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贷”风波下大学生品格教育缺失的分析

2017-03-09 16:27尹善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品格孩子教育

尹善玉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裸贷”风波下大学生品格教育缺失的分析

尹善玉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裸贷”事件一夜之间被众人知晓,深思此事件背后的原因,其根本原因为当代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缺失。现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品格缺失原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错误地看待智力教育,重男轻女思想存留,父母低龄化现象严重,父母关爱的缺乏或不当都是造成大学生品格缺失的主要因素。在此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健全品格的重要性及其解决对策。

“裸贷”;品格教育;家庭教育

“裸贷”是在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1]一夜之间,“裸贷”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据调查,这些女大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创业所需及不常规的消费才会选择“裸贷”。搜索关于“裸贷”话题的25篇文章,大都是描述高息校园的状况以及如何规范校园网络信贷发展,或者是评价裸贷事件的严重性以及打击违法网络平台,这些文章都没有探寻“裸贷”之所以发生的深层原因。本文试图从家庭教育角度分析大学生家庭教育中品格教育的严重缺失,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以后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敲响警钟。

一、品格与品格教育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者Gardner说:“多元智慧固然重要,但品格教育优先于多元智慧的学习。”品格(character),即品性,性格。也代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本身就具有道德性、伦理性的特征。当character与education相结合时,便是一种教育现象,即品格教育。丁锦宏教授也明确定义品格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获得(形成)核心价值,形成社会需要的德性品质的过程。”[2]49其中的品格实质上是内在于个体的道德品性,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品格及健全的人格。品格教育对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即使一个人有美丽的外表,丰富的学识,若没有品格,那也是空谈,品格直接影响并调控着人的一生。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品格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鉴于现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的“三观”很容易受到一定观念的影响和腐蚀。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弥漫,强权势力、虚荣攀比充斥于社会,可以说,考验人的成败就在于品格。

二、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个人“三观”生长倾斜

经调查分析,从受害者籍贯所属地来看,四川地区大学生居多,其次为广东省和江苏省的,河南省与黑龙江省排在第三位。从具体所属的市县来看,绝大多数借款人籍贯为三四线城市,且居住地在农村的较多,籍贯地为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有7人,不超过总数的5%。这一内容反映了一个不争事实,即中西部农村家庭出生的部分女学生在抵御浮华虚荣的自制力上相对较弱,当然对于一些一线城市和地区的受害者,也不能排除其家庭教育的缺乏。有人也许会反驳:“对人进行品格教育,尤其是孩子,那应该是学校的事情”。实际上,人们往往忽略的是:理智美德可教,而伦理美德只能由习惯养成。

无论是传统教育中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还是孟子提出的“善恶论”,以及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德性论”,都反映了环境与品格塑造的关联性。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分析“裸贷”事件的罪魁祸首即家庭教育的缺乏。家庭是人生活的重心,也是社会化进程中最基本的单位,它对一个人品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青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2]5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父母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则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点。每个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绪都天可明鉴,并也都有所付出。但是,社会上仍然不乏像“kidault”“草莓族”之类的“成年人”,他们如同一群藏在成年人躯体里的孩子,头脑中虽被塞满各种知识,个性与品格却未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开发。当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或者是不良诱惑时,他们很容易被脆弱地压扁以致上当受骗。台湾著名经济学家高希均教授说过:“没有人不能做事,没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没有人品大事小事都坏事。”[3]反过来,我们看到这些裸贷事件的受害者,即使在接受了这么多年的读书教育后,仍然可以没有底线地做出这些令人不齿的行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从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4]诚然,家庭教育应负首要责任。

朱小蔓教授认为,“对于人的道德发展存在着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人在早期发展中,主要是对自己父母或养护人的道德标准加以内化;第二阶段是在人在更加扩展了的公共生活中,由于不断做出同情、共享的反应而掌握价值标准;第三个阶段是人能够主动地判断、选择价值标准并加以持守。”[5]而家庭教育就处在这重要的第一阶段。所以说,打好这第一枪非常重要且有必要。

三、家庭教育中品格缺失的原因

(一)父母外出打工,儿童在家留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生活成本的增加,养育孩子的压力也日趋加重。对于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赚钱成了养家糊口的主要途径。与孩子见面的时间都寥寥无几,更别提与其相处进行品格教育了。加之爷爷奶奶的溺爱或者不当教导,造成孩子的品格缺陷。父母关系不和甚至家庭破裂,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现象直接产生问题少年。在缺乏爱与安全感的生长环境下,犯罪行为猖獗不止。诚然,父母是孩子品行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二)男女关系过度早熟,父母低龄现象严重

社会的开放在带来文化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社会现象。一夜情、约炮、援交等现象层出不穷。网络信息发达,出现了早熟的一代。“情义千金,不如胸脯四两”之类的粗鄙言辞竟成了部分人当下的流行词汇。面对无知的行径,把婚姻当儿戏,苦果也由他们自己品尝。自己都还是心智不健全、德性缺失的孩子,怎么能够有责任心地成为父母。好多孩子是有人生没人养,或者没有能力养,再去谈品格教育岂不是笑话?品格就是那看不见的根基,平静的时候在地下生长,暴风雨袭击时就会将其牢牢地护住。当根基不深或者没有根基,必将随着暴风雨的袭击而倾倒覆灭。

