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评价的作用及发展

2017-03-08 11:30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水质评价环境质量用水

姜 洋

相关链接(一)

水环境评价的作用及发展

姜 洋

水在地球上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平衡状态。天然水的基本化学成分和含量,反映了它在不同自然环境循环过程中的原始物理化学性质,是研究水环境中元素存在、迁移和转化以及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与水质评价的基本依据。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水环境评价是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评价和预测。水环境质量评价实质上是对水环境质量优与劣的评定过程,该过程包括:水环境评价因子的确定、环境监测、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环境识别。因此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正确性体现在以上5个环节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水质评价按水体分为河水质量评价、湖泊(水库)质量评价、海洋质量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等。按评价目的可分为:饮用水、渔业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游泳用水、风景及游览用水质量评价等。水质的评价工作内容包括:选定评价参数(包括一般评价参数、氧平衡参数、重金属参数、有机污染物参数、无机污染物参数、生物参数等)、水体监测和监测值处理、选择评价标准、建立评价方法等。水质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以生物种群与水质的关系进行评价的生物学评价方法,另一种是以水质的化学监测值为主的监测指标评价方法。后者又分单一参数评价法和多项参数评价法(指数评价法),如:罗斯(Ross)水质指数。通过对水环境的研究,可掌握和比较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污染治理重点,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规划及水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水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预测评价拟建的项目对周围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水质评价始于20世纪初,60年代后水质指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我国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进步很快。特别是国家环保总局于1993年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1U/T2.1-2.3-93),从技术和方法上对我国环境质量评价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环境质量评价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猜你喜欢
水质评价环境质量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节约洗碗用水
浞河浮游藻类的调查研究与水质评价
滻灞河水质评价方法研究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基于概率统计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质评价模型及其应用——以拉萨河水质评价为例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不断完善排污收费工作 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