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临床试验的医学伦理探讨

2017-03-08 00:5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粪菌伦理学菌群

孙 莹

(解放军476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粪菌移植临床试验的医学伦理探讨

孙 莹

(解放军476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粪菌移植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能够对难治性和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受到临床关注。但是粪菌移植在临床中存在明显的伦理学问题,这给临床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障碍,本次我们则积极针对粪菌移植的临床伦理学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做出综述。

粪菌移植;临床试验;医学伦理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在临床中属于一种治疗方法,是将健康人粪便中提取的粪菌液,经十二指肠或结直肠等途径输入患者的肠道内,最终使得病变的肠道菌群得到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粪菌移植在临床中也被称为肠道微生物群移植(in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IMT)或粪便菌群疗法等,目前已经得到众多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的认可,证明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从伦理学角度,粪便属于人体的代谢物,利用粪便进行疾病的治疗则存在较多的伦理学缺陷,本次我们则积极针对其医学伦理性进行探究,目的为临床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本次研究的详细情况如下。

1 粪菌移植的审美学缺陷

粪菌移植虽然能够对人体相关疾病起到治疗的效果,但是粪菌移植本身的主体是人体的粪便,由于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粪便一直以来被各个民族的人们视为丑陋的排泄物。无论是从视觉、嗅觉等方面均给人以不愉快的体验,因此无论是从心理方面还是生理方面均难以接受粪便应用于人体的治疗。在临床医学实际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多数医护人员表示会对粪便产生审美排斥的感觉,在收集、检测和制备的过程中,均会从心理和生理产生抵抗的感觉,因此其审美学缺陷存在十分明显[1]。此外患者在得知需要对自身使用粪便相关物质进行治疗时,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抵抗心理,尤其是经上消化道进行粪菌移植。

2 粪菌移植的医学伦理问题

从临床治疗和应用的实际角度出发,粪菌移植存在较为明显的伦理学问题,本次我们则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2.1 粪菌移植患者选择的伦理学问题

粪菌移植属于临床对肠道相关疾病治疗的一种方法,但是并非对所有患者均鼓励使用;一般而言需要确诊患者存在难治性且较为复杂的肠道菌群相关性疾病,同时在经过常规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法得到积极改善,或临床具有特殊治疗效果的抗生素仍无法对患者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的情况下,才建议将粪菌移植作为治疗的最后重要措施,同时应该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判断其是否存在难治的特点,同时发病部位是否适合使用粪菌移植进行治疗[2]。在患者各种条件满足粪菌移植治疗的基础上,我们才建议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从伦理学出发,临床应该避免出现盲目放大粪菌移植治疗效果的现象,同时不可肆意使用该方法对患者治疗,进而违背伦理学原则。

2.2 粪菌移植供者选择的伦理学问题

对粪菌移植的相关患者进行确定后,应该积极分析临床供应粪便者的情况;一般而言患者在接受粪菌移植治疗时,仍然会存在心理和生理的排斥现象,所以我们在治疗时应该充分遵照患者的意愿,粪便的供应者应该尽可能为患者的家属或近亲,如果其直系亲属不具有供应的条件,则选择其他的亲属进行供应,或者经检验健康的供体,但是需要满足的伦理学前提应该为患者和供应者均同意本次治疗的实施[3]。

2.3 粪菌移植剂型制备的伦理学问题

粪菌移植的前提是在粪便中分离和制备相应的菌群,最终将其进行提取和分离,对患者进行使用,但是粪菌移植制剂实验的过程中,均会给医护人员带来较差的工作体验,使其从心理上产生排斥的感觉,因此在剂型制备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对医护人员实施生物保护,避免粪便中有害物质污染产生的危害,其次应该尽可能研发减少视觉刺激的防护眼镜、或减少嗅觉刺激的面罩等,使其在相应器具的辅助下较少对于工作人员产生的冲击[4]。

2.4 粪菌移植给药途径的伦理学问题

粪菌移植的给药目前在临床中尚无相关共识,因此给药途径的选择是多数治疗的伦理学重要问题,一般而言,经鼻胃管对患者给药可能导致其出现恶心、反胃等情况,但可以多次给药。而使用肠镜对患者进行给药,药物从下消化道给予相对较为安全,同时给药快速,可减少患者在治疗中不愉快的体验时间,因此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可能更加容易被患者接受。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对相关的给药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更加客观的结论。

3 小 结

粪菌移植属于多种治疗方法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特殊之处在于,使用具有潜在生物危害性的物质对患者进行治疗,从伦理学角度被人们广泛排斥。但是粪菌移植在临床治疗的效果却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该在治疗的过程中从伦理学出发,使得治疗更加人性化,最终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从而发挥粪菌移植的临床治疗价值。

[1] 李怀东,陈媛媛,王海艳,等.基于PubMed和EMBASE 2008-2012年粪菌移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3):61-63.

[2] 严谨,党旖旎,叶峰,等.粪菌移植的现状及其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1):26-27.

[3] 江学良,崔云龙,张宗梅,等.粪菌移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4,(4):326-327.

[4] 马玉帛,李婷宇,曹海超,等.粪菌移植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6,6(1):28-35.

本文编辑:李新刚

R-052

A

ISSN.2095-8242.2017.033.6522.01

猜你喜欢
粪菌伦理学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粪菌移植在肠道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粪菌移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粪菌移植”可治疗哪些疾病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