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拉威尔《小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2017-03-08 11:31谭晓璐华中师范大学430079
大众文艺 2017年1期
关键词:呈示部拉威尔乐章

谭晓璐 (华中师范大学 430079)

浅论拉威尔《小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谭晓璐 (华中师范大学 430079)

《小奏鸣曲》作为伟大音乐家拉威尔的早期作品之一,它已经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他的音乐作品趋于成熟的又一标志。本文将通过对作曲家的创作概况以及作品的简介进行介绍,并对此曲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等方面进行分析,将说明拉威尔作为印象主义代表作曲家之一,其作品从创作手法及音乐语言上,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表现方法;并对乐曲的演奏技巧做分析,展示作者娴熟的创作手法以及钢琴演奏方面的技巧。本文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分析,以达到让演奏者对此曲演奏的基本把握,以及给与后继研究者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拉威尔;小奏鸣曲;演奏技巧

一、拉威尔及其作品《小奏鸣曲》的背景概述

1.拉威尔的生平及风格概述

莫里斯•拉威尔是印象主义时期最杰出代表之一,他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乐坛。

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接受传统的音乐教育,在14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更加系统的学习了传统的作曲方法,他还广泛阅读了文学等各类书籍,这些都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但到了90年代中期,他接触到法国作曲家夏布里埃色彩性的和声以及艾立克.萨蒂的新奇怪诞的音乐思想和音乐创作,使他开始对象征主义诗歌与绘画感兴趣;在欣赏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绚丽的管弦乐作品和爪哇加美兰乐队的演奏后,东方音乐也深深吸引了他;他还对吉普赛与西班牙的民间创作颇感兴趣。因此,他在严守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戒律时运用这些新潮的现代的手法来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作品形式。

他也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将现代作曲技法运用到古典框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为后世留下许多伟大的作品。

2.《小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风格概述

《小奏鸣曲》是拉威尔于1905年创作完成的一部作品,它原是一首参加某家音乐杂志举办的作曲比赛的应征作品,演出后受到广泛的欢迎,后正式出版。2

此曲运用了欧洲教会音乐中的中古调式,全曲都运用了古典的曲式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和声语汇。全曲追求流畅和轻盈的感觉,以丝绒般的丰富和声见长,音响纯净透明,将复杂多变的和声融入到传统的曲式结构中,将他特有的古典与现代合二为一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小奏鸣曲》是年轻作曲家的内心青春光辉的自发产物,他既不怕陷入因循守旧的古典曲式结构,也没有被他从内心喷涌出来的旋律所征服,表现出了他驾驭创作的能力。3也是他的创作趋于成熟的一部代表作品。

二、《小奏鸣曲》第一乐章

1.音乐风格分析

第一乐章为中板,共有88个小节,采用了古典的奏鸣曲式结构。

呈示部为1-28小节,主部主题运用了升F爱奥利亚调式,最重要的动机出现在前三个小节:在内部华丽的伴奏音型里面烘托出了高声部的主题,主题旋律一直采用绵长的延留音型,使音乐充满了法国音乐的浪漫气息,富于歌唱性;内声部的伴奏为分解和弦,华丽却不杂乱。副部主题从13小节开始,运用了升C弗利几亚调式,与主部形成了主属关系;高声部复附点接十六分音符的前长后短节奏型让音乐连贯并具有推动力,伴奏与内声部的等分节奏极具律动性,力度从p逐渐减弱到ppp后又缓慢加强到pp结束。

展开部为29-58小节,43小节开始将副部主题展开,并加入丰富的和弦,加厚音乐的织体,并不断的向上推进达到55小节的高潮,伴奏的和声没有采用古典式的和声进行,从而削弱了和声的功能性,极具印象派的和声的效果。

