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3-09 00:22张文臣李树民王洪江张海旺
辽宁林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朝阳市林场林业

张文臣,李树民,王洪江,张海旺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朝阳 122000)

朝阳市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文臣,李树民,王洪江,张海旺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朝阳 122000)

文章在对朝阳市林业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本市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不平衡、资源支撑力弱、企业改造升级问题突出、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今后林业产业发展原则以及重视发挥产业协会的作用、提高经营主体的素质、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利用效率、加强政府职能完善政策体系、改革科研工作机制以及振兴产业的几项措施和途径等发展对策。

朝阳市林业产业;发展对策;经营主体;资源支撑力;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市林业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以及多种复杂的社会原因,林业产业基础薄弱、规模不大、素质不高等问题还相当突出,一直以来的“造林强而产业弱”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观。作者在对朝阳市林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地区林业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今后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 朝阳市林业产业的现状

1.1 朝阳市林业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据统计,2015年朝阳市林业产业总产值228.63亿元,与2012年150.48亿元相比,增长了51.94%。2012年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为67.91∶23.88∶8.22,2015年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为62.50∶21.25∶16.25。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12年的32.1%增长到37.5%。到2015年末,全市共发展以“两杏一枣”为主的经济林总面积35.13万hm2,产值55.5亿元。国家林业局先后将朝阳市凌源、朝阳、北票、喀左等县(市)命名为“仁用杏基地县”,国家农业部命名朝阳县“大平顶枣之乡”,本市经济林在国家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林地经济总产值达24亿元,其中养殖类产值7.6亿元;中药产值4.5亿元;谷豆类产值7.9亿元;油松林蘑菇产值4亿元。

全市共有森林食品加工企业20家,年产值8亿元。以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市共有森林旅游景点66处,年接待游客约450万人(次)。目前涉林企业有350余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8家。扎实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共有专业合作社近300家。

1.2 朝阳市林业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①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2012—2015年,全市林业产业产值增长了51.94%,年均增长17.31%。在主要林产品——经济林产品中,2012年全市经济林总面积为32.47万hm2,至2015年已经发展到35.13万hm2,增长8.21%。

②特色产业突出。立足当地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了区域特色突出的林业产业。2015年末,全市“两杏一枣”的产值达37亿元,苹果、梨、葡萄等果品业的产值达18.5亿元,涉林农民人均收入达7 200元。与此同时,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林地经济,充分利用了林下资源,使农民由单一从土地资源获得收入向增加林业相关产业收入转变。2015年林地经济总产值达24亿元。

③传统优势项目重新焕发青春,名特优新经济林正成为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建平县热水林场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文冠果产业开发和技术研发。龙城区联合乡利用精准扶贫项目,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核桃。凌源市近年来通过筛选优良栽培品种,完善经营管理技术,使板栗这一传统栽培树种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板栗、核桃、大果榛子等干果经济林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仅凌源市就已达到7.09万hm2。此外,一些乡镇与科研单位密切协作,积极引进、培育名特优新的经济林品种。朝阳县的大铃铛枣、三兴大枣,北票市的金丝王枣,朝阳县北四家乡的水蜜桃,还有各地栽植的寒富苹果等优良果品,给当地群众带来可观经济收益,成为引领和带动朝阳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④专业合作社稳中发展,龙头企业迅速壮大。积极扶持和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已建立的专业合作社当中,既有由百户以上农户参加的较大规模的专业合作社;也有农户较少,但以管理集约化程度高、品牌特色突出为特点的小型专业合作社,涌现出许多家庭农(林)场(有人形象比喻为“夫妻店”)等微型的生产组织形式。由于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使林业企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28家涉林企业获得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称号。经营者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出现了围绕一种资源,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发展一个大产业的现象,如朝阳市水木阳光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秉持“大生态”、“大健康”的产业发展理念,建立了集旅游、休闲、娱乐、养老等于一体的度假、休闲园区,带动了红豆杉这一优良树种的开发应用,正逐步发展成为本地区具有前瞻性的支柱产业。

