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世宽守望脱贫之路

2017-03-06 21:17张惠清
中华儿女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牧民贫困学生

张惠清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温世宽没有忘记是党的好政策给自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就是人民的靠山。他不忘初心,热心公益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心系扶贫事业,关注时事政治,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讲话精神付诸实践,全国青联委员、内蒙古万融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温世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政府眼中,他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持续创业者”;在公益机构眼中,他是乐善好施的“公益践行者”;在贫困老百姓心中,他是帮助大家摆脱贫困的“能人和恩人”;在他自己看来,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老百姓做些公益,是自己作为一名全国青联委员的责任和使命。

拼搏改变命运

——“将创业和扶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未放弃过”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时,温世宽总是热泪盈眶。“总书记太知道人民需要什么,期待什么了,他懂基层,也懂我们老百姓啊。”

在成长的过程中,温世宽经历过贫困与艰辛的洗礼,多年后,这种洗礼无疑为他设身处地践行公益事业,全力以赴谱写“扶贫”乐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更加明晰了自己的扶贫理想。

1976年,温世宽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个贫困山区。家里兄妹三个,他排行老大。生活在这块“靠天吃饭”的土地上,日子是艰辛的。贫困在温世宽的儿时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家里要靠政府救济过日子,每年政府都会给一袋黑面。这一袋面,我们能够吃整整一年。有时候,还要靠邻里邻居送来的饭菜填饱肚子。”每个月家里才给一个鸡蛋,这是他最高兴的时候,这个在当时市值一毛钱的鸡蛋,拿到小卖部能换一把水果糖。

由于家境清贫,交不起学费,温世宽13岁那年便遗憾辍学,很早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平日里帮家里放羊、干农活。16岁时,他开始在工地上打工,每天从早晨六点干到晚上八九点,搅拌水泥、搬砖,一天下来能挣十来块钱。虽然工作繁重,但温世宽不怕苦不怕累,那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希望通过努力摆脱贫困,改变命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这个信念在弟弟不幸去世后变得更加坚定。“弟弟就是因为没钱交学费,辍学之后精神受了重创,才得了病。”温世宽回忆。因三万块钱的医药费迟迟不能凑齐,病魔在弟弟二十几岁时便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直至今日,温世宽回忆往事依然感到沉痛和遗憾。

“人的一生就是拼搏。要想摆脱贫困,必须靠自己的努力。” 温世宽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贫困落后的命运。自此之后,他更加努力奋斗。他在工地上当过苦劳力,在市场上卖过菜、卖过建材、在煤窑里挖过煤、在铁路上修过铁轨……什么苦都吃过,什么重活累活都干过,什么委屈都承受过……历经十年的艰辛,他的生活开始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有了新的改变,2010年正式组建了内蒙古万融投资有限公司。

爱心与责任同行

——“积极带头帮扶弱势群体,力所能及地帮助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温世宽没有忘记是党的好政策给自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就是人民的靠山。他不忘初心,热心公益。汶川、玉树地震后,他带领公司向灾区捐助100万元,支援灾区人民恢复重建家园,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2010年春节,对乌蒙卓资山等地300多户贫困家庭、伤病老人进行帮扶慰问,捐助物资30多万元;在全国青联主办的“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活动中,他个人出资20万元资助新疆和西藏的留守儿童;每逢春节,他都会为邻居们送上米、面、油等物品,邻居有困难,他随时伸出援助之手……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承诺,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016年,鄂尔多斯规划局某退休科长不幸身患尿毒症,为了看病将家里房子卖掉,并欠了很多债务,温世宽了解情况后,马上派人送去了5万元。他感慨:“一个党的干部退休之后,都因身患疾病而没钱治疗,广大的群众肯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因此,在帮扶救助贫困家庭方面,他经常派人到基层调研,并与当地办事处社区进行对接,了解贫困家庭的致穷原因,积极帮扶救助。“我过去本身就是一个曾因家贫辍学和受到过帮扶的农民,因此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抱有深厚的责任感和深切的同情心。”在这种责任感的推动下,多年来,温世宽积极带头帮扶弱势群体,力所能及地帮助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2015年,他担任鄂尔多斯市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