再现部为59-87小节,基本再现了呈示部主部主题部分;再现副部主题时转入升F伊奥利亚调式并将音乐材料再奏一次,最后结束于升F大调的主九和弦。

2.重难点演奏技巧分析

乐曲的开头便以p的力度开头,这样奠定了这一乐章的基本基调就是柔和的音色。主部主题的旋律出现在高声部(图1),内声部都为伴奏声部,所以要求演奏者将小拇指保持直立,并运用贴键演奏的方式,用手腕的移动与自己的呼吸将音乐变的连贯而富有歌唱性。内声部的伴奏音型用其他的手指控制音量,指尖立起来的同时控制落键的速度与力量,轻巧的触键并抬起交替,需要演奏的干净透亮。演奏难点是左右手的内声部处在同一音区内,所以要求左右手的完美配合才不至于碰音、错音,因此,将左手置于右手之上并稍抬高,而右手手臂放低,在演奏时,两个手的交替应该更加积极的给需要演奏的声部“让位”,将两只手的重心向外靠以突出旋律声部。

副部主题出现在13小节(图2),由高音区转到了中音区,与主部主题相似的是旋律出现在高声部,右手小拇指需要积极主动的立起来并运用手腕将音乐连贯的弹奏,形成线条感;复附点后面的音符应该与下一个复附点音符连接的较为紧凑以突出旋律向前推进的动力性;副部整个基调都在p中,所以不能有过多的起伏;左手的伴奏采用的柱式和弦需要将音符弹的深沉以衬托旋律的优美,整个副部主题都要演奏的比较安静而抒情。

展开部出现后,先保持了主部主题的音乐材料,后发展了副部主题的音乐材料。33小节开始用模进的手法将主部主题移高,并在力度方面做了变化—由呈示部的p到mf,所以这时就应该演奏的与呈示部不同。右手在内声部交替的音型的烘托下,将旋律流畅的奏出,演奏内声部的手指要轻巧而且不能有忽然的重音,右手向外倾泻以将旋律突出。43小节开始将副部主题的音乐材料进行发展,运用了比呈示部更弱的pp,也是为了之后的高潮做准备。右手旋律运用大连线的手法进行,左手的和弦慢慢变的尖锐而紧张,极具印象主义的风格,到了55小节达到高潮,这时候需要的是手指与手臂力量的结合,左手伴奏声部要在推进的过程中给右手的旋律声部一定的支撑与推动作用,给人音乐的一种厚重感;力度达到ff后不要将手指松弛,要保持一定时间的同样力度,再缓慢向下进入再现部分。

再现部分回归到与呈示部一样的调上,但与呈示部不一样的是开始的力度为mp,所以就在提醒演奏者不能演奏的与呈示部一样,所以音乐整体要相较于呈示部而言要更加明朗。结束部分用和弦以及琶音增加音乐的厚度也带给人们强烈的结束感,所以和弦要集中,而琶音需要清晰、缓慢直到最后一个音。

三、《小奏鸣曲》第二乐章

1.音乐风格分析

第二乐章,意为在rit之后恢复原速的小步舞曲。拉威尔采用了小步舞曲这种古老的体裁,说明了整第二乐章的基调就是轻快而具有舞蹈性的。该乐章采用的是复三部曲式结构,也是最能体现拉威尔运用现代和声的一章。

第一主题出现在1~12小节,为降D伊奥利亚调,旋律依旧出现在高声部,相较于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的旋律部分运用跳进居多;内声部与伴奏声部运用柱式和弦的织体形式增强了音乐的厚重感;伴奏运用了等分式的节奏型,使音乐在高声部旋律的线条感中充满了律动性。

第二主题出现在13~26小节,为F爱奥利亚调,运用了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的动机,是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紧密联系起来。旋律加花呈现,级进向下与跳进向上相结合,像是在向人们提问,后来的波音以及旋律就像回答了之前的问题;左手和弦与单音的交替进行和声变化丰富;节奏在充满律动性的旋律中又极具流动性。

中部为39-52小节,其中高声部与中声部都是由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的材料发展而来,加强了乐章之前的内在联系。53~64小节为再现部,调性为降D伊奥利亚与升C爱奥利亚,基本再现了第一主题的材料,最后五小节是尾声部分,加入了大量的和声,不但丰富了和声的织体,也加强了音乐的终止感。