2 朝阳市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够平衡,整体效益较低

目前一、二、三产业的比例63:21:16,第一产业超过第二、三产业的总和。用材林深加工长期比较落后,针叶树加工基本没有。许多国有林场虽然资源基础雄厚,但缺少资金,深加工方面一直处于滞后的位置。针叶树枝材(3 cm以上)、小径材自己不能利用,全运往外地。近年来“两杏一枣”栽植面积迅速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建平县仅2015年就栽植文冠果2000多hm2,但朝阳市仅有1家文冠果加工企业,且缺少高端产品的研发。有些乡镇虽然进行了一些林地经济的尝试,但目前发展状况低迷。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产品的深加工跟不上,不能形成产业链。

2.2 资源支撑力弱,第一产业亟待加强

2.2.1 用材林数量少、生长差,且利用不合理

①杨树用材林数量少,质量普遍较差。近年杨树木材价格走低,群众发展杨树用材林的积极性不高。建平县有杨树3.33万hm2,多数是残次林,并且受干旱、病虫害的影响,死亡情况严重。②采伐限额指标分配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例如朝阳县二十家子林场有1 000 m3杨树需采伐,而采伐限额是250 m3·a-1,造成出现负生长现象。由于资源得不到及时利用,致使杨树木材质量严重降低。③针叶树林一直是按环境林对待,木材产出不受重视。例如朝阳县六家子国有林场抚育过的油松林,35~40年生树高达到8 m,完全可以生产一部分用材。但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这部分用材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2.2.2 经济林资源培育面临多种问题

集体林改后,一家一户“单兵作战”的经营模式使大扁杏普遍经营不善,疏于管理,目前10年7不收。大多数退耕还林时栽植的山杏几乎不结杏。建平县近6.67万hm2丘陵山地沙棘林近年来受干旱和虫害的危害严重,目前已所剩无几。新品种大枣、苹果、桃等优良果品项目,受到群众的欢迎。但由于资金短缺的缘故,发展缓慢。

2.3 加工企业数量少,且企业改造升级问题突出

①绝大多数木材加工企业处于粗加工阶段,缺少精加工的高端产品。例如建平县黑水林场虽然有比较充分的原料供给,但只生产一些中高密度纤维板。且基本处于手工作坊式,不能形成生产线。

②“两杏一枣”及果品业深加工企业少。文冠果、黑果腺肋花楸等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花楸经过科研与生产单位近20余年的努力,资源培育日渐成熟,而目前缺少加工企业则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③有些乡镇企业规模不大,过早地进行多元化经营,致使产业升级很难完成。比如朝阳县联合乡的“五味子公司”,最初主要经营银杏套种黄芪项目,后来开矿赔钱,造成产业入不敷出而倒闭。

2.4 国有林场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①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步履维艰。朝阳县二十家子林场,一直把苗圃建设当作林场发展的重要工作,但苗圃地土壤改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过去“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造成国有林场财政紧张,基本无暇顾及产业发展。

②传统思维与习惯制约着产业发展。多数林场产业振兴都存在着资金、技术、销售等多方面问题。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有些林场领导认为“国有林场中心工作是搞好公益林经营”,因而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决心不够大等自身的主观原因,缺乏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③多年来积累的问题掣肘产业发展。比如朝阳县六家子林场存在林权纠纷问题,该场266.67 hm2的河滩地包出去了,收回来有一定困难。此外,目前各林场普遍存在职工工资偏低的问题。

2.5 专业合作社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①启动及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农村大多数农户因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有困难而无法大面积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业。朝阳县二十家子乡是有名的“大枣之乡”,但专业合作社建保鲜库没有政府投入,老百姓的资金是不够的。

②科学管理不过关。如龙城区联合乡栽植葡萄的农户较多,但大规模合作社经营成功的少,原因是当地气候不稳,科学化管理难度大,许多专业大户不愿意牵头建立合作社。

③农民群众思想意识落后。据调查,由于缺乏宣传,农民群众对林业合作社的认知比较缺乏,参与合作社积极性不高。政府在政策引导与宣传、技术支撑等方面做的不到位。

2.6 科技工作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①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衔接不够。科研单位与生产、行政部门缺乏常态化交流机制。当前生产实践中的许多焦点和热点问题及领域,科研工作还没有真正介入进去。比如油松公益林密度控制问题,杨树用材林的品种问题,退耕还林中经济林低产低效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科研单位关注的不够。

②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带动效应。林业产业试验、示范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基地少,有些试验示范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带动效应。林业科技推广远远没有做到位。

