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谓的“帽子”

2017-03-07 19:27王亦江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45期
关键词:辈分亲属帽子

王亦江

古人有个习惯,常在称谓前面加上一些特别的字,以区别对象的不同情况和身份,常用的有以下一些字:

加“先”表示已死,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君”或“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等。

加“太”(有时加“大”)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指皇帝之母,“太上皇”指皇帝之父。此外,太夫人、太父(大父)、太母(大母)等,均指祖輩。

加“从”表示叔伯关系,如“从父”指的就是父之兄弟,“从母”就是母之姊妹,“从兄弟”就是叔伯的兄弟,等等。

加“仁”“贤”表示客气的态度,如“仁兄”“贤弟”“贤婿”“贤契(称呼弟子)”等。

在和别人谈话时,在对方亲属的称呼前面,加“令”表示尊敬,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称呼自己的亲属则应该表示谦和,称呼自己亲属中辈分高、年龄大的人,前面加“家”,如“家父”“家兄”等;称呼自己亲属中辈分低、年龄小的人,前面加“舍”,如“舍侄”“舍弟”等。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加的字表明了这个人的职业,“丁”前加“庖”成“庖丁”,表明他是姓丁的厨师。此外如“师旷”,也就是名叫旷的乐师,“优孟”也就是名叫孟的伶人等。盗跖原名柳下跖,是春秋、战国之际奴隶起义领袖,后来在先秦典籍中被诬为“盗跖”,就是用的这个手法。

此外,在称呼前不是加上“帽子”,而是名字的第一个字有着特别的含义,这样,一看名字就知道了相关的情况。一种情况是,伯(或“孟”)仲、叔、季表示的是排行,取名时用上这些字,就知道这个人在兄弟中的排行了。比如,“伯夷”是老大,“孟德”也是老大,“仲尼”是老二,“叔齐”是老三,“季孙”是最小的。另外一种情况是,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后一种用法在秦朝以后就逐渐消失了。

猜你喜欢
辈分亲属帽子
奇怪的辈分
辈分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辈分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English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