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运用新媒体推进党的建设能力研究

2017-03-09 15:18唐荣斌杨秋月郑洁莹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党员干部群众

唐荣斌,杨秋月,郑洁莹

(集美大学教师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提高运用新媒体推进党的建设能力研究

唐荣斌,杨秋月,郑洁莹

(集美大学教师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并深刻影响着我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以及各项建设工作。新媒体的涌现,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使党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培养新媒体意识,全面了解情况,用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来迎接挑战。

新媒体;党的建设能力;机遇;挑战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要牢牢把握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提高党的科学化建设水平。[1]网络时代的开启和新媒体的出现深刻影响着我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以及各项建设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的开启、国家领导人通过人民网与网民进行交流以及网络监督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主监督方式等一系列事件都有力地证明了新媒体对党建工作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新形势下,民众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政府的工作、发表自己的言论及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政府利用网络拓宽与群众的交流渠道、切实了解社情民意并及时更新国家事务消息,民众与政府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透明、简易、频繁和高效。新媒体与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党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提高党的建设能力,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一、新媒体的使用是时代的要求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流动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所指。每当一个新的传播技术诞生,“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定义就会迎来一次更新,这一定义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得以稳固,直到下一次的传播技术更新。[2]当今,我们所指的新媒体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新媒体主要指“网络媒体”,即包括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和“第五媒体”的移动网络。广义新媒体则包括大量的新兴媒体,既包含网络媒体,又包括电子纸、电子书和数字报等在内的新媒体形式。本文将以新媒体的狭义概念为视角,探讨新媒体的传播对党的建设带来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特点

1.即时性。新媒体的普及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与地域上的局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新资讯传播给大众,大众通过手机与互联网等新渠道即时接收并消化信息。同时,群众们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定时间地熟悉,能够熟能生巧地运用,体验新媒体带来的便捷。除此之外,信息可以免受自然条件影响,做到实时更新信息,因此大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各式各样的信息。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事件中,即使是在半夜、通讯设备大多都被破坏的情况下,各种媒体也能迅速地展开相关报道,并不断实时更新。有关部门也能够快速展开救援行动和举行新闻发布会,使民众及时了解灾情和救援情况。

2.高效性。不论在信息的传播还是获取方面,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所获取的信息量是传统媒体所无可比拟的。比如中央人民政府开通网站,通过网络开通政务公开、与网民互动交流、接受网民监督、发布实时信息等网络服务,不但高效有序地解决各项事宜,而且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党的工作效率。新媒体的高效性使得人们对于某一政策的意见和反馈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地向上传达,使政府的工作能及早发现并高效解决问题。

3.双向互动性。相对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新媒体能够双向互动、自由点播,实现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3]也就是说,新媒体的信息突破了单向传播的局限,存在交流与互动。新媒体作为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使得党委政府可以通过此信息传播渠道搜集民意、心系民情、集中民智,也可以通过发帖、跟帖、定期上网对话,让民意在网络平台得到充分表达。[4]群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参政议政,行使自身权利和履行自身义务。

4.共享性。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将电脑、手机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拥有海量信息的数据库,并且这个数据库随时都在增加新的数据和资料。[3]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而言,增加了信息的海量,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不论你身在何处,通过手机、电脑等新媒体渠道可以接收世界各地的资讯,实现资源共享。新媒体的共享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地球变成“地球村”,“村”与“村”之间紧密联系,形成一张张关系复杂的联络网。

二、新媒体的发展为党的建设能力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的应用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拓宽,广泛运用于社会,为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机遇。

(一)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宣传党的思想理论

传统媒体时代,党做好宣传工作的途径一般以电视、报纸、书籍以及广播等为主的传统媒体,但是由于发行时间、保存问题以及形式的单一,给党的宣传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宣传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群众对于党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有着广大的受众。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网民已经突破6亿,这个庞大的受众以及新媒体的即时传播、海量的信息和共享性的特点,使得新媒体成为党宣传思想理论、发布消息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新媒体灵活运用,加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控制力,加强技术操作和语言艺术来宣传党的思想理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加强党群关系的联系

1.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即时发布消息,满足群众的知情权。知政权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悉国家事务、政府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监督公共权力的基本手段,也是维护公民利益的基本需要。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运用新媒体的即时性和时效性可以更好更快地传播党的组织和政府宣传的大政方针,使群众掌握到第一手信息,满足群众的知情权。

2.利用新媒体的双向互动性,拓宽党和群众的交流渠道。传统媒体的沟通渠道具有局限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参政议政的要求,效率低且过程繁琐,收效甚微。如今,新媒体的交互性使党和群众的交流不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互动,使人们得以更好地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及监督权。拓展网络平台即拓宽党和群众交流的渠道,实现了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愿望。因此新媒体成为了党政部门和广大群众沟通的桥梁,加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