2.重难点演奏技巧分析

第一主题出现时(图3),旋律出现在右手高声部,需要演奏的优美,右手的四五指要保持直立并运用连贯的奏法演奏小连线,将高声部的旋律明亮的奏出;内声部与伴奏声部属于断奏音型,所以要在高声部保持连贯的同时将其他声部运用断奏的方法演奏,这是一大难点,这时候,除了演奏高声部的手指外,其他手指要保持指尖的独立,自然的弹奏并且抬起,轻巧而不过于弹跳,切记不能出现重音。音乐因为多用了等分的节奏型作为伴奏的音型,所以音乐的律动性很强。应该注意谱面上很多处于本应该为弱拍位置的音却有“〉”的记号,演奏的时候也应该按照所标识的演奏。

第二主题开始于pp,并将每个部分都做了不一样的力度标识,需要注意到演奏出层次感。13小节右手部分的加花处理,装饰音应该演奏的轻巧而干净不黏糊;旋律在不一样的声部变换,需要注意当旋律出现时,另外的声部需要主动的让步而衬托旋律;从30小节开始应该将表情做的更加夸张以推出36小节的高潮(图4),高潮部分的八度叠置和声的演奏,手指一定要扣住并静静的抓住琴键,使声音集中,运用手臂的力量与手指的力量将音乐演奏的气势磅礴。

中部39小节开始运用了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变化而成,要以稍慢的速度演奏,旋律不仅仅出现在高声部,在内声部也有出现主题的材料,所以要十分注意,在演奏时不停的旋律转换需要将需要突出旋律的位置用指尖演奏的清晰而连贯。

整个第二乐章经过几次的转调,在每次转调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和声的变换以及音乐的起伏连贯。最后五个小节是整个乐章的结束句,八度叠置的音型增加了音乐的终止感,要将音乐的起伏做的自然,根据音乐的走向来改变音乐的力度变化,手指与手臂的运用得到完美结合。最后的柱式和弦需要演奏的安静而紧凑,以终止这一乐章,也引出下一乐章。

四、《小奏鸣曲》第三乐章

1.音乐风格分析

第三乐章作者运用了急板,为回旋奏鸣曲式。篇幅也大于前两个乐章。

呈示部为三段式结构。前三小节是起引导作用的引导句,呈示段主题在第四小节开始出现,也是这整个乐章的主要动机,主题采用了模进方式向上进行,使音乐充满了朝气旋律采用跳进的方式,音乐显得活泼欢快,这也是整个乐章的主要动机。展开段37~60,右手高声部旋律部分再次运用了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动机,使每个乐章之间的联系加强。运用了一个向下跳进后级进向上的形式,伴奏声部运用多声部肢体,旋律悠扬而优美。43小节高声部旋律变的稍微紧凑,音乐逐渐走向高潮,54小节达到了高潮,左右手旋律开始往下进行,左手声部运用全音阶的形式。

展开部95~104小节,非常短小,将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再次发展而成,左手等分式的伴奏节奏型,加强了音乐的律动性。

再现部105小节主题又再一次的出现,之后开始出现主题的反复与变奏。149小节开始将音乐推向另一个高潮,让音乐饱满并充满了动力性,不断的将主题变奏与重复让音乐连贯,最后以一个琶音的和弦结束于升F伊奥利亚调。

2.重难点演奏技巧分析

可以看到第三乐章的开头就是一种琶音式双手交替的节奏型(图5),两只手的配合很重要。在左右手接口处一定不要过快或者过慢,以免造成节奏不均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双手的交替抬手进行,手指立起,触键要果断干净。在这时候要很清楚主次的将带“〉”的音演奏的突出。呈示部主题出现时,在伴奏弹得连贯的基础上要将旋律弹奏的突出,在休止的时候吊手下键,手指需要保持直立,左手的灵活性要高,旋律部分应该加入手臂的力量。要将力量层层叠进的方法将音乐推上去,手腕保持横向运动。