③对专业合作社、乡镇企业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比如建平县文冠果专业合作社的文冠果林需要改造,对栽植品种进行筛选是当务之急,而目前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撑。许多乡镇的群众对发展林地经济抱有一定的信心,但林地经济需要科技介入,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目前,农村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极度匮乏,技术推广力量十分薄弱,多数乡(镇)林业站只有1名技术人员,导致集体林经营粗放的局面。

④科研工作不够扎实有效,许多科研成果徒有虚名,经受不住实践的检验。

2.7 政府工作亟待改善

①政府部门的政策缺乏连续性、配套性与合理性。发展产业市场引导很重要,但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至为关键。千万亩经济林产业带预计5年,2年就停了,造成许多地方的经济林程度不同地面临着农民弃管等诸多问题。在政策的配套性方面,森林资源经营要解决苗木、造林费、专业服务、水利设施配套服务等。而现实中,地方政府对项目资金配套难以实现,导致上级扶持资金如蜻蜓点水,与产业发展状况不相匹配。此外,还存在国有林场在基础设施、资源管理等方面与农业区别对待的情况等。

②政府工作存在着“不作为”与“乱作为”。比如,发展林业产业需要政府部门汇集科研、行政等各方力量,培育典型;许多地方经济林发展政策扶持不够,抚育管理依旧落后。对这些问题政府管理不足。“乱作为”表现在,政府部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靠脑袋发热来决策产业项目。立项目擅长“大手笔”,造林工程项目规划起来就是百万、千万亩,而在实际当中却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落实。

③长期以来,“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个死结,严重束缚、困扰产业的发展。城市绿化特别需要针叶树大苗。许多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较多,如果利用起来,搞“林苗一体化”栽植模式,就可以成为大产业。但目前林业相关政策是禁止卖大苗,只好在那原地不动。

3 朝阳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朝阳市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原则

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朝阳地区的生态承载力面临着严峻考验。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中的主体作用,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首要原则。

②市场导向原则。林业产业应以市场需求作为其出发点,并以市场及社会需求拉动各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产业经营者要确定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形成具有特色的产品组合或者产品系列。

③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朝阳市林业资源禀赋条件、技术条件、所有制、市场化程度等具体状况,因地制宜走适合本市特色的林业产业化之路。要以对当地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有利为前提,对林业产业化组织进行选择。农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应根据当前本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现状、特点,稳步推进。

3.2 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搞好产业规划

加强和完善产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并进一步升级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1]。根据朝阳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产业协会近期的主要工作职能有两方面:一是要关注产业主体的培育,尊重市场规律,提高林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对每一个产业项目的验收一定要进行严格把关;二是要围绕朝阳市林业产业项目的开发,按计划地筛选推出适应朝阳林业特点且技术成熟度高、高投入高产出的科技成果。推进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乡镇等林业科技示范建设工作,推进和规范林业标准化建设。

在发挥上述基本工作职能的同时,林业产业协会还要组织行政、生产、科研各方力量,在对本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状况、规律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协助政府部门搞好本地区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的目标原则主要是:首先要从战略层面上合理匹配资源培育、加工利用、产业服务的发展格局,加快果品与经济林高产高效标准园及加工基地园建设的产业升级,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克服原产品倾销的非产业化模式,大幅度提升朝阳市林业产业发展档次和水平。其次,要把本市的重点林业产业抓好。主要有油松水土保持用材复合型公益林、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两杏一枣”等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等骨干林业资源开发。积极推进林下菌、药、禽、菜等林地经济建设。第三,搞好产业经营主体自身的合理规划。比如农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引导农民放远眼光,发挥合作社董事会群策群力的智慧力量,认真做好创立品牌、增长产业链、赢取更多利润的规划。

3.3 加强主体培育,提高企业素质

提高国有林场、专业合作社以及各类林业生产企业等产业经营主体的素质,是实现本地区林业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3.3.1 下大力气提高企业素质

首先要严格执行企业的市场准入与审批制度,推动企业逐步实现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其次,加大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为林业产业化打造精品工程,发挥更好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第三,注重加工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对外营销策略,按照国际标准从严组织生产,打造绿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3.2 进一步做大做强国有林场,发挥产业主力军的作用

