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

2017-03-09 14:30谢宗军黄克锋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支教农村学校

谢宗军++黄克锋

“学校设施很齐全,离家也不远,小孩上学挺方便!”家住崇左市天等县把荷乡怀安村高祥屯的许恒伟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他的孙女在本村的小学读四年级,近年来,他切身感受到了学校的变化:教学楼变高大了,操场变漂亮了,学生食堂宽敞明亮多了。“孩子在学校里吃得好、学得好、玩得好,过去真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农村学校!”许大爷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地处大石山区的天等县,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导致义务教育校点多、基础弱、城乡差异大,但是天等县弘扬“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的天等精神,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优化县、乡(镇)、村(屯)三级布点,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义务教育“大均衡”格局,逐渐实现了“校点调匀、规模调大、队伍调优、质量调高”的目标,满足了当地学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愿望,逐渐解决了“大班额”“大通铺”“择校热”等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农村学校变漂亮

过去,天等县龙茗镇龙茗中学的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较差,学生流失严重,在校生一度仅有188人,面临被撤并的境地。如今,该校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各类硬件设施完善,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在校生回升至500多人。

从一所办学设施不完善的薄弱初中到软硬件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学校,龙茗中学的蜕变,是天等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整体提升的一个缩影。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脱贫摘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当前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线长、任务重,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通力合作,明确责任,克服畏难情绪和怕苦怕累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决打赢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场攻坚战!”在2015年9月10日召开的天等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作动员大会上,天等县县委书记吴强语气坚定地作动员。

天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该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四家班子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挂点联系帮扶学校制度,坚持“教育政策优先出台,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协调,教育困难优先解决”,统筹解决教育发展难题。2011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60亿元,征地320亩,在县城新建学校3所,同时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全面改薄”、优质资源“班班通”等工程项目,改扩建校舍面积18.9073万平方米,新建或维修一批学校围墙、挡土墙、校门、校道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县镇“大班额”问题和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住宿难题,此外还为全县96所义务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00个教学点配置各类教学设备、器材和图书,实现农村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如今,天等县各农村学校电脑室、图书室、音乐室、体育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农村小学原来的粉笔黑板变成了触摸屏,教学点也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曾在2015年到把荷乡中心小学支教的恒丰希望小学教师梁春兰,目睹农村学校的变化后很是吃惊:“以前,我总以为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学落后。支教后,我发现那里的教学设施很齐全,有漂亮的操场,课程开得很齐全,孩子们不仅学得好,玩得也开心。”

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小学三年级时,家住天等县进结镇品力村的黄皓因本村的小学没有英语教师,选择随亲人去广东深圳上学。去年,黄皓的父亲听说本村的小学不但有了英语教师,还配齐了音体美各学科教师,便毫不犹豫地把他转了回来,如今黄皓已顺利升入初中。“我们村里的小学硬件设施跟城里差不多,老师配备和城里一样,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每天听着鸟叫声起床读英语是我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升入初中后,黄皓仍很怀念小学的校园。

“支教走教老师到岗后,如一股春风,给我们偏远的农村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16年天等县第三批支教走教欢送会现场,向都镇贵合小学班祥旭老师告诉记者,“以前开不起来的课程,现在开起来了;以前学科成绩差距很大的,现在缩小了;以前无法进行教研的,现在可以了;以前不敢上公开课的老师,现在敢上了……”

为农村学校配备英语和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选派支教走教教师送教下乡,近几年,天等县打出了“师德促敬业、补充促增量、培训促提质、流动促均衡、投入促保障”的教师队伍建设组合拳:组建师德师风主题演讲团,深入学校开展宣讲活动,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意识;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13年以来新增的584名教师倾斜安排到偏远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内引外联”等途径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区培”等各级各类培训16 859人次;采取结对帮扶、定期轮岗、支教走教、名师带徒、对口交流、巡回讲学、挂职锻炼、梯次培训等形式,实现了大范围、多形式、分层次的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2013年以来,天等县城乡学校之间校长交流、教师轮岗、支教走教人数达694人。此外,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大学生实践基地落户天等,广西教育学院近200名实习教师深入该县村完小及教学点进行音体美学科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县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局面。

一系列举措,让天等县城乡师资逐渐趋于均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不断缩小。对此,学生人数由原来600人增加到现在1 006人的把荷乡中学校长梁德斌深有体会:“以前,由于学校师资不足,不少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往外面好的学校,不仅学生累,家长也有苦难言。现在,城乡、校际之间师资差距明显缩小,孩子们再没有必要择校上学了。”目前,该县13所农村初中学校有5所在校生超过1 000人。

特色办学 内涵发展

“我觉得詹天佑是个能吃苦的人,我们要向他学习。”“我认为詹天佑不仅能吃苦,做事還很细心、有耐心。”近日,记者走进天等县城关小学六(5)班,听了该班上的《詹天佑》一课,只见学生们积极汇报小组讨论后得出的结果,大家完全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这样的课堂,是天等县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天等县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构建“有效教育、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及培训会、骨干教师团队指导建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外省专家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大比武、创精品名优课堂等各项举措,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天等县华隆中学,八年级学生周伟杰与记者分享了高效课堂带来的收获:“以前都是老师讲,我们听,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些知识点难以理解;现在是小组合作,讨论汇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变有趣了,感觉学习轻松了许多。”如今的高效课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变得阳光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从以前的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变成现在课堂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我们是冠军!”2016年8月5日,在天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欢声笑语不断,现场气氛热烈……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庆祝东平中心小学、把荷中心小学两所学校的球队在2016“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全国赛中同时获得冠军。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天等县注重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来引导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一校一品”,推行多元化办学、多格局育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近年来,该县各校特色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如县民族中学的“榔韵”文化、宁干乡中学的“诚信”文化、向都镇中心小学的“福缘”文化、县民族小学的“和乐”文化等,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主题,成为滋润天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阳光雨露。

“每天大课间可以跳打榔舞和竹竿舞,课外活动还能抛绣球、踢毽子、滚铁环等,这样的活动很有特色、很有趣,我可喜欢了!”指着操场上跳打榔舞的小伙伴,刚随父母从福建省转到天等县民族中学就读的学生詹葛红兴奋地告诉记者。

特别的爱给特殊的孩子

“我的孙子在盛典小学读书,学校不但免去了学杂费,还提供免费的午餐,寄宿费也不用交,还能领到交通补贴,不然他可能像他爸一样辍学咯!”天等镇盛典村山現屯贫困户农光旭笑呵呵地说,“尽管目前家里还比较困难,但是看到孙辈能够读好书,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年来,天等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保障“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该县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施系列“关爱工程”,制定《天等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方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格局;同时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通过实施“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交通补助等举措,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完整的教育。此外,该县还成立广西首家县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开展“四进”(进村屯、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等家庭教育系列主题宣讲活动330余场,直接受益人数达12.8万人次。

如今,天等县小学生辍学率已降至0.5%以下,初中生辍学率降至3%以下,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1.3%,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连续五年稳居崇左市前列。

天等县的农村学生如今跟城镇学生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更多城乡适龄孩子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天等县县长麦成柱信心十足地说。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支教农村学校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学校推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