展开段37小节开始,再现了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的旋律,旋律富于歌唱性,所以演奏也要是如歌似的,旋律在高声部(图6),中声部和低声部伴奏声部要避免过强,这对大拇指和二三指的控制有很高要求,小拇指的旋律声部需要演奏的明亮而富于线条感,要用连奏的方式进行演奏,左手的和弦要依靠手指的力量弹的集中,要注意力度的标识记号。43小节开始左右手交替琶音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交替过程中可能会碰错音所以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练习。

47小节到54小节有一个大范围的渐强,这时可以在前几小节保持一点力量,51小节开始将渐强的力度加大,音色及力度上要跟随高声部旋律让情绪变的激动,直到54小节达到ff,右手的每一小节的最高音都需要突出,小拇指一定要绷紧下键干脆,达到高潮后手指不能松懈,要将这个力度保持一定时间,由于音乐的走向是在向下,所以可以知道这时候要开始将音乐平静下来,这时候更需要手指的控制力量,手指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要控制好线条向下的感觉,不能有急剧下降的感觉。

展开部95~104再现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图7),高声部还是需要演奏的清晰而具有线条感,左手和弦与内声部也要具有连贯性,可以采用手指贴键的方式进行。伴奏由于节奏为等分式的,所以更加需要演奏出音乐的律动性,右手的内声部就显得非常重要。除开演奏旋律的手指,其他手指下键一定要灵活而轻巧,以衬托出主题的歌唱性。

呈示部主题再现并做了一定改变,需要演奏的与前面的出现所不一样。112小节开始的双音演奏,极容易将双音弹的不够集中,手指应该扣住琴键,可以将手稍微往需要使劲的方向送,这样可以将双音演奏的集中。在149小节开始,有一个大幅度的渐强,将音乐推向高潮,要进行的稍微平缓一点,借助手臂的力量,将音乐推上去,并要将旋律部分清晰的呈现。156小节达到顶峰,可以看到往后一直都呈现一种整体向下的感觉,最后用与开头相似的琶音保持到柱式和弦宣告结束。

五、结语

通过对拉威尔《小奏鸣曲》的研究与分析,笔者发现,拉威尔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将传统的奏鸣曲式与现代的和声技法完美的结合,却在此基础上用了传统的中古调式,这样的结合却不会显得突兀,就如拉威尔所说:“严格的说,我不是一个‘现代作曲家’。因为我的音乐不是一场‘革命’,而是一种‘进化’”。

在演奏技巧上,他多用双手交替或在同一个音区的形式,这样对于声部的控制、音乐旋律多声部的演奏来说是一大难点,将这些融为一体,既丰富了音乐的呈现手法也推进了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不愧为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总之,《小奏鸣曲》作为拉威尔成熟的代表作之一,很好的展示了他极具个性的音乐表现手法与他独特的音乐语言,是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经典作品。4

注释:

1.苏莎.拉威尔《小奏鸣曲》的音乐分析和演奏处理[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9.

2.高晓光,吴国翥.钢琴艺术百科辞典[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488.

3.郭东平.拉威尔小奏鸣曲的演奏与教学[J].才智,2009(20):61-62.

4.郑中著.拉威尔创作的泛印象主义风格[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报,1997(01):77-82.

[1][法]弗拉基米尔.扬科列维奇著,巨春燕、冯寿农译.拉威尔画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刘菁媛.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和声技法研析[J].山东师范大学,2007.

[3]申佳.拉威尔早起钢琴作品音乐风格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7.

[4]金鸽平.拉威尔钢琴《小奏鸣曲》的演奏风格[J].文艺争鸣,2011(6).

[5]张成康.印象主义音乐的完美与超越—论拉威尔的音乐创作特征[J].黄河之声,2012(5).

[6]有璐.拉威尔钢琴《小奏鸣曲》研析[J].群文天地,2012.8

谭晓璐(1992.6~)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呈示部拉威尔乐章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传承与引领
名师不收高徒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从蒙马特走来的莫里茨·拉威尔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