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影像电子学基础教学的启示

2017-03-09 15:06张清涛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电子学医学影像基础

常 莉,张清涛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单县 274300)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影像电子学基础教学的启示

常 莉,张清涛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单县 274300)

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生源、教材、教学模式、师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为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也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医学影像技术;影像电子学基础;高等职业院校

1 高等职业院校影像电子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授课对象复杂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包括文、理科生,理科生物理知识储备丰富,而文科生物理知识相对缺乏,且学习兴趣低,逻辑推理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课程教学难度。此外,由于专业分班不是以文、理科为依据,会出现文、理科生同班现象,班内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大。

1.2 教材内容多,专业性不强

影像电子学基础作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材内容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内容多,且与工科电工电子学内容接近,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二是专业性不强,很多教师以电子学课程本身特点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特点,缺少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联系,且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关注较少,明显偏离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1.3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影像电子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取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显然已经过时,既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又使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忽略了课程的专业性,只突出“电子学”而缺少“影像学”。

1.4 专业教师缺乏

影像电子学基础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电子学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并能熟练掌握实践数据的正确记录、科学处理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了解基本电路的组成及性能、信号的产生与处理知识,并具有通过现代实验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备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大部分是由物理学、光学、电子学等公共文化课教师承担,很少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虽然教学内容突出电子学,但是该课程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服务的,所以应该让具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授课任务。

2 高等职业院校影像电子学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2.1 合理分配生源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文理兼有的现状,我们应当根据专业要求,按照教学计划,把文、理科生分开,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条件不成熟的学校也应当兼顾学生基础,开课前让授课教师知道哪些学生是文科生、哪些学生是理科生,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课程进度,既不耽误理科生的时间,又能让文科生赶上进度。

2.2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且专业性不强,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必须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理论性太强、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教学内容不讲或少讲,与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应加大课时量。此外,要提高该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也让学生清楚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整个专业所起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2.3 重视教学模式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原有从知识到技能的教学过程,采取由感知到知识再到技能,最后回归到知识的教学过程。即授课前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实物并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掌握该实物具有哪些功能,再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亲自动手、动脑设计操作方法,并通过影像设备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教师总结教学重点,达到提前引领学生练习、提高专业技术的目的[1]。

2.4 加强师资间的配合

影像电子学基础作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能胜任这门课程的专业课教师不多,任课教师大多非本专业出身。教师教授这门课程时不注重专业特点,学生认为该课程和专业没有关系,学习积极性不高。

要想转变这种局面,必须让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配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由文化课教师主讲,专业课教师配合;与专业相关的内容由专业课教师主讲,文化课教师配合。这样就会使这门课程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增强。

2.5 组织多元化考评

考评有很多种方式,传统做法是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期中成绩和出勤情况,期末考试基本上都是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所以教师应结合本课程特点,进行考评方式创新。影像电子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考核既要突出理论性又要体现实践性。理论性考核包括上课出勤情况、课堂表现、问题提出与讨论情况、解决问题情况等,实践性考核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报告情况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2]。此外,教师还应根据现代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

3 高等职业院校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改革的作用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等职业院校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后,减少了如复杂的数学推导等纯理论知识,同时增加了应用性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2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一方面,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改革后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更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改革也带动了其他课程改革,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打下了坚实基础。

3.3 有利于教师合作能力的提升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改革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专业课教师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去,不仅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还对授课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1]贾明昭,曲斌.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4(11):1239.

[2]李兴山.模糊数学法在影像电子学教师说课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02-103.

G420

A

1671-1246(2017)19-0076-02

猜你喜欢
电子学医学影像基础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不等式”基础巩固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整式”基础巩固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