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2017-03-08 16:19胡增亮康月敏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艺术类人文素质

胡增亮,康月敏

(河北经贸大学 艺术学院,石家庄 050061)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胡增亮,康月敏

(河北经贸大学 艺术学院,石家庄 050061)

作为文艺工作者主要后备力量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他们的人文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存在人文素质缺失的状况,应该从优化社会环境、转变教育观念等方面入手,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辞海》释义为“泛指各种文化现象”。素质,《辞海》释义为“素养”,指“修习涵养”。人文素质可释义为“对各种文化现象(知识)的修为、涵养”。人文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构成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艺术教育因其特殊性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有着更高的要求:有坚定的艺术信仰并且不断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有博爱的胸襟并强烈关注人类的生存及发展;应当涉猎广泛并具有强大的融会贯通及表达能力。但现实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存在着人文素质缺失的状况。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表现

(一)人文知识欠缺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的基础。[1]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由于受功利主义及实用主义的影响,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他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专业技巧的练习上,很少或者根本不阅读蕴藏丰富人文知识的书籍,这导致他们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对艺术理论的深层理解,他们的作品往往缺乏人文精神及独特艺术风格,更多的是模仿和重现。

(二)人文精神淡薄

艺术能够通过作品展示和内在价值观阐释,加深人们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丰富人们的生活,培养人的人文精神。艺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反过来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它是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具体体现,它是人类历史得以绵延不断、代代相传的重要纽带,是对人类文明内核的真实写照。目前在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专业技法”、盲目追求考级及应用技能学习、忽视人文素质提升的倾向,从而导致人文精神淡薄。

(三)道德意识弱化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道德信仰危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处于时尚最前沿,更容易接触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如果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就容易产生道德信仰危机。第二,诚信缺失严重。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恶意拖欠学费现象也屡有发生。第三,拜金主义泛滥。艺术类学生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再加上不良消费观念及负性攀比心理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档次越来越高,甚至与现实基础相脱节。

(四)审美情趣不高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片面追求“专业技法”、忽视人文教育现象的普遍存在,致使一些艺术类专业学生气质修养、审美境界、意志品质、人生态度的提升滞后于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这严重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现在,不少艺术类专业学生存在远离经典、背离传统,追求庸俗、崇尚流行的现象,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高,审美兴趣不浓,审美情趣较低,不能采用恰到好处的方式去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五)哲学思维缺失

艺术作品是艺术工作者将自己的思考与当时的历史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件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思维。如何将作品的深刻内涵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达到触及人们灵魂的效果,这些是需要细心思量和谨慎拿捏的,而哲学思维为这种思量与拿捏提供了方向和标尺。然而受功利主义及实用主义影响,一些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对人文、思想政治基础等课程普遍表现出厌烦情绪,要么到课率非常低,要么听课效果非常差。他们对时事漠不关心,对学习、生活等基本问题缺乏辩证分析和科学判断能力。

(六)心理素质欠佳

在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抗挫能力较差、心理脆弱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第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各不相同,他们中许多人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种种不适应且难调整。第二,恋爱与性心理问题。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虽向往美好的爱情,但对于爱情缺乏正确理解且容易理想化和美好化,极易产生心理困扰甚至耽误学业。第三,经济状况带来的心理失衡。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有些来自于经济困难甚至特殊困难家庭,在学习、生活中极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心理失衡。第四,毕业焦虑。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艺术类专业学生对未来出路感到迷茫,容易滋生毕业恐慌情绪。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经济体系。理性经济人在市场活动中以追求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决策最优化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分配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不时见诸报端的关于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人文素质缺失的现象便是佐证。市场经济本身的各种弊端,不断地吞噬着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2]他们难以认识到人文素质培养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多的是追逐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二)招生政策有失偏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考上大学变得相对容易了;同时为了完成既定招生计划,许多原本可能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也被降分录取。艺术类专业招考分为两部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专业成绩在艺术类招考中占主要地位,而文化成绩则居次要地位。这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在高中时放松了对文化课乃至人文知识的学习,将精力过多地放在专业学习上;二是许多难以通过文化成绩顺利考取理想大学的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艺考”这条道路,这些学生本身文化学习兴趣不浓,虽有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但仅视艺术学习为其通过高考的工具,这也是一部分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专业学习“高起点”、不热爱艺术学习、进入大学后迷茫失落的根源。