(三)重男轻女思想一直存在,自卑虚荣心理长期根生

在许多思想意识仍然封建的家庭中,重男轻女情况时有发生,女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教养,在面对一些物质诱惑时,虚荣心作祟,产生拜金心理,容易上当受骗。有人说女孩应该富养,所以在物质方面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溺爱不等于关爱,苛刻不代表严格,这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孩子极端的心理品格。富养不在于物质层面,而是要让她精神饱满,见识广阔。反之,只会形成攀比心理,认为只有高消费才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如今才会有了事件中贷款买名牌包等奢侈品事件的发生。“肤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诅咒”[6],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若没有品格的根基或根基不稳,人将会浅薄成风,道德失陷。“裸贷”中的受害者及家人要是能明白此道理,恐怕不会发生此悲剧。

(四)走入智力教育误区,致使“提前教育”盛行

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选拔,对于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学而优则仕的盲从心态导致其对孩子的期望值只增不减,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就是好,认为其行为习惯并不重要,成绩好了以后自然会改善。这种完全“去道德化的家庭教育”似乎成了趋势。在对孩子进行基础教育时,应该打牢基础教育的基础,“何为基础教育的基础?”[7]蔡元培曾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8]为了能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实行所谓的“提前教育”。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拿来补课,与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甚少。为让孩子能进入“圣殿之门”,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的知识,初中赶超高中,到了大学,本应该在幼儿园就应能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大学却没出现,有些大学生没有自律能力,生活一团糟。培养只会考试,没有生活本事。

四、完善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品格的对策

(一)保持完整的家庭结构,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温馨的家是孩子拥有完整品格逐步拓展走向社会的发轫之地。营造和谐完整的家庭环境,是每一位父母所应尽的责任。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使用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搁浅化。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重视亲子沟通,创造人文环境,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构筑孩子的人格长城,即使不能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也要尽可能地做到父母应尽的职责。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美德

品格教育的目标定位在生命个体德性品质的形成,而德性品质的内容恰恰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 。[2]7国家和社会积极倡导创建文明家庭,爱国才能爱家,爱家才会爱人,才会自爱。健康文明的家庭有利于促进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家庭成员应个个争做文明人,不做肮脏事。父母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青少年置身优秀家庭和良好的的氛围中,也会耳濡目染,做到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忠诚,并且身体力行地杜绝拜金主义的诱惑,抵制虚荣无度的侵蚀。摒弃重男轻女思想,真正做到家中人人平等,保持孩子内心的安全感,防止其产生厌世情结。同时,树立青少年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其直面挫败的勇气,做一个“有格局”的人。

(三)重塑父母的教育观念,搭建孩子的品格平台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惜挥洒重金,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只要孩子成绩好,其它方面的不足都不太重视。这样易于造就一批无法直面人生、不堪打击的“草莓族”。当今,最应该改变的是父母及其教育观念。转变“家庭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智力”的误区。即使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但也不要因为物质而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教育。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不是富裕的家庭,但是培养的孩子也很成功。遵从青少年自身发展规律,不仅做到关注其学业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塑造其良好的品格平台,懂得成功的真谛。

(四)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合理有效使用钱财

青少年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温柔的鼓励远胜于严厉的苛责,若他们长期处于被贬低之中,便容易产生自卑感。总是责备他们的错误或失败,他们将会变得焦躁无能,但也不能过度对其夸奖。应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做到学会自我欣赏,寻找自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让他们伸手要钱,不如帮助其正确处理和使用零花钱,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并纠正其盲目攀比的心理,提高免疫力,从容地面对诱惑,以防“裸贷”之类的悲剧再次发生。

五、结语

家庭教育中的品格培养不容小觑和忽视,同时要将其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三管齐下,以便达到良好品格方面的充实,国家也应对网络平台进行严格整治,净化网络环境,严厉打击诸如“裸贷”之类的事件。对于如何培养人的品格,则是一项严格细致的良心工程。针对家庭教育的缺失分析,只能说明其中部分的劣根性,而在培养人的品格教育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方面的责任都依然任重而道远。

[1] 苏扬.“裸贷”里的色情产业链 [J].齐鲁周刊,2016(46):75-77.

[2]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3] 王秀德.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J].中小学德育,2012(6):42-46.

[4] 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1131-1132.

[5] 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35-42.

[6] 蒋佩蓉.下一代的竞争力[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164-165.

[7] 孙喜亭.学生德性或德行能由内而外的生成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6):18-23.

[8] 徐玲英,顾芸.家校联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新教育,2015(10):87.

责任编辑:张彩云

2017-04-27

尹善玉(1988—),女,安徽淮南人,英语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G40-012.9

A

1671-8275(2017)04-0041-03

猜你喜欢
品格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