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屈曲角度影响下胫腓固定效果的临床研究

2017-03-07 16:44赵廷虎潘福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3期
关键词:屈曲踝关节角度

赵廷虎,潘福海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创伤骨科, 广东 深圳 518010)

踝关节屈曲角度影响下胫腓固定效果的临床研究

赵廷虎,潘福海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创伤骨科, 广东 深圳 518010)

目的对踝关节屈曲角度影响下的胫腓固定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这些患者全部符合我国对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腓骨损伤症状的认定标准,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得知,患者的踝关节分别处于背屈20°和中立位等情况,对患者进行不同角度的固定,然后对其踝关节的最大背屈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测量不同角度时,患者的踝关节和下胫腓之间的空隙大小。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得知,当患者的踝关节位于不同的位置时,其下胫腓的宽度以及胫腓骨之间的重叠距离等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于不同角度固定下胫腓,其在相同力的作用下,患者的最大背屈角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对于踝关节屈曲角度,其对患者的下胫腓之间的间隙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固定治疗的过程中,不必关注患者的踝关节角度。

下胫腓;踝关节;背屈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各种高层建筑和施工设施等也在逐渐增加,这使得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出现踝关节骨折情况,一些患者在踝关节骨折的情况下,同时会对自身的下胫腓造成一定的损伤,而对于患者的下胫腓固定治疗,其同患者踝关节的背屈角度之间具有何种关系,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在本文中,通过对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得知踝关节屈曲角度和下胫腓固定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下面是具体的报道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损伤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其全部为下胫腓损伤患者,切排除了其他骨折疾病的影响。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3例,女性患者人数为7例,通过对患者的年龄进行平均统计得知,其平均年龄为35.6岁。在这些患者中,其左足骨折患者有8例,剩下的12例患者全部为右足骨折。对于这些患者,其健康踝关节用来测量不同踝关节角度下患者的下胫腓状态。

1.2 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手术过程全部由一位医生完成,具体的治疗方法为:首先是对患者进行麻醉治疗,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卧姿开展手术治疗,然后由医生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医生对患者的骨折一侧进行手术切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切口长度和大小,然后将患者的外踝进行复位,对照正常的踝关节位置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复位治疗,然后通过钢板对其进行固定。外踝固定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内踝固定治疗,方法相同,然后对患者的下胫腓进行探查,并将患者下胫腓空隙间进行清理,保证医生能够对其复位情况进行直接查看。然后在患者踝关节上方大约1.5到2 cm左右的位置倾斜想着患者踝关节内部植入皮质骨螺钉,在进行固定治疗时,患者的踝关节分别选择背屈20°、中立位等进行测试,观察患者的下胫腓固定情况。对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全部是由一名医生完成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患者踝关节处于不同角度时,患者的下胫腓固定效果,在患者治疗后,对患者下胫腓的宽度以及下胫腓之间的重叠距离进行对比分析。然后给予患者相同的应力,在对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则是在不同角度下对患者的下胫腓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SPSS18.0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正常情况的踝关节角度进行变化,观察患者的下胫腓,其没有明显的改变。然后对患者在不同应力下的下胫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知患者在不同的踝关节屈曲角度下,其下胫腓没有明显的变化,即两组数据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本次研究的患者,按照不同的屈曲角度对患者进行下胫腓固定治疗,然后对患者的下胫腓进行观察,得知不同角度下患者的下胫腓间隙和间隙没有明显的变化,且同患者正常一侧的下胫腓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

3 结论

对于人体的下胫腓,其主要是由腓切迹和腓骨下毒构成,通过下胫腓,人体的踝关节才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在下胫腓受到损伤之后,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固定治疗,从而使下胫腓恢复正常的功能。在李全辉等人的研究中,其认为当前在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损伤疾病时,踝关节的屈曲角度同患者的治疗效果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但这种观点一直饱受争议。对于踝关节,其在不同的屈曲角度时,形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当其处于背屈状态时,踝关节中的距骨相对较为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下胫腓固定队踝关节的影响较小,这种观点是当前比较认同的一种。对于这种观点,其研究是在尸体的情况下得到的,对于具体的手术治疗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论证。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得知,所有的患者在进行下胫腓固定时,其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采用踝关节背屈,但其临床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并没有受到影响。通过本次研究,采用不同的踝关节屈曲角度对患者进行下胫腓固定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采用不同的踝关节屈曲角度,患者在下胫腓固定治疗完成后,其踝关节功能并没有受到影响,且对比不同角度之间的临床治疗数据,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李 乾,尹芸生.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的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4(9).

[2]董德胜,申练兵,张颉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内固定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5).

[3]杨 珍,胡亚哲.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与修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9).

R683.42

B

ISSN.2095-8242.2017.43.8381.01

本文编辑:彭晚林

猜你喜欢
屈曲踝关节角度
神奇的角度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