(三)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提供平台

传统的党组织结构呈现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由于信息保密制度和管理的权限很容易造成严格的层级制度壁垒,下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很难有效监督上级党员干部的言行和纪律执行情况。[5]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结构,党员干部的言行和纪律执行情况将暴露在网络上,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眼皮子底下,这有效地制约了党员干部的不良及违纪违法行为,保证党的纯洁性。群众通过互联网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和举报,再通过新媒体曝光,在反腐建设中得到了巨大的成效,许多的贪官污吏为此纷纷落马。

自从2013年4月起,国内主要网站都在主页开设了网络监督专区,广大网民也都积极参与,依法如实举报。党和人民对网络监督的重视有利于我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也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提供了平台。

(四)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改进党建工作

传统党组织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使得各项党建信息的交流和探讨无法高效而全面且透明地进行。这种层级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建工作的效率,且在党建工作执行过程中易被个人或团体因素所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及其运用使得诸多问题得到改善。它使党建工作中的传递、研究和总结环节更加便捷,从而大大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效率。此外,新媒体的共享性及双向互动性使得所有的党建工作都得以在广大群众的监督和建议反馈下进行,在增强了党建工作透明度的同时,也降低了错误决策率、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交互性使党和群众的交流实现双向互动。这更有益于群众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及监督权,实现参政议政,对党建工作献言献策。新媒体的双向互动性使得党建工作的方式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与群众交流的情况及其反馈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创建出最合适、高效的党建工作方式。

三、新媒体的发展为党的建设能力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网络用户的数量不断增加,党在运用新媒体推进党的建设的时候还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障碍。

(一)党建信息的真伪性受到了挑战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信息的获取上有天壤之别,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手段和内容都较为单一,而新媒体呈现出来的大量信息使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和独立地进行选择。新媒体向群众传播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真假难辨的信息,使得群众在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时容易受到误导,对信息的思考和辨别能力有所退化。虚假信息的大量出现会掩盖真相,被虚假信息误导的群众往往察觉不到真相,反而使虚假信息大范围的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的传播不利于党的宣传和领导,党想要传递的真相容易被虚假信息所掩盖,反而被新媒体所压制。一旦出现党的宣传引导不力,真相传达不到群众中去,群众的权益将会受到侵害。当群众对党的舆论引导能力出现了质疑时,群党关系便容易出现裂缝。

同时,群众可以在网络上匿名对某件事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更有甚者无所顾忌地言说观点。当一个事件的过程结果不能够使群众满意时,便容易出现群众在评论某个事件呈现非理性的状态。而网络上对这些社会热点的关注而产生的舆情紧张,同样也会破坏群党关系。

(二)党员档案资料的管理受到了挑战

档案作为一种记录和传播社会发展的媒介,记载着人类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各领域的历史活动进程,通常以纸介质作为载体,是一种稀缺、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可传承的社会财富。[6]新媒体还未普及之前,党员档案资料通常以纸介质为载体,随着党员人数的剧增,档案数目迅速庞大,维护成本也越来越高,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除此之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具有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即管理高效、查询方便且精确、保存安全且长久等。

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党员档案管理对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在档案的转移过程中,要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合理规划,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和安全。

(三)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受到了挑战

由新媒体带来的大量信息中,也掺杂着虚假消息。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带来网络的非理性等问题,都是党员干部所面临的问题。党员干部在面对新媒体这个新兴的传播手段,既要学会如何合理运用新媒体传播信息,更要掌握管理新媒体的能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多角度、多元化地分析问题,只有跟紧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接纳新事物,掌握和运用好新媒体,充分发挥其正向作用,才能更加紧密和积极地联系群众。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意味着不能再采取知情不报和采取各种手段封锁不利信息,从而实现社会稳定的行为。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可以让一件事情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传遍各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对消息的封锁不但毫无意义而且破坏了党群关系。党员干部面临的困难是需要更新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和不断完善技术,融入网络时代。使网络为我所用,才能更好做到化解危机。

新媒体的出现保障了群众的监督权,党员干部的行为举止在新媒体的曝光之下即时且清晰。党员干部代表的是党的形象,在新媒体的镜头之下,党员干部更应该加强对自身的约束,遵守党的组织和纪律,合法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无惧镜头的曝光。

四、提高运用新媒体推进党的建设能力的对策

在新媒体环境下,党的建设工作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那么,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将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转变观念,创新方法解决困难,成为开展党建工作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一)科学认识新媒体,增强党员媒体意识,创新党建工作模式

对于新媒体的兴起,我们必须要有科学的认识,并正确看待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科学分析新媒体带来的利与弊,掌握使用新媒体的正确方法,变控制为引导,使新媒体成为党建工作的新渠道。