(三)艺术教育的偏差

随着人才结构的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人们对于大学的观念改变却相对滞后,仍然认为考个好大学、大学期间有好成绩便能找个好工作,进而有个好未来。在这种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学生便以当下有用、没用来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受此影响,艺术类专业学生被关注更多的是专业技能,在课程设置上也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重心,而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社会责任感等人文情怀的培养往往得不到重视,这导致人文素质教育在艺术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逐渐淡化,这对学生长远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例如人文类课程,至今许多学校艺术类专业没有开设艺术作品欣赏课、文学课等,而中外美术史、音乐史等课程也只是在短时间内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将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有效利用起来。

(四)艺术实践的缺乏

艺术类专业的社会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运用在社会实践当中,从而拾遗补阙,提升其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缺乏真正的艺术实践,有的院校或是出于经费的原因,或是嫌外出实践管理太麻烦,或是考虑安全问题,大大缩减甚至取消社会实践,有的则把原本分散在不同学期的实践活动统一集中到毕业前夕进行。由于缺少实践环节,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就难免出现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的现象。此外,由于学生对实践重视程度不高或者部分艺术院校对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部分学生在实践时敷衍了事、流于形式,错过了这个提高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的良机。[3]

三、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对策研究

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促进艺术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艺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现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推动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现结合个人工作实践,提出下述六条对策建议。

(一)优化社会环境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等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5]同时,通过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让人们从内心真正认同、接受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公众传媒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社会公众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众传媒要树立良好社会公德和优秀作品典范,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学校方面:在小学、初中阶段,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引导学生较早地认识自身的特长及兴趣点;在高中阶段,摒弃唯升学率至上的教育政绩观,以学生为本,认真甄选哪些学生更适合走艺术道路,引导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人文知识以促进长远发展;在大学阶段,应该将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练习并举。教师方面:专业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注重艺术理论的传授及讲解,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上去把握作品,并适时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工作。家长方面: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引导孩子自由全面发展。

(三)修正招生政策

现有艺术生招考政策让众多不能通过文化成绩考上大学或者考不上“好大学”的学生在高中时通过突击艺术特长而进入大学。这些学生因为短期利益而选择艺术,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不深,对艺术的兴趣不浓,这导致他们在进入大学后产生迷茫、厌学等情绪,也造成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现在的艺术招考成绩分为两部分: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有些高校实行文化成绩过线的情况下按专业排名录取,也有的高校则按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加权求和的总分排名录取。建议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普遍采取后者,并以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持平的权重录取。因为通过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水平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提高,而人文素质则非朝夕之间即可获得。总之,高等艺术院校要完善招生政策,严把入口,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文化成绩标准,进而提高生源质量,为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四)推进艺术教育改革

为了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必须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尽快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提高到与专业技能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优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提高课程考核标准,使之真正起到增强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内容要契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精选人文素质教育教材,首选国家级精品教材或者普通高校优秀教材。教学内容要依照教材,但也要与时俱进,与国家时事政治相结合,同时教学内容要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色。有了好的教学内容,还得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人文素质培养不能采取单一的讲述法,要将言传身教、参观模仿、实地考察等方式结合起来,并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以配合,这样才能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五)加强艺术实践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发展的不尽源泉。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深入生活、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作才会有激情,他们的作品才会有活力、有吸引力。艺术实践,既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用心了解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激发创作热情,同时又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世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要鼓励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灵活运用采风、写生、实习、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要制定相关制度,保障艺术实践活动规范、有序展开;要引导学生挖掘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人文素材,并且要加强对艺术实践活动效果的检验,保证艺术实践作品充满人文底蕴。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主要场所的校园,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有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促进优良校风、严谨教风、良好学风的形成,提升其对师生言行的约束作用,强化人文精神在学校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教职员工应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模范言行带动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形成良好学风、严谨教风推动优良校风的大好局面。此外,应注重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广泛开展经典阅读、人文学科论坛、各类主题展览等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人文知识宣传与人文精神传播。

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要从繁荣中华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着眼,从优化社会环境、转变教育观念、修正招生政策、推进艺术教育改革、加强艺术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形成社会、高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促成长的体系。

[1]晏湘涛,张青卫,刘增明.军校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4):95-97.

[2]宁一伟.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刘高祥.艺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4]新华网.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7)[2017-01-15].http:// 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_7. htm.

[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4-10-15.

Study on Cultivating Human Qualities of College Art Students

HU Zeng-liang,KANG Yue-min

(School of Art,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College art students are seen as the main reserve force of literary and art workers,their humane qualiti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of art and the whole situation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Due to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the situation of lack of humanistic quality is existed in art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art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etc.

college;arts majors;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G641

A

1673-2022(2017)02-0022-04

2017-02-21

河北经贸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2015SZZ03)

胡增亮(1987-),男,河北定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康月敏(1959-),女,河北定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类人文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人文社科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