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当季,食在当地

2017-03-10 21:04吴颖雯石嫣
海峡旅游 2017年3期
关键词:市集农夫农场

吴颖雯++石嫣

作为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元老级摊主,石嫣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健康的有机食品和消费理念。而今作为有机蔬菜的生产重地——“分享收获”,农场创造着一个友好的生产和消费系统,营造着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地。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有个甚是忠诚的摊子——“分享收获”。摊位上陈列的是“分享收获”农场里生产的有机蔬菜,经过精心挑选,品相较好的蔬菜每次都能带来两千左右的销售收入。

“分享收获”的“掌柜”,是将“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引进国内的石嫣。2008年,石嫣作为首位公费出国“插队”的学生,在美国一家CSA农场当了半年的“洋农民”,回国后,创建了“小毛驴市民农园”,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创办,正是以小毛驴在京的网络为基础的。随后的2012年,石嫣离开了“小毛驴”,经营起“分享收获”农场。如今,石嫣已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多年,作为一个在农场里吃着有机婚宴,戴著农场里的核桃打磨的婚戒,捧着一颗西兰花就把自己嫁了的人,石嫣对农业、对农场的感情可见一斑。

位于北京顺义的“分享收获”,占地300多亩,有蔬菜、有水果,还有欢腾的小动物。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顺应四时,辟地耕作,识五谷,通四体。“分享收获”采用的即是CSA形式。在农场主石嫣看来,CSA这种模式,能让生产者更有尊严。当前很多农民通过贷款购买种子、农具等,生产后才开始烦恼销路,低价卖出后再还款,而电商平台至少需要两个月才能将款项支付给农民,农民依旧是弱势群体。在CSA里,会员预付生产的费用,可以使农民掌握一定的可支配资金,又有稳定的销路。与此同时,消费者可以吃到最新鲜的食品,得益于大多农产品在本地生产,采摘后消费者隔天就能收到。除此之外,这些产品可以追根溯源,消费者有疑问可直接与农场主对话。这种食物链条上的便利与及时,是庞大的农业公司无法提供的。目前“分享收获”雇佣当地农民耕作,会员已有600多户,除了口口相传外,还有一些会员通过市集走进农场,每周六天都有不少人来到“分享收获”进行参观。

在这个农场里,“和平农业”是一种虔诚的“信仰”。人们考虑的是,虫子吃多少作物可以被接受,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植物患病,保障健康的生态系统。不同于常规农业,有机农业的管理放在生产的前端,提供合适的设施条件、外部环境,加上对品种、育苗、温度、湿度、茬口等的管理,从源头减少作物患病,而不是等到作物生病时再用药。另外,农场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动物给农场提供肥料,提供食物,动物肥和植物肥形成沼气以供做饭,沼液又做追肥;品相好的蔬菜外送,不好看的菜自己食用,厨余可以喂养动物。人与土地、动物、植物,在这个农场里进行着可持续的生产,这恰是中国传统农业智慧里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有机产品的高价位在一定程度上筛选了消费群体,石嫣认为,有机农产品即使加上物流、销售,不会贵到哪里去,尤其对比于手机、衣服等日常消费品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是否关注食品安全,关注有机农业对环境的保护”。庆幸的是,目前有这样消费理念的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食品的高质量付费,为和谐环境出份力。

除了有机农业理念的推广,在“分享收获”里,还提倡简单的生活方式,所以强调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二手物品的利用。比如农场里的许多家具办公用品,都是会员的一些二手物品。在农产品的包装上,包括市集上销售的蔬菜,基本上是草绳捆绑,在配送后,农场鼓励会员将草绳、配送箱交由配送师傅收回。虽然这种回收工作会带来额外工作,包括回收、拆解、清洁、折叠等,但农场坚持这样的做法,而这些倡导也得到了很多会员的支持。

农场生活让石嫣更有平常心,坦然面对社会的认可或挫败,作为农场的掌柜,农场的点滴给她带来了很多挑战、收获和乐趣。“分享收获”继续在包括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在内的大小市集上分享着健康的食品与生活理念,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有机农夫市集,这是一个农夫市集元老级摊主所庆幸的事。

猜你喜欢
市集农夫农场
农场假期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市集
农场
一号农场
商圈场景:“市集”+“体验互动”
丰收的农场
回归自然做个城市农夫
回归自然做个城市农夫