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业余投资者有什么不同

2017-03-09 20:12崔鹏
第一财经 2017年6期
关键词:西格尔集中度业余

崔鹏

从指数上看,中国内地的股票市场几乎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不算日本)最糟糕的。在2007年,A股市场就达到过现在的指数水平。理论上说,如果一个投资者在2007年购买了中国股市的指数产品,那么这笔投资十年后将一无所获。而同时期,中国的GDP总量按美元计算,已经增加了两倍。投资者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

沃顿商学院教授杰里米·西格尔在著作中曾经解释过新兴市场股市收益低的现象。他认为,这是由高速增长经济体的高投资占比造成的。这有点像一个参加人数暴增的彩票游戏。投注的人迅速增长肯定会让奖金也相应增长,但投注者的平均收益率反而由于稀释作用而降低了。

问题可能比西格尔说的更复杂,对于中国内地市场来说,指数编制也是原因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在中国股票指数里确认的蓝筹股中,有很大比例是由政府控股的大型周期性公司,比如那些巨大的资源型公司,它们在鼎盛时期收益都非常好,在大宗商品价格低谷阶段则陷入巨额亏损。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当然也反映在它们的股票价格上,如果这类公司在指数中的占比较大,指数也会出现巨大波动。

实际上,如果你在最近十年购买的是A股市场上周期性较弱的蓝筹股,收益情况会比从指数上看到的好得多。

不错的业余投资者和成功的专业投资者之间的差别其实是投资精确度上的差别。这里说的精确度指的是投资的集中度(仅仅指在股票这个领域)。业余投资者由于时间和工具上的劣势,相对于专业投资者,他们应该更加平均的“下注”,也就是买更多只股票。这会帮助他们平抑掉预期模糊性造成的风险。这种选择的一个极端就是挑选合适的指数基金。

专业投资者,如果他们是认真在做事,而且不像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样管理资金过于巨大以至于被迫分散投资,那他們应该比业余投资者有更强的投资集中度。投资集中度的不同,从长期来说会给专业投资者一定的回报,但并不会对投资收益水平产生巨大影响。不过,在现实中并不是这样,业余投资者想通过买股票发财,他们往往更加集中地投资,而专业投资者由于交易规则,投资反而相对分散。

当然,成功的业余投资者和不赚钱的家伙差别并不只是在投资集中度上。如果把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排除在外,他们在投资行为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把这种差异解释为人们思维的“框架”性差异。人类达不到绝对理性,而是相对理性的。对一个问题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人们假设问题关键要素涵盖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所谓的框架),以及在这个范围内,对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估算。大多数不成功的投资者并非在概率估算上和成功者存在差距,而是在考虑的“框架”上有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决定人们看法差别的,不是逻辑而是框架。比如美国总统选举中支持特朗普和克林顿的人之间就存在这样的差别。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框架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投资股票虽然有趣又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从长期来说是),但它会占用你很多时间,这还是在你走对了路的情况下。而如果你选择了一种有问题的“框架”来从事股票投资,那么在它上面花费的时间越多,你离破产越近。对大多数人来说,直接投资股票的事应该交给值得信赖的专业人士来完成,这就像打官司应该找律师一样。

最后顺便说一句,经常会收到读者来信希望加我微信,但我都没有回复。不是傲慢,而是我不太善于和陌生人聊天,为了避免尴尬而没有回复。

猜你喜欢
西格尔集中度业余
京津冀县域人口集中度分析
业余也疯狂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另一种话
保险公司资本结构、业务集中度与再保险需求研究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无穷无尽的世界——对话系外行星搜寻者萨拉·西格尔
业余棋手错觉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