新媒体属于新生事物,不少党员媒体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无法驾驭新媒体,难以享受新媒体为自己的工作带来的便利。为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达到利益最大化,应该努力增强党员媒体意识,为日后的便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传统媒体的局限,党建工作模式较为死板,消息的即时传播、上下级的工作交流与反馈、党内外工作的透明度等问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工作复杂而繁琐。新媒体不仅囊括了传统媒体的特点,同时还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身,具有多媒体性。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模式要打破以往的固定思维,我们可以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起来讨论,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一定程度上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使之成为优化党建工作的垫脚石。

(二)提高党员干部掌握并灵活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党员干部是各级党政部门的顶梁柱,他们除了必须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掌握和灵活运用新媒体这一基本素质和技能。一位优秀的党员干部,即在迅速发展的时代里,能时刻更新自己的信息库,提高运用高科技产品的能力,引领人民共建和谐社会。

党的工作只有做到作风民主、办事公道、以理服人,才能使党群关系贴得更近。[7]所以,党员干部要培养和提高利用新媒体密切党群关系的能力,通过网络上的平等对话、舆论表达、民主监督等方式,实现和人民的交流与互动;党员干部要培养和提高利用新媒体宣扬党的理论知识的能力,通过提升自身政治素质、掌握宣传技巧、分享与交流宣传经验等形式,提高宣传效率与质量;党员干部要培养和提高利用新媒体加强党员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通过关心国家时事政治、第一时间参与评论、与网友交流互动等方法,引导网络舆论,打造党建工作基石。

(三)强化党建网站功能建设,打造网络新平台

自新媒体迅速发展以来,各级组织部门纷纷创建党建网站,通过新兴媒体形式落实党建工作。但是由于能力有限,党建网站的实际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带来的影响小之又小。因此,应该强化党建网站的功能建设,即扩大对党理论知识的宣传力度、及时并如实报道党建工作、加强党员与群众的网络互动、优化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渠道、创新党员管理新方式等。

把握新媒体的高效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充分运用网络手段传播信息、实行党务公开、进行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和召开网络民主生活会,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四)健全网络制度平台,完善网络党建体系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8]党建工作的正常运作是建立在健全、高效和透明的制度平台的基础上的。第一,加强党内民主制度网络化建设。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各级党组织在工作中应该做到党务公开,优化党内民主渠道,从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党员们既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也应该履行党员义务。党建工作的进展得力于党内民主制度的不断制度化和规范化。现如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将党建工作推向另一个发展轨道,我们要运用新媒体的先天优势加强党内民主制度网络化建设,加强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信息堡垒。第二,加强各级党委网站的网络化建设。党委的网络建设在网络的飞速发展中进展得很快,各级党组织部门及下属机构的网站也有了初步的联结但仍有欠缺之处。各级党委应该把党建工作提至日常工作中,将同级党委的网络及其下属部门的网络联到一个统一的网络中,并由宣传部门统一管理,及时更新资讯,加强党群互动,维护网络安全,以此来提高网络信息的利用率和办事的效率,构建一个涵盖范围更宽、功能更多、效率更高的网络系统。第三,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加大对非法网站的打击力度。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其自由开放共享和互动等特点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上容易出现一些造谣、诈骗等破坏社会和谐、损害他人利益的不良行为,非法网站也层出不穷,严重毒害人们的思想。负能量的不断累积易掩盖正能量的光芒,党建之路必将更加曲折。因此,我们应该及时采取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跟踪调查等有力措施来压缩非法网站的生存空间。

(五)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新媒体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之处,传统媒体也有其存在的意义,两者均对党建工作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各级党组织应该有意识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丰富消息传播渠道,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办事效率与质量。

青少年是网络时代的主要网民之一,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应该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使用多种手段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包括新媒体技术的教授、党的理论知识的宣扬、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熏陶、国家时事政治的了解等,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9-50.

[2]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93-103.

[3]于燕.新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7-102.

[4]李珊珊.网络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6):44-47.

[5]崔伟,黄威威.提高运用互联网推进党的建设能力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16(1):12-14.

[6]冯兴兰.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管理信息化[J].菏泽学院学报,2016(3):138-142.

[7]周瑾.提高党员自身素质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J].菏泽学院学报,2014(3):11-12.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Research on Im proving the Ability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by Using New M edia

TANG Rong-bin,YANG Qiu-yue,ZHENG Jie-ying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Jimei University,Xiamen Fujian 361021,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ew media like internet and mobilemedia has greatly changed people’s production,living and thinking,and also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our party's ruling ideas,rulingmodes and all construction work.The emergence of newmedia has broughtmore opportunities and a series of challeng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building in the new era.We should take a positive attitude to cultivate new media awareness and tak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omeet the challengeswith forward-looking vision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new media;party building capacity;opportunity;challenge

D61

:A

1673-2103(2017)01-0084-05

(责任编辑:王佩)

2016-10-20

唐荣斌(1982-),男,江西余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杨秋月(1996-),女,福建泉州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郑洁莹(1997-),女,广东恩平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党员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