉良好。但换个角度看,这正表明印度人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印度人不放弃、不言败的坚韧精神正是来源于印这种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印度人有着强烈的大国情结,都希望印度成为前总理尼赫鲁所说的“有声有色的大国”。

作为12亿人口的大国,印度在民生上很“差钱”,但印度人宁肯从民生领域抠出钱来也要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大国梦。印度不仅研制军机,还在造国产航母、研制国产核潜艇与洲际远程导弹。同时,印度对自主创新成果非常珍惜,哪怕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哪怕时间拖得再长,也会以不放弃、不言败的坚韧精神,力保项目取得最终成功。

无论包括中国媒体在内的国外媒体如何对印度冷嘲热讽,印度却逆流而上,不管别人怎么说,坚持走自己的路。从印度人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极端困难条件上马“两弹一星”项目的精神。印度自主创新总体成效上虽不如中国,但其创新步伐如同大象的脚步那样坚定有力,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

印度为何没有过度引进与重复引进

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印度也一直在搞技术引进,但印度很少没有出现过度引进、重复引进的现象。印度的做法十分简单:印度的用户如要从国外引进某项设备或技术,必须在国内权威媒体上刊登公告,一旦印度国内有企业或科研单位表示能够自主研发出该项设备或技术,则禁止引进。换句话说,只要印度国内有企业或科研单位承诺能自主研发的就禁止从国外引进。

相比之下,国内目前在技术引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对自主创新成果不够珍惜。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购招标中,常常对物美价廉的国货设立门槛,为洋货大开方便之门,不少地方政府以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为荣,并以此作为对外开放的“标志”。结果,这种盲目引进常常使得自主创新缺少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一些自主创新成果因找不到用户而夭折。

最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研制成功大型干线客机“运十”,“运十”的试飞非常成功,最远飞至拉萨,但却因有关部门不肯投入几千万元资金,民航部门不肯接收而被迫下马。随后30多年,我国就只能耗费紧缺的外汇从国外引进高价大型客机。“运十”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形象地说:“用100元大钞来计算,我国购买外国飞机用掉的钱,摞起来比400幢上海金茂大厦还要高。”当中国最终醒悟过来,于2007年开始重新启动大飞机项目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30年。

所以,与其嘲笑印度,不如反思检讨我们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假如“运十”项目的研发不在中国而在印度,凭着“运十”良好的试飞表现和仅十年的研制周期,比曾经问题成堆、遥遥无期的“光辉”轻型战斗机强百倍,凭着印度人雄心壮志与不放弃、不言败的坚韧精神,一定会力保“运十”项目取得最终成功。

中国有着比印度强得多的科技、工业基础,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为什么自主创新的成效却不能令人满意呢?或许,我们有必要借鉴印度人那种坚韧与奋斗精神。

猜你喜欢
印度人光辉战斗机
EF2000台风战斗机
春在飞
就在家门口
当兵爱寂寞
经验
小新笔记
以退为进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
国产FBC-1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