①充分重视国有林场的资源、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越地位及其雄厚的产业基础,大力兴办二、三产业,搞活林场经济,为产业发展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要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壮大国有林场深加工产业。对较大型的国有林场(如建平县黑水林场),应放手扩大企业规模,建立产供销贸工林一体化经营体制。

②在国有林场事业化体制改革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财政政策、内部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要以“国有管理体制,市场运行机制”的方针来指导改革,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劳动合同制和收入弹性制。某些生产项目应借鉴农业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采用生产任务公开招标,工作任务承包等市场经营机制,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2]。

③抓紧政策纠偏。针对林地经济发展政策上限制过多,在财政政策方面没有与农业同等待遇等情况,政府部门要对相关政策抓紧进行调整,使国有林场轻装上阵,加快产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改善国有林场职工的生活条件,稳定产业发展的队伍。

3.3.3 加快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完善

①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类型。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来检验合作社的发展质量,提升合作社的发展水平。

②要在财政方面对合作社给予补助,在信贷方面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的林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开发能力、技术服务水平、质量检验检测水平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社特别需要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如“有机栽培”新模式等)。政府部门要在制度、资金等方面为合作社的科技支撑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

③要抓紧完善各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组织机制,规范运作流程。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的宣传,让更多林农明白自己的权利。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功能,避免合作社成为林业大户的赚钱工具而加大林农间的贫富差距。

④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北票市大三家镇庙下村金丝王枣专业合作社,朝阳县二十家子三兴大枣专业合作社、朝阳县吉福大铃铛枣专业合作社等,这些合作社的先进经验值得很好地总结和推广。应由政府部门主导,总结这些先进合作社在内部管理、生产组织、品牌创立、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其用容易被农民接受的语言概括为简单易懂易学的学习材料。并且积极创造条件,为示范社接待前来参观和学习的合作社提供便利。

3.4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利用效率

针对朝阳市杨树资源低质低效的状况,抓紧改换杨树品种,发展混交造林,提高杨树用材林的生长能力。辽宁省林业厅应把限额权下放到县林业局,对年度指标采取灵活积累串用的办法[3],解决杨树用材林采伐限额带来的资源浪费等问题。对各类型经济林以基地建设的形式进行经营培育,如建立“两杏一枣”丰产示范园,板栗、核桃、文冠果良种采穗圃和丰产示范基地。发展林地经济,要着力建设林下中药材、农作物、蔬菜等不同种植模式样板园、林下养殖示范区等培植精品示范基地。通过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从根本上扭转林业产业资源支撑力弱的局面。

充分重视山地针叶树公益林在未来木材加工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事实说明,某些地段的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等针叶树种的山地公益林,由于近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使农村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基本消除了林地搂柴、放牧等一些人为破坏因素,使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得到恢复,开始进入良性循环,生长状况有了显著改观。同时,某些油松针阔叶混交林的生长状况证明了,只要经营合理,山地油松公益林完全可以达到较高的生长水平。科研单位要对针叶树公益林这一新态势给予密切关注,引导生产部门转变经营观念,积极探索、总结山地“用材型防护林”的生产经营规律[4],发挥针叶树公益林一定程度上生产木材的功能,从而为木材加工业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

注重“次小薪”材加工利用技术开发。要重点研究开发利用“次小薪”材生产高附加值的木材产品,用以代替过去只能用大径材才能生产的材料和制品。朝阳市目前有人工林面积约41万hm2,每年有大量的可抚育间伐小径材。高效利用这部分木材资源,是林产加工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3.5 加强政府职能,完善政策体系

①转变工作作风。要坚决克服浮躁心理,转变“政绩”观念。对于林业产业的每一项政策的制定,每一项工程项目的推出,都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杜绝以往急功近利,迷恋于“新意”、“亮点”、“形象”、“大手笔”等不良作风,扎扎实实解决好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要改变以往“不作为”的状况,积极主动探讨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问题,敢于啃阻碍产业发展政策的“硬骨头”。对于长期以来生产经营者抱怨“统(管)得过死”,政府部门担心“放开就乱”的有关桎梏产业振兴的矛盾和问题,政府部门一定要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②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第一,要加强产业政策的配套性和协调性。部门政策要和国家政策协调好,比如发展文冠果产业,政府(国家)要出台政策扶持林业部门,纠正“农产品价格高,林产品价格低”的政策偏失。林业部门根据市场导向,具体扶持这项产业。总之要使国家政策—部门政策—产业政策三方面协调起来。第二,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加大林业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杜绝像千万亩经济林产业带那样的情况再度发生。要着力解决农民发展林下多种经营的启动资金,并对林业多种经营产品的加工项目和龙头企业给予优惠的扶持政策。要充分利用好财政支农资金,搞好林业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对需要配套的林业建设项目,各级地方政府要保证资金足额到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外部力量参与林业开发的新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新格局。第三,对于目前既有政策是把林业和农业区别对待的失衡状况,政府部门要抓紧研究解决。