2013年底,公司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幸福小区60多户贫困家庭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金10万元;2014年,公司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万盛社区、鄂托克前旗、东胜区泊江海镇约40户贫困家庭进行了慰问,共计帮扶资金5万元;2015年11月,当从东胜区社区联络处了解到曙光社区王晓军身患白血病急需帮助时,公司派高管亲自到患者家中进行慰问,并送去了慰问金5萬元;2015年起,公司积极响应自治区团委的“百企扶百乡”青年企业家携手基层促发展共同行动的号召,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30多户农牧民进行结对帮扶,全年共计帮扶资金10万元。类似的帮扶举不胜举。

多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国家扶贫帮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帮扶鄂尔多斯市及周边贫困家庭462户,帮扶资金500余万元,并常年帮扶40多户,在捐资助学、结对帮困、孤贫儿童与老人救治、自然灾害救助及社会公益等方面累计共捐助帮扶资金约1000万元。

温世宽的慈善之举和先进事迹,多次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赞誉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他说:“企业建立扶贫帮困机制是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深入扎实地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未来的快速发展中,公司将持续履行企业责任,以身示范,把扶贫事业做得更好!”

情系贫困学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尽最大努力帮助学子圆大学梦想”

“谁说只有自家的孩子才疼爱?谁说只有政府和学校才为贫困群众的衣食而操心?”温世宽认为,作为民营企业,只要企业发展了,给贫困地区学子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是传递社会正能量。

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圆他们的大学梦,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设立了“万融·希望之星助学基金”。

2015年,随着地区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企业经营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企业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仍然不忘资助贫困学生。2015年底公司分别向内蒙古、云南、甘肃地区贫困山区的80名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其中资助小学生25名、初中生15名、高中生15名、大学生25名。

温世宽按照精准扶贫的方式,按月将捐助资金发放到每个贫困学生银行卡内。“其中小学生每月200元,中学生每月500元,大学生每月600元,每年共计向贫困学生捐助资金37万元,从小学到大学进行长期资助,直到学生就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圆大学梦想。”温世宽说,“毕业后,如果学生遇到就业困难,我们企业也会帮助他进行就业。”

温世宽认为,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曾经下基层调研,掌握了很多基层教育情况,调研报告写了厚厚一叠,并在报告中提出:“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政策使留守儿童接受再教育,通过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技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成长成才,在通过努力摆脱家庭贫困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他认为大学生毕业后也应接受再教育。“这种教育应由企业或者职业经理人进行培训,才能够使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

捐助期间,温世宽与贫困学生进行联系对接,通过信件及时了解其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以便及时给予帮助。学生们纷纷来信表达感谢之情。温世宽回信说:“你们要多学习,多听党的故事,多听习大大讲话,不要辜负社会对你们的期望。你们要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为了更好地帮贫困大学生学习和成长,温世宽为他们购买了《摆脱贫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助力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

带动农民致富

——“产业扶贫响应精准扶贫号召,创新帮扶方式,由‘输血转变为‘造血”

作为一名企业家,温世宽每天必不可少的就是浏览新闻,了解政策信息。跟随党的政策指引,是企业的使命,也是他一路制胜的风向标。如今,他将战略眼光投向了广袤的农村,将扶贫事业延伸到农牧业领域。他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不是在城市,一定在农村。”

平日里,为了解并解决贫困农牧民的生活状况,温世宽经常走基层进行调研。他说:“走基层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只有经常和农牧民在一起,才能了解他们所想所需。”他在调研中发现,农牧民都有其独具特色的种养殖业,绿色健康,但由于没有销售渠道、没有包装和品牌,导致他们种植和养殖所得无法顺利销售。“加上他们都是将活畜和胴体肉直接出售,感官估价、粗略议价,价格较低,使农牧民一年辛苦所得只能获取微薄利润,享受不到产业链条上的增值利润,无法摆脱贫困现状。”

了解当前农牧民贫困现状及原因之后,温世宽当机立断,决定以产业扶贫带领农牧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他充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号召,创新帮扶方式,由“输血”转变为“造血”,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尽快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

“扶贫不能靠工业,一定要以绿色产业来扶贫,才能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温世宽说,“我们建立食品加工基地,让农牧民专心搞生产、搞养殖,生产绿色食品,我们来负责帮助他们寻找销路。这样不但有效帮助农牧民脱贫,也把绿色有机的食品送到了人们的餐桌上,解决餐桌污染。”

温世宽介绍:“公司将在鄂尔多斯市建立农牧业产业扶贫基地,打造绿色产业一体化,实行经济扶贫、产业发展扶贫,同时,通过精准扶贫,为社会提供绿色、安全放心的食品,极大地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同时以产业带动农牧民就业和增收,尽快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从而提高农牧民的幸福指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公司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品牌推广、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市场营销。同时在资金、信息、技术、文化素质等方面帮助农牧民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带动当地农牧民的增收,把农牧民变成产业工人,彻底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公司建立农牧业扶贫基地整体规划方案已经完成,计划今年启动实施。

在创业道路上,温世宽早已超越了把财富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充分彰显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时代在变,公益之心不变。他的扶贫理想依然在路上,依然在前行。

对话·温世宽

——“扶贫路上,企业需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中华儿女》:作为青联委员,您加入青联这个大家庭有什么样的感受?您怎样看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温世宽:青联是一份荣誉,“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学习交流,共同成长;青联更是一份责任,当下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自己作为一名委员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同时,青联委员要发挥榜样的力量,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多走基层,了解贫困青年群体的需要,帮助他们成长。

《中华儿女》:目前,我们迎来“双创”时代,作为持续创业者,您对目前正在创业中的广大青年有何寄语?

温世宽:首先,青年人要懂政治,敏感地抓住政策导向,跟着党的路线走,才会让创业事半功倍。其次,青年创业创新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要经得住困难的考验、失败的考验、各种诱惑的考验,守法创业、诚信创业、合作创业,以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创业。再次,青年人不能浮躁,也不能跟风,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准市场,并且要有创新。创新能力则是决定青年人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青年创新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还有待提高,创新意识、创新动力也有待增强,创新不是学别人的东西。最后,新生代创业要以实体经济为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善于学习经验,一是要有创新的产业,二是创业要结合创新,夯实基础,努力追寻自己的人生梦想。

《中华儿女》:从被扶贫者成长为一名致力于扶貧事业的企业家,您在扶贫之路上已经走了二十余年的光阴。您对扶贫事业有什么样的感悟?

温世宽:扶贫一定要精准,深入调查摸底,了解民之所盼。深入细致地了解民心、民意、民情,摸清群众最急、最盼、最缺的事情。现阶段,我每年资助8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学生,按月直接将帮扶资金发放到他们每个人的手中,改善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精准扶贫的路上一定要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一个承载太多悲痛和无奈的群体,他们在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很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我建议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应该走向农村,关爱留守儿童,同时应让他们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长成才,在通过自身力量摆脱贫困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只有每个家庭都摆脱贫困,中国梦才会实现。

《中华儿女》:扶贫开发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社会参与。您如何理解政府与企业在扶贫中的角色?

温世宽:完成扶贫开发目标,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共同责任和群众的殷切期盼。要完成扶贫任务,除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外,更需引导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只有政府进行有序引导,才能形成扶贫攻坚的整体合力,实现脱贫梦。政府要出台相关措施,把政策给予企业,让大企业大帮,小企业小帮,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参与平台,鼓励和吸引企业到扶贫地区去投资兴业,拉动产业发展,帮扶贫困群众,促进贫困人口真正脱贫致富,企业家要积极参与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 余玮

猜你喜欢
农牧民贫困学生
东莞市常平镇行业协会为曲江老区贫困学生颁发助学金
论农牧民就业的法律保障
日本将每年投入7600亿日元资助职业与高等院校贫困学生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内蒙古贫困旗县农牧民增收问题思考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