3.6 改革科研工作机制,搞好科技支撑

①建立科研工作与产业部门密切沟通的机制。科研单位应走在生产经营的前沿,关注焦点和趋势。一是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直接参与重大林业工程项目;二是积极与专业合作社对接,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普遍性、焦点性的技术难题。三是深入到企业当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精准科技攻关”。四是科研工作要突破现有科技管理体制的限制。朝阳地区的森林经营技术,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要与相关林场合作,主动出击,攻关解决。

②完善林业主导产业的技术体系。要加大林业科研和林业产业化建设的结合力度,增大探索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主动性,结合当前朝阳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抓住制约朝阳市林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与关键环节,如“两杏一枣”丰产技术、新品种苹果病害防治技术、林下中药材栽培技术等,进行科技攻关,推出一批新成果。抓好名特优新经济林、速生林和绿化苗木花卉引进和推广工作。

③积极推进林业产业项目科技普及。对现有的科技成果及先进技术率先进行应用和示范。积极总结生产单位和农民群众的先进生产经验和技术成果,通过产业协会及时推广到全地区。当前尤其要做好“三兴大枣”、水蜜桃等新品种系列技术的推广工作。大力推进和规范林业标准化建设,使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进一步提高。

3.7 振兴林业产业的几项措施和途径

①培育先进的典型。要让老百姓认同并积极投身于某项产业中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好典型。发展优良的经济林产业项目,必须要稳中求胜,先找几个典型户,采取由点带面的方式,比如1 hm2地榛子能收益6万元钱。老百姓见到实惠,就能很快推开。

②发展订单林业。林业产业稳步发展,除了要科学合理进行规划外,还应发展订单林业。比如实行“订单苗木”,定品种、定数量、定规格,能够解决种苗产业中供需双方信息不畅的问题。另外,依托“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标准”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合同,建立订单生产,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原料基地。

③运用互联网+,建立统一苗木育苗、销售平台。农村电子商务为农林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建平县南果梨一直打不开销路,南果梨耐储运,通过互联网途径,可以销往外省,甚至于国外。要由市、县政府牵头,利用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林产品和林业生产要素网络交易平台,实现林业市场的快速扩张。

④建立“林苗一体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要积极探索林苗一体化的途径,促进生态与产业相协调。例如可以在大面积油松公益林内的林间隙地培育耐阴的树种,如油松、樟子松、杜松、侧柏。辽西生态林场提出的“抚育间挖”,对于搞活林场经济,也是一个较好的途径。对于这些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一定要加以重视。科研单位应与相关林场合作,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推进。

⑤坚持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绿色”打底,使林业产业融入朝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之中。打造生态优化、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身健康的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寓健康于生态,寓生态于健康。这样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符合时代潮流,具有广阔前景。

[1]张文臣,李树民,洪新.新时期辽西地区应用性林业科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Ⅱ)[J].辽宁林业科技,2016(6):41-46.

[2]徐有芳.为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而努力奋斗[J].林业经济,1995(1):1-10.

[3]张立国.阜新市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子剖析与克服策略[J].防护林科技,2016(3):79-80.

[4]马兴华,李树民,洪新.辽西半干旱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Ⅱ)[J].辽宁林业科技,2014(5):1-7,18.

F326.2

A

1001-1714(2017)06-0049-06

2017-08-08

张文臣(1967-),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半干旱地区经济林研究。Email:zhangwenchen2715@126.com。

王月婵)

猜你喜欢
朝阳市林场林业
朝阳市龙城区长江路第一小学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雾霾产生原因及朝阳市雾霾成因初探